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其实另有一因让宋凛直觉赵拓所言不可行——一切推论,似乎太过顺理成章。
眼下证据虽未完全明朗,但无一不将矛头指向将军程振。
可事情真如他所料想的那般明了简单?
若果真都为程振所谋,那其用心,未免太过深沉可怕又显多余重复。
程振何来栽赃的动机?又果真存在嫁祸的必要?
另,栽赃也不过后话,最让宋凛在意,且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为何要灭刘员外全家。
一个活口都不留,莫非只因刘员外意外获悉程振谋反的狼子野心,故而惨遭灭门封口?
而程振嫁祸,只为寻个替罪羊羔,谁来顶罪并不重要,得以摘清自己便好?
是真是假,当下并不好定论。
如欲进行验证,则非明确信物失窃的具体时日不可。
宋凛只知发现信物失窃,是在四平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九日,而灭门惨案早其数日发生,即四平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五日夜里。
若信物被盗于灭门之后,那程振即主谋要犯也并非于理不合。
可,若信物被盗在前……
即是说,盗取信物之人,从一开始便心有决意,势必将罪名扣在他宋凛头上。
一切都早有蓄谋,如此强烈的针对性,程振当不具备才对。
于程振而言,四平皇宋祯,膝下三位皇子,不论谁出事,于情于理,继承皇位,都与他毫不相干。
他虽是开国将军,但毕竟不随宋姓,终归是个外人。
由此即可排除程振嫁祸栽赃之疑。
既非程振,那欲害宋凛之人,果然还是宋致?
只宋致才对宋凛宋澄恨之入骨,深恶痛绝。
他们二人,不论谁被治罪,只要能去其一,皆如雄鹰断翅、力尽弓折,于宋致而言,都绝对地大有裨益。
哪怕宋致欲统霸业传世千秋,亦可不必大费周折。
如若失去宋凛辅助,那宋澄与宋致相抗,胜算必将大打折扣。
虽然明眼皆知,大皇子建树颇多,又常年领兵打仗,单就气势方面,也比宋致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最主要,其亡母德容皇后周卫央,至死都为皇帝宋祯最爱之人。
但也无人敢忘,拥趸宋致,希望他能登基称帝之人,乃朝中位高权重、党羽颇多、又深得宋祯龙心且手握重兵的右相张国远。
相比之下,左相王衡这边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是故他们二人若果真对阵,宋澄赢的几率,其实不大。
可若有幸,宋澄终被治罪,那么宋凛就更加地不足为惧。
宋致要对付宋凛简直轻而易举,甚至无需丝毫忌惮,皇位便可收入囊中。
一来宋凛势单力薄,二则,他胸无大志……
但……
宋凛不愿继续深想。
他确不与宋致亲近,宋致也将他同宋澄一样,视为眼钉肉刺,可他们毕竟还是兄弟。
又宋致被他看着长大,素来隐忍胆小如他,当不会做出如此有违人伦大义之事才对。
虽然自那鲍氏公子出现,宋致便性情大变,心性再比不得从前……
可不论如何,到目前为止,宋凛终无确切证据指认真凶。
比起无端猜测,总还是揪出奸细逐一问明才最可靠必要。
如此,宋凛总算收回思绪不再胡思猜想。
视线落回矮几,欲设法查找内奸之时,无意之中却瞥见好一阵未有响动、就那样目不转睛把他盯着的一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