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安静了几秒钟,都在静静的等待王钝的决择,事情的源头在谁手上众人还是清楚的。
“可,我这边没有意见,”
王钝没有犹豫多久就做出了决定,事情能么发展他没意见,他已经没有多少年士图了,没道理为了自己的面子拿郁新的前途来做赌注。
郑赐轻轻点点头,不出他所料,王钝答应了,“好,那既然如此,大家投票吧,是支持郁尚书继续担任原职还是先行卸任,之后酌情再行安排!”
事情一下子就失去了悬念,王钝也已放弃了抗拒,对他来说陛下交给她的任务圆满完成了,抵抗到了最后一刻,就是不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陛下有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现场还在投票,众人络绎不绝的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白纸上,投向信箱。
而朱允炆也在御书房数着这一次的收获,翰林院低价官员对他来说早已经不陌生了,其中有能力又能控制的人他都已了如指掌。
是时候清出一批官员给腾腾位置了,不然上升空间去哪里找,他又拿什么去给到别人。
政治势力简单理解就是能源源不断的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团体,朱允炆要的是声势、大局,最近这段时间靠拢过来的官员需要的是实际官位,俩者可算是一拍即合。
不要以为皇帝就不需要有自己的政治势力,不但需要,而且要能是朝廷里最大的一支,新登基的皇帝有想法的,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最后要实现的都是这一目的。
有了这些自己人的鼓吹,皇帝才能成为明君,一直英明神武下去,不然酒神也怕巷子深,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多的数不胜数,为何单单是历朝很少的一部分成为了明君,后世典范。
只做事不说话可不是朱允炆的想要的选择,对他来说为何不能全都要?
政绩他需要,名声他也要,施政过程中被损害了利益的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待在一边去吧,既然都已经输了就不要再出来碍人眼了。
朱允炆连舆论至高权都不会给他们,一旦打压就是全方位的,让他们的声音只能成为小众的。
“陛下,名单都在这儿了,这段时间跳的特别欢的人都记录在案,”
徐瑾恭敬的递上一份公文,随后就在一旁老实站立着。
这些都是他这段时间的成果,不需要朱允炆怎么去吩咐,他早有了这份自觉。
朱允炆满意的点点头,虽然有想着让身边多设置一个人,多一些选择,但是这么长的时间相处,对徐瑾他还是足够满意的。
刚开始有各种问题,但是现在熟悉了,基本开始习惯了他,配合用起来也足够舒心。
拿过来,朱允炆随手翻了翻,打眼看过去,人数还真不少,工部、都察院御史更是重灾区。
他微微眯起眼睛,工部之前的尚书是郑赐,问题来源于谁他很清楚,只是作为内阁权衡的一枚棋子,没找到更好的替代品之前,郑赐还是不方便动的。
不过……
朱允炆轻吟片刻,不过敲山震虎的路数还是能用一用的。
轻轻拍了拍放下的档案,脑子一转朱允炆有了决定,这次就拿工部来开刀吧,找个借口弄下去一批。
还有都察院也需要立立规矩了,记得之前那顶撞他的人就是个御史是吧?三番五次的给他找麻烦,容不了他们了。
对他来说这也不费事,想整人哪里需要他亲自下场,有的是办法,绝对能让他们有苦说不出来的那种!
念头转动间他就有了个注意,还是因为言官的特殊性,没有绝好的理由他也不好直接动他们,但是……
这些天他随意翻看间好像看到了罗织经这本书,里面就提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觉得很适合眼下的场景。
毕竟拿掉言官需要理由,但是他们自己工作出现错误再顺势拿下,这不就不关他的事了吗?至于什么事情能让他们出错,这就不重要了,没办法完成的事情有的是,对照着给这上面的名单轮流来一份就是了!
朱允炆沉思间,外面一个小内侍轻声轻脚的走了进来,没过多久,徐瑾就开口道:
“陛下,兵部尚书齐泰会同都察院副都御史黄子澄求见。”
齐泰、黄子澄?
朱允炆皱了皱眉头,好久没听到这个名字了,自从那天黄子澄欢天喜地的去了都察院后,他就吩咐了身边的内侍,以后有他的求见一律挡驾,今天却又听到了他的名字。
和齐泰混在一起,朱允炆明白这是求到大佬抱大腿的迹象啊!
很有意思的一点,当初的铁三角失意后开始各奔前程了,到今天黄子澄和这齐泰还是能混在一起,按道理说,齐泰身份不一样,不应该暗自疏远他们吗?
既然如此,他也没道理继续阻拦了,“传吧!”
“是陛下。”徐瑾缓缓退下,就算要传话也是到外面去再说,没道理在里面,要惊扰了陛下怎么办?
不多久,黄子澄就跟着齐泰走了进来,手里还捧着一叠文书。
“陛下圣躬安!”两人齐声拜道。
“朕安,给两位先生赐坐,看茶。”
朱允炆对徐瑾说道,不着痕迹的把刚才徐瑾送上来的名单,往里推了推,尽量让他看起来不显眼。
“多日不见,朕看黄先生光彩依旧啊,怎么样都察院里的工作还顺心嘛?那儿诸事繁杂,朕不是让你有问题就多向朕汇报嘛?你看你自从去了那就没来过朕这一次了!”
朱允炆不觉得自己话虚伪,这只是简单的寒暄而已,不然还能怎么说?
不要以为皇帝说话就要一直正经,不要寒暄了,皇帝也是人,尴尬起来也同样会用脚指头给自己扣出套房子来。
内侍搬来一个凳子,马上就自觉的退了出去,黄子澄也就没等坐下就听到了陛下的问话。
嘴角抽搐了几下,不过还是没像以前那样直接就说出了内心所想,“启禀陛下,臣是要为陛下分忧的,遇到事情自然第一想着自己去解决,况且陛下日理万机,如何敢轻易来打扰。”
“再说都察院的事情景宪正处理的井井有条,臣到那里还没遇到什么无法解决的事情!”
朱允炆点点头,觉得他经过这一遭多少都有了些许进步,就光看这番话就能品出个大概了,说的有条理,既照顾了他的面子,又没急着证明自己,使他自个儿陷入两难的境地。
黄子澄小心翼翼的观察着陛下的表情,收到那丝笑容不禁松了一口气,这第一关算是过了。
余光瞥了瞥旁边的凳子,这会儿他不要继续坐下去了,总感觉怎么做都有些尴尬,不过心中一动,道:“臣还要多谢陛下关心,仰仗陛下声威,臣去到都察院,同僚们一直都很配合臣的工作。”
至于遇到的景清的打压,他却只字不提,不同于以前有着圣宠,眼下景清是督察院左都御史,堂堂正二品命官,他的顶头上司,这个时候说他坏话,没有任何效果不说,还会惹得陛下厌烦,这些只在心里记着就好。
朱允炆点点头,注意到他还站着,赶紧开口,“你别站着说了,快坐快坐!”
黄子澄这才坐下,脸上依旧是波澜不惊的样子。
旁边齐泰面带微笑,对黄子澄这场开场白很满意,今天的谈话也就平添了一份信心。
“陛下,臣这次来,是想汇报下兵部清查卫所职田一事,路上碰到了黄御史,也就顺路一起过来了。”
我信了你的邪!朱允炆忍不住心中暗骂,傻子都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不过还是笑呵呵的道:“无事,你们一起来,能把事情集中一起出理,朕还能少点事儿,说吧,事情办的怎么样?”
齐泰沉吟片刻,道:“卫所职田的情况兵部已查明,总体情况良好,不过个别老鼠屎事件也不在少数,欺压军户,侵占官田的现象也有,不过不多。
至于名单,都在这了,还请陛下预览。”
齐泰站起身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奏折,徐瑾见状立马上前接过,给到朱允炆手里。
朱允炆没看,接过奏折后只是把他放在了手边,这些东西都不用看,建国才短短三十多年,卫所制度要是就崩坏了,那还得了?后来的大明也不一会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了。
总的来说,卫所、屯田又不是只有大明一家,说明这个制度本身还是没有问题的,解决国家财政困难,能够做到花最少的钱粮,养好最多的兵马的效果,那就足够了。
就算到了朱允炆的手里他也不打算撤换,一个是他一下子撤换不了,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制度问题。
他背后蕴藏的是经济问题,全国军户有两三百万,这么多人都是职业军人,而且大多都是年轻人,这些人大多暴力而又热血,没有冷静头脑。
如果不是屯田的收拢,军队的约束,放到社会上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幺蛾子,而且两三百人牵扯的就是两三百万个家庭,到最后总人数绝对要往七八百万去发展。
要释放既要给他们找到活干,给他们足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这又是一大手笔,而且这么多壮劳力一下子释放到社会,一旦有处理不到位的事情发生,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所以说到了明末时期不一定就是当朝者不知道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是有很多人都看出来了,但是能提供完美解决方案的却没有几个,既然如此还不如安稳过下去,大明朝走过一天是一天。
“陛下,陛下,有什么问题吗?”齐泰眼见朱允炆一直不说话,不禁提醒道。
“哦哦,没有没有。”朱允炆这才从深思中清醒,道:“这事兵部怎么看?犯事的人又要如何去处理,有方案了嘛?”
齐泰面色沉重,看了一眼黄子澄后才缓缓开口说到:“此事早有成例,兵部内部研讨过,结论是按成例办理就好!”
“不过臣的意思是,这次能查到这些问题,还要归功于突然的核查,在于一个突然二字,他们事前没有准备,
不然早就让他们留之大吉了,所以臣建议,以后向这种突击检查,兵部可以多搞几次,
不确定时间,不确定频次的来搞!”
意见很中肯,朱允炆的意思也是如此,“好,就这么办吧,兵部分出一支队伍专门来做此事,时不时的就要核查一下,如果没有结果,出了事情就由他们来负责!”
这就有了一丝宪兵的味道,不过目前还只是负责了小部分宪兵的职责,朱允炆准备先看看效果,施政什么事情都不能急,就算是顶好顶好的政策也要先等等看,试试效果再说。
不然朝令夕改,伤害的是作为皇帝的他的威信,而不改,苦的又是底下人,并且一条政策的制定会波及的肯定不在少数,人一多朱允炆光是听到都会感到不安的。
所以,没办法,只能在政策的制定前多多思量了,多试试错,一旦有了问题也好改正。
“是,陛下,臣回去就开始准备!”
齐泰恭敬的回应道,至于要付责任,到时间会不会有人推诿不去,这些都不是他们二人来考虑的事情,一个皇帝一个兵部尚书,如果考虑的都只是这些问题。
大明估计也就没什么希望了!自有下面人去想办法解决。
齐泰的问题处理完了,朱允炆看向黄子澄,略有些期待他会给出些什么!
“陛下,臣此次来是为了废除免税田一事,”黄子澄犹豫了下,最后一咬牙说道:“臣在家左思右想,觉着身为朝廷命官,理应为朝廷多做些事情,所以就去收集了一些关于免税田一事的资料,前来进献给陛下。”
他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允炆,眼睛里闪过一丝火热,
“臣想毛遂自荐来负责此事,还请陛下恩准。”
这就是他犹豫的原因,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与其犹犹豫豫,遮遮掩掩,还不如一开始就像陛下表明心意。
为朝廷多做些事情的心又不丢人,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士途能前进几步,想想这应该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