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啊,那些大的毛竹不让砍,我们砍点小楠竹,带回来做柴烧还有人说什么吗?”熊士清说道。
“哦,我知道了,哥,你是准备砍小竹子。那行,不过不要去别人管理的山,都不让别人去自己山里砍柴的。”熊明秀说道。
“没事,我知道的。走,出发。”熊士清说道。
三人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熊士清家的山,砍了20多跟小楠竹,熊士清绑好之后,自己背了10多根,两个妹妹一人五根。
回到家,三人把小楠竹放在中院,这样就没人看到了。
“好了,没你们的事了,去拿点稻草来,我用得着。”熊士清说道。
“好的,哥。”熊明秀熊凯玲说着便去后院去了。
熊士清从家里拿出了篾刀,把所有的竹子片成片。一个小时后,熊士清看着地上的竹片,很是满足。
“哥,你什么时候还有这本事了?”熊明秀说道。
“对啊,我都觉得你不是说我哥了。”熊凯玲说道。
“说什么呢,这么简单的事情,很容易学会的。只能说你们自己笨。”熊士清说道。
“总觉得你有什么秘密瞒着我们。”熊明秀说道。
“怎么可能呢,你们去拿点柴来烧,我要烤竹片了。”熊士清说道。
“行。”熊明秀熊凯玲说着,便去了后院搬柴。
不一会的功夫,就起了一个火堆。
熊士清拿着做好的长长的篾条,对着火烤使之达到自己想要的弯曲程度,然后做了一个椭圆形的竹筐。随后,熊士清说道:“秀、小玲,你们会编稻草绳子吗?”
“会,我们床上的垫子就是自己编织的。”熊明秀说道。
“是啊,姐说我编的可好了,比她编的还好。”熊凯玲说道。
“行,我编一根绳子,你们看着啊。就这么编。”熊士清说着拿了四根稻草杆。
12月份的稻草杆已经经过了晾晒,韧性还不错,编织的绳子能禁得住鱼的往外的冲击力。
熊士清用编好的稻草杆把竹筐的一边绑好,另外一边制作了一个漏斗形状小竹编。随后熊士清把做好的小竹编上面的预留的长竹条编织在竹筐上面,让小口朝内,这样鱼容易进去,不容易出来。
熊士清做完了一个鱼筐,继续做着。两个妹妹也在帮忙编织稻草绳子。到了中午的时候,熊士清说道:“明秀,你去做午饭。我继续做几个鱼笼。”
“恩。”熊明秀说着便去了厨房。
不一会,老爸老妈外出干活回来了。
熊士清根据脑海中的记忆,知道现在村里面正在修白水槽水库,全部人工干活,没有机械特别辛苦。但是有了水库之后,种田方便多了。
“小清,你这鱼笼做的可以啊,将来去学木匠竹编也算是门手艺了。对了你哥呢?”熊根胜说道。
“我哥去华林寨村交学费去了。”熊士清说道。
“你们哪里来的钱,不会是用白米饭换的吧。”熊根胜说道。
“不是,直接给白米饭做学费。”熊士清说道。
“唉,你们,算了,就这样吧,还在这么大了,都20了待在家什么事都没有确实不好。”熊根胜说道。
过了一会,熊士清的哥哥熊士华从外面回来了,没敢直接去厨房。来到熊士清身边,说道:“弟弟,我的事,爸爸妈妈知道了吗?”
“问了我,我说清楚了。没有事了。”熊士清说道。
“那就好,我真怕他们生气,现在真的是缺粮食啊。”熊士华说道。
“哥,待会你别提这个事情就行了。爷爷外公家都送了半斤大米去了,不会有问题的。”熊士清说道。
说起来也怪了,李小军穿越过来,不仅接受了熊士清的记忆,连口味都继承了。也是毕竟身体没换,还是那个舌头和胃。现在粗茶淡饭只有白米粥都吃的很香,仿佛本来就是这样一般。
中午什么都没有的吃,就是一碟豆腐乳和一大盆红薯。就这,众人还吃的津津有味,毕竟豆腐乳也不是每天都有的。这也就是老妈杜利芬看着这两天家里的生活有点起色,才这么做。家里的菜都卖出去换钱了。
这个年头真的饿不死人,按道理每家都有大米吃。虽然熊士清家里遇上了事情,先是父亲高烧,接着爷爷挖草药摔断了腿,奶奶身子弱需要长期喝药,花掉了很多钱。加上父亲有是一个硬脾气的人,就是不愿意去借别人的钱。所以,现在熊士清家里断了粮了,只能吃白米饭过生活,熊士清能给家里带回来大米饭,真的是救命的。
最重要的是熊士清家里的厨房,除了食盐其他的调料都没有,连食用油都没有,怎一个惨字了得。关键是父母还不让大哥出去打工,怕一去不回来了。
吃完饭,大哥熊士华去了华林山寨的木匠坊做学徒工。熊士清则带着两个妹妹去砍柴,这是目前家里面,小孩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家里面牛也没有,只有10只土鸡,四只大的,留着产蛋。放牛的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庭。
三人打了两次柴之后,就累得差不多了。随后,熊士清继续做鱼笼,越做越熟练之后,半个小时就能做一个。直到傍晚时分,熊士清一共做了10个地笼了。
“明秀,小玲,一人那几个鱼笼,我们去放地笼去。也别放远了,就放在我们家附近的田埂边的水沟里面。现在没有那么多的化肥农药,里面的泥鳅和黄鳝特别的多。”熊士清说道。
“哥,鱼多少跟化肥农药有什么关系啊,现在化肥多贵啊,有化肥还不好吗?”熊明秀说道。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马上就有鱼吃了。”熊士清说道。
“哥,泥鳅和黄鳝好腥,一点也不好吃。我们去抓鲫鱼和餐条吧。”熊明秀说道。
“这没事,我们多抓点,泥鳅和黄鳝城里人喜欢吃。我们去卖给城里人。”熊士清说道。
“关键是哥你怎么去城里啊,那么远的路,车费都要五块钱。”熊明秀说道。
“哥,你能带我去城里吗?我想去看看。”熊凯玲说道。
“去你的,我去做正事的,哪有功夫带你去啊。再说了我也没钱。”熊士清说道。
“哥,那你怎么去啊?”熊凯玲说道。
“镇上不是有来卖鱼的吗,我多抓点鱼,然后想办法借他的鱼筐,到市里面去卖鱼。”熊士清说道。
“那哥,你能卖的出去吗?”熊明秀说道。
“这个肯定能卖出去的,就是鱼少了划不来。”熊士清说道。
“那不是要多抓一些。要是真能赚钱,哥你要给我分点钱。”熊凯玲说道。
“你要钱干嘛?”熊士清说道。
“我要买酱油、买味精、买食用油,买白米,还要买新衣服。有的同学笑我没有新衣服。”熊凯玲说道。
“没事,下周哥去看看能不能卖出去。”熊士清说道。
随后,三人把地笼放在了自己房屋后面田地里的水沟里面,回到了家。
这时,父母已经做好了晚饭,就只有一大盆红薯。即使这样饿了兄妹四人吃的也是很快。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熊士清就带着水桶来取地笼。
嗬,这个时候的鱼是真的多啊,一个简单的鱼笼里面挤满了黄鳝和泥鳅。熊士清打开了后面的稻草绳子,倒出来有三条3、4两的大黄鳝,泥鳅也大的多。熊士清把小泥鳅给丢掉了,接着把十个地笼给收了。
“乖乖,这里的鱼也太多了吧,这也就是现在的人不吃这东西。要不然不到一年就能吃绝种。”熊士清自言自语道。
怎么让这些黄鳝泥鳅活到最后,熊士清也是得想办法。买增氧机这些设备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想办法挖水塘养着,还不能离水塘、小溪近了,不然全部钻洞跑了。
熊士清把地笼放回原处之后,回到了家。
为了不让人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熊士清选择了在自家中院挖水塘养鱼。这是一个体力活,但是池塘迫在眉睫了。水桶可养不了多少鱼,要不了多久就会缺氧死掉。死了的鱼就不值钱了。
回到家,熊士清挑了两担柴下山卖,不一会就卖出去了。随后又走了两次,把所有的柴都卖了。回家的路上,熊士清躲在山脚下,默念签到。又得到了2斤大米,然后把大米藏在口袋里面走了出去,往家里面去。
回到家,也只有熊士清一个人在家。他用锄头慢慢的挖土,然后呢用扁担挑着簸箕带出去倒掉。别人问他做什么,他也是说开荒地种菜。这个时候壮劳力都去修水库去了,村里的人不多。
挖了一上午,熊士清挖了一个2米宽4米长50厘米深的大土坑。这个身体可比李小军那个身体强多了,至少劳动起来就干脆利索。
随后,熊士清烧了火,在柴火灶里面加了点水,然后放了5个红薯。妹妹不在家的时候,父母是不会回来的。因为他们在工作的地方是有米饭吃的。
做完这些,熊士清用蔑刀继续处理小楠竹,片成片之后,编制了两个正方形的拦网。留了很小的缝隙,这样大的黄鳝和泥鳅就跑不掉。接着熊士清又做了三个,然后在鱼坑的一边挖了一个出水口,用土和石头把竹制拦网架在出水口。
熊士清用手用力推了推竹制拦网,发现纹丝不动,就知道这个做的不错了。接下来就是引水了,这个也简单。自己家旁边就有小溪,只需要从上面接水过来就行了。
不过这个事情就要和父母交代一下了。毕竟家里面的竹子要等着卖钱的。
熊士清把锅里的红薯拿了出来,然后等冷却了之后慢慢吃了起来。做体力活就是累,早就饥肠辘辘的熊士清不一会就把五个红薯吃完了,还有点意犹未尽。不过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吃了。
躺在床上等着消食,过了一会,熊士清起来去白水槽水库。十多分钟之后,熊士清看到了父母正在做事。对着大声说道:“老爸,我有事跟你说。”
“什么事啊,我正在做事呢。”熊根胜说道。
“爸,肯定是重要的事情啊。”熊士清说道。
“哎,一天天的一点小事就跑来了。”说是这么说,熊根胜还是放下锄头上了岸。
走到了熊士清的身边,说道:“小清,什么事情啊,着急忙慌的把我叫上来。”
“爸,我想要砍几颗竹子,引水到家里,我挖了一个池塘,准备养鱼。”熊士清说道。
“行吧,就这事啊。你记得不要浪费啊。用多少就砍多少。”熊根胜说道。
“爸,你放心,不会的,就是在我们家后面的小溪接水过来,估计有四五根竹子就行了。”熊士清说道。
“这我知道,你自己注意点啊。”熊根胜说道。
“那行,爸,我走了啊。”熊士清说道。
说完,熊士清便回到了家。说实话,熊士清刚来的时候就想过要不要去看看自己以前的父母。但是想着自己去了也做不了什么就放弃了。想着现在父亲李民清应该也在华林寨村的木匠坊做学徒吧。
师傅是李新伟,大徒弟是他的儿子李民安,二徒弟就是父亲李民清了,三徒弟就是自己的老哥熊士华了。熊士清想要接触自己的父亲李民清,只要跟着老哥熊士华去就行了。
回到家的熊士清拿了柴刀就往自己的家的山上走。砍了六根20多厘米宽的大毛竹之后,拖着一根回到家。然后来回了5趟之后,熊士清才全部带回家。接着熊士清砍了一些小孩手臂粗的小楠竹带回家。
回到家的熊士清,挑着两个簸箕来到山里面,砍了一些杂树灌木,然后砍成一段一段的放在簸箕里面,满了两担就回家,反复三次。
这时,熊士清才有时间去搭建引水工程。他把大毛竹全部劈成均匀的两半,然后把中间的节给敲掉。然后,他把竹子摆在地上一根接着一根。
随后,熊士清用手工锯把小楠竹全部锯成一米高的长度。随后用稻草绳子把三根小楠竹绑成一个三角支架。随后,他把一半的竹子架在两个三角支架上面,一片接一片,把水从小溪上游接到自家院子里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