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经略卢象升正率领禁卫军、东江兵和辽西铁骑攻打建奴老巢,若是能再把这数万建奴主力留在大明境内,距离彻底平定建奴之乱也为时不远。
想想这些,很多人顿时心动起来。
能不能把这数万建奴主力留下?
若是开始的时候,肯定没有人敢妄言,毕竟明军正面对建奴野战从未有过胜迹。可现在却不一样了,周遇吉、曹文诏在海州大胜德格类,刘兴祚率皮岛兵接连攻下镇江堡、凤凰城,这让很多官员产生了错觉,认为建奴实力也就如此。以往明军接连战败不是建奴实力有多强,而是指挥不力,完全是主帅的问题。
既然辽东能接连取胜,这里为何不可以?
毕竟是在大明境内作战,能调动全国力量应对这四万建奴!
孙传庭的辽西兵,蓟州兵,宣大兵,再加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勤王军,嗯,还有来自延绥的一万多禁卫军,现在北京城周围的明军总兵力不下十万人之多,应该还是有可能把这支建奴留下。
最重要的是,建奴撤退也就撤退了,还挟裹了十余万大明百姓,这让人如何能忍?
言官们纷纷上疏,要求追击建奴,解救大明百姓。
这次,连孙承宗、李邦华等朝堂大佬都站了出来,当面向朱由检进言,要求调集大军对建奴围追堵截。
而孙传庭也忍不住了,主动上疏要求带兵追击建奴。这些天来,接连受到朝廷官员弹劾攻击,受到百姓谩骂,为了大局,孙传庭一直忍着,心中憋了一肚子窝囊气,现在建奴要退走,北京城已经安全了,孙传庭不愿再忍!而且,他的骄傲也让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建奴携裹大明百姓安然撤退,那将是他毕生的耻辱!
面对如此情形,朱由检却有些犹豫,毕竟再没有人比他更知道八旗主力是何等强大,孙传庭手中的数万辽西步兵绝非建奴对手。现在在辽东虽然取得了一些优势,卢象升应该能攻到赫图阿拉。可是若这数万辽西兵被建奴击败,若是各路勤王军被建奴各个击破,是朱由检所不愿看到的,所以朱由检现在不想节外生枝。
可是就连孙传庭都上疏要求追击,一时间朱由检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便召来洪承畴,询问下一步该怎么办。
“陛下,民心不可违,百姓不可弃!现在我朝野士气大涨,正是对建奴展开大战的时候,十余万百姓被建奴挟裹,若是不闻不问的话,对朝廷的威严是极大的损害。”洪承畴说道。
“可若是兵败怎么办?”朱由检皱眉道,“你也知道建奴实力强大,辽西步兵肯定不是他们对手,说不定那黄台吉正等着我军追击。”
洪承畴微笑道:“败了便败了,至少拖延了建奴主力撤退的时间。陛下不是一直说,我大明损失的起吗?即便这四万辽兵被建奴全歼,若是能换的建奴滞留大明半月一月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朱由检恍然大悟。
是的,若是能把建奴多留在大明一月半月,自然会给卢象升争取更多时间,卢象升便可取得更大战果,屠掠更多建奴百姓,焚烧更多建奴屯村。而建奴即便歼灭这数万辽西兵,其自身岂能没有一点损失?必然也会损兵折将。建奴每损失一分,大明就多一分利好!
而且趁着和建奴交战之际,那些被建奴斜掠的百姓也能逃回,实在是一举两得。
“好,朕决定了,全力追击建奴!”朱由检当机立断道。
“陛下圣明!”洪承畴恭维道。
于是朱由检下旨,由蓟辽督师孙传庭全权负责追击建奴,夺回被掠的大明百姓!赐孙传庭尚方宝剑,北京城外各路勤王军皆受其节制。
为了增强孙传庭的兵力,朱由检又下旨,调一营西苑禁卫军给孙传庭。
整个北京城中,现在就剩下两营六千禁卫军,是朱由检最信任的军队,现在竟然拨了一半给孙传庭,可见朱由检对此战的重视。
孙传庭接到圣旨以后,立刻进行部署。
因为挟裹了十余万大明百姓的缘故,建奴行军速度并不算快,目前刚刚绕过通州。
孙传庭判断,建奴应该还会从蓟北出关,毕竟整个蓟北,除了蓟州城外,其他城堡皆被建奴攻下,蓟北边墙防御体系遭到彻底破坏,建奴从蓟北出边墙最是容易。
于是孙传庭下令,命宣府总兵黄得功率宣府兵离开昌平顺义,火速向遵化城进军,务必在建奴赶到蓟北之前占领遵化,堵住建奴退路。同时下令给蓟州总督刘策,命刘策从蓟州派出一支军队,去进占三屯营。
遵化、三屯营在手,便能卡住建奴通往边墙之路,也许黄得功刘策挡不住建奴多久,但只要能挡一段时间,自己便能调遣各路勤王军继续对建奴围追堵截。
于此同时,孙传庭也带着所部辽西步兵,对建奴展开了追击。
不过孙传庭并未直接追上和建奴交战,而是保持二十里的距离尾随着,同时给各路勤王军传令,命其赶到各城,对建奴进行包抄堵截。
孙传庭决定,给建奴布下一张大网,即便建奴能突破这张大网,也必然被狠狠咬下几块肉!
然而出乎孙传庭意料的是,建奴过了香河县并未向北去蓟州,而是继续向东,竟然向永平府方向而去!
难道建奴不从蓟北离开,而是要进入永平府?
孙传庭感到有些疑惑,永平府内有大明军队,山海关就在永平府东面,关城中可是有数万守军!
虽然不理解建奴的选择,孙传庭还是果断的调整了计划,传令给各路军队,往永平府境内集结,不过这样一来,各路军队势必会耽搁数日时间。
判断失误了!孙传庭很有些懊恼。
而此时,黄台吉更恼,不仅恼而且恨,不仅恨而且惊恐,因为他再次接到了来自老巢的消息,这次简直是一个噩耗!
ps:吐血加更,可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