果不其然朝廷的武家传奏东坊城聪长过来以后,通知幕府的新年号备选就是“安政”。德川家定对此毫无意见,当下便表示认可。
对了,这里插一句闲话,另外一位武家传奏三条实万之所以没有被派遣过来,是因为这位公开表明自己是攘夷派,对于幕府开国极其不满,天天在京都骂幕府是丧权辱国。
恩,就是三条实美他老子。
于是孝明天皇只能派东坊城聪长过来咯,这位东坊城聪长出身五条氏,乃是堂上公卿之家。五条为德之三男,东坊城尚长养子。现任权大纳言,还是学习院的御学头,反正是个文化人,汉学水平挺高的。
幕府正常接待,该到的礼数都给到,忠右卫门也见了见这位东坊城聪长。发现这位大爷对幕府还是很支持的,和孝明天皇差不多。
幕府总归是好的,只是下面办事的人不行。
要是幕府上下一心,将士用命,还是可以把洋夷都驱逐掉的。至于具体应该怎么操作,那是你们幕府的事了,我就在后面摇旗呐喊好了。
也算是个能相处的人,指望他能有什么用处,就想多了。得到了幕府的馈赠之后,东坊城聪长美滋滋的回京复命。
因为突然有了朝廷武家传奏到府一事,幕府全力接待,连井伊直弼也不得不放下手边的活,去见一见东坊城聪长。这到让惶惶而不可终日的德川庆笃和松平庆永逃了一条狗命,幕府腾不出手来处置他们了呀。
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一根救命稻草。只要孝明天皇公开为两人背书,那么就算是井伊直弼,也不敢肆意的处置他们两个吧。
毕竟天皇虽然已经是彻底的傀儡了,可终究是自神武天皇以来,自称万世一系,数千年传承至今的天皇。真要是开了金口,连德川家定都要给几分薄面。
所以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的德川庆笃以及松平庆永急不可耐的派人去了京都,不但向尊攘派公卿提供大量的钱财,还吩咐在京中藩邸的家臣,收容和保护那些尊攘傻胚。反正就是装出一副自己热爱孝明天皇,尊敬朝廷,愿意为朝廷和孝明天皇奔走的样子。
真就是给他们在京中拉拢到了不少支持者,也造起了一定的声势,孝明天皇也确实知道了这两人是“坚定”的尊王攘夷派。
可惜就可惜在孝明天皇自己却是个佐幕攘夷派,你们要尊我掌握实权?那不好意思,我拥戴幕府和将军德川家定的统治。身为天皇,我只需勤修学问即可。
没想到吧!
哈哈哈哈哈哈……
热脸贴了冷屁股,两人一个头两个大。井伊直弼已经把东坊城聪长给送走了,马上就能能腾出手来弄他们。
突然捷报!虾夷捷报!
幕府军传习队会同英法等国,俘斩露西亚等众数千,已经占领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敏锐的发现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可能弹药不足的额尔金伯爵和普莱斯、布安特以及江川英敏诸将商议,是不是城内真的没有什么弹药?
如果城内真的弹药不足,那么这城就好打的很了。联军六千之众,城内顶多两千人,三比一的军力优势,就算是个猪来指挥,也能够打赢啊。
联军将领们一番商议,最终决定假装攻击炮台,然后故意让一条蒸汽轮船发生事故,停在洋面之上,看城内的炮台,会不会拼命集火攻击。
只要能够确认,那后面就是平推,飞龙骑脸而已,没有任何难度。
转天,联军的船队果然开始进攻炮台,数百门大炮对着城上城下狂轰乱炸,打的俄军抬不起头来。如此情况下,俄军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很快就有两座炮台失守。停迫在港内的阿芙乐尔号战舰,也受到炮击伤害。
像模像样的打了一阵,联军舰队内的一条蒸汽轮船果然“坏”了。正常情况来说,守城方应该趁此机会,赶快把敌军的战舰击毁。可是出于现实的缘故,城内的炮台根本没有那么多弹药来攻击洋面上的坏船。
没错了!
诸位将领确认城内俄军缺少弹药,第二天便安心的展开了全面进攻。英军出六百人,法军出四百人,幕府军出五百人,分乘几十条小舢板,三路登岸,准备攻入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城内,截断城外炮台的归路。
都是老套路的烂招数,可是他就是有效啊。俄军人数不足,难以分兵,要么弃守炮台,要么就放弃城镇。
这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俄军胆大至极,想着我两边都不放弃,硬打。加夫里洛夫中尉指挥一百六十五人阻击英军,马克苏托夫中尉指挥一百五十二人阻击法军,而科拉罗夫海军大尉指挥五十人阻击幕府军。
说实话,凭借过往几十年俄军同幕府军较量的经验来看,幕府军都是废物点心,根本没有几分战斗力。现在被英军裹挟过来,别看打着三叶葵,挺着枪,看着像那么一回事,其实只要俄军一个小冲锋,就能以一敌十,把幕府军全部干掉。
事情坏就坏在了这里,俄军没有想到就这没交手的几年时间,幕府练出了一支算是合格的传习队。区区五十人,真的没有办法阻击幕府军五百人。
在一阵纠缠之后,俄军败了。这一路的俄军败了,又牵动了隔壁和法国人作战的俄军的意志。在法军的攻势之下,联军胜利占据滩头阵地,获得了进入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的陆上出发点。
英军的进展稍微缓慢,这也和俄军派来的是最精锐的部队有关,可不管怎么说,最后俄军还是被打垮了。
联军一上岸,截断了炮台和城镇的联系,海上的军舰再无顾忌,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摧毁了俄军所有的炮台。
至此,俄军只能选择投降一途!
不可能有人愿意在野外,毫无补给的情况下,面对之后西伯利亚的寒冬。于是尚存的七百多俄军,在扎沃伊科少将的率领下,向额尔金伯爵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