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论一出,众人皆沉思起来。
过了一会,稍有想法之人便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着关于这个方案的事。
相比于之前的两个方案,大家觉得霍吃的这个方案更靠谱,也比较符合他们的思考方式。
最重要的是,这个思路完全是以神舟文明现有科技力量为基础,大家都很容易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而且这个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大家也都搞清楚了,但如何稳定自身其他属性,使之不发生时空坐标换位的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于是接下来,众人的讨论重点也开始倾向于如何去实现。
而岳原舟也默认了用这种科技方法,玄学的办法虽然也有可能办到,但他不喜欢唯心的东西。
况且,既然魔眼能办到,神舟文明没理由办不到。
时间长河而已,只要找到它的规律或者说找到与它相关的宇宙底层信息,神舟文明一定能找到并且进入之,甚至还能一步到位改变其特性也不一定。
当然,这事儿同样也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但还在即便多费些时日也影响不大。
因为岳原舟虽然不太确定主神空间如今还在时间长河之中还是已深处某个时代,但他已明确得知,主神空间并没有离开遮天世界。
在这方面的判断上,固然是魔眼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更有一点是因为这个世界的结构决定的。
之前岳原舟早就建立了一套描述这方世界的模型,那便是这方世界只有遮天世界与混沌海有信息往来。也就是说想主神空间想离开这个世界,就必须先回到遮天宇宙。
一旦主神空间回到这方宇宙,那个正帮助岳原舟监视这个宇宙的魔眼一定会知晓。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
主神空间并没有出现,魔眼也并未单独进入时间长河,而是在此方宇宙中默默在那里等待。
至于神舟文明,则不断探讨着一个个仿佛天马行空般想法构成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有人提出,将事物或者设备的时间信息剥离,再置入人工创造的黑洞之中做实验。
可这短短一句话就又引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比如黑洞事件视界内外信息传递问题,时间信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概念,时间如何剥离,怎样的设备才能被如此一些列操纵之后还保持完好......
还有人提出,先用宇宙大爆炸实验去探索时间倒是属于哪类信息,等找出这类信息之后,再以神舟文明高超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操作,进而找到时间长河与进入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些类似于超级粒子对撞机,只不过更为猛烈罢了,一个是炸粒子,另一个是炸时空本身,这种方法理论上可行性还是挺高的,就如以前晋升神级文明所做的实验一样,只不过这回必须更加靠近最初时间点而已,以神舟文明对宇宙底层信息的了解程度,在海量实验数据为基础上,再用排除法就能找出哪种宇宙底层信息是关于时间长河的。
另一些人则更现实一些,他们提出的观点是,不论用什么方案做实验,神舟文明首先都必须解决如何安全进入黑洞事件视界问题。
没错,虽然神舟文明已经拥有物质解压器可以将黑洞物质提取而出,但这些物质仅仅是一些还在黑洞内外之间游荡的物质罢了,并不是真的从事件视界内提取物质。
在如今神舟文明的理论中,普通黑洞的奇点只是无限接近而并非真正奇点,而奇点之外的空间...嗯...的时间,从时空维度的角度看,那里也并非一切归墟。同时,在黑洞事件视界内,R等于0的位置,单向膜里面的空间坐标已经与时间坐标互换。
所以很显然,黑洞事件视界内的时间方向是指向R等于0的位置。
于是有一部分科学家就设计了一个脑洞大开的实验,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他们设计的实验分别获取‘时’与‘空’的底层信息,从而令神舟文明掌握分离或者稳定‘时’与‘空’信息的办法。
但他们设计的实验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黑洞的只进不出到底是吞噬时空本身,还是只吞噬存在于时空之中的物质。
两者的区别很容易区分,假如将空间看成水,那么前者的黑洞就是一个存在于水中并无限吞噬水的存在。
而后者的黑洞,则是一个存在于水中,只将水卷曲成一个向下的通往无限深渊的洞,这个洞周围的水全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因为卷曲所以对其周围有一个向下落的势能,于是所有的东西都落到它内部。
基于这个问题,神舟文明又对实验做了进一步改进。
大致的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寻找一个黑洞,然后用空间稳固装置将黑洞周围的一切空间全部锁死,再将实验设备放入黑洞引力范围,观察黑洞吞对实验设备影响的全过程......在一系列复杂操作后,通过设备反馈的信息,获取实验数据。
最后再与自然黑洞吞噬实验设备的对照组做对比。
神舟文明认为,如果黑洞吞噬的是时空本身,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验设备将‘粘’在那里,永远不掉落到黑洞之中。
因为空间已经被神舟文明锁死,相当于把水中旋涡周围的水全部给冻结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黑洞的情况要比水中的旋涡要复杂得多,所以还既有可能出现另一个结果。
那便是,设备的空间属性被锁死在原地,但黑洞却对时空都产生吞噬效果,于是这个设备的时间属性便黑洞拉入其内部。
要是这样,那就有意思了。
因为黑洞事件视界内存在时空坐标对换特性,那么这些属性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变成空间属性?还有那个被剥离了时间属性的实验设备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在这个过程中,神舟文明又会收到怎样的信息反馈?
于是就这样,随着众科研工作者的献计献策,一个被命名为“时空剥离”的实验被渐渐的设计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