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第105章 双规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 始皇的海角   作者:始皇的海角  书名: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  更新时间:2021-02-04
 
震惊,著名学者方博士居然是这样断案的!

朱允炆同样觉得方孝孺的操作很迷,理解不了他的脑回路,四十多岁人了居然会比他这个二十来岁的人还要天真。

为政者若不能坚持己见,左右摇摆,这边看着有道理要试一试,那边看着也有道理还要试一试,那到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

为什么那么多当政者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后,不管遇到了什么事,都不会再去更改?

这还没遇到什么事呢,就出现这种情况,朱允炆是把方孝孺这个人的未来看到头了,有时候死鸭子嘴硬未尝不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

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对于政治人物来说,这些往往都意味着要放弃自己到手的利益,有些人掉了几百块钱都能心疼很久,就更何况这些了。

方孝孺在这件事情上失去的就是自己的未来,推他上位的人不会满意,他对立面的人也同样不会满意,那他能有什么好结果,更何况他还没什么深厚的根基。

在士林中的威望他是有没错,但是威望不能当饭吃,能在士林中解决的事情他能有办法,不能在士林中解决的事情他又能怎么办,这件事很明显就是不能在士林中解决的。

士林虽然听着很朝堂牵扯很深,学而优则仕,但实际上终究隔着一层。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不论好坏都要一路走下去,一入宦海哪能就事事如愿呢。

就连朱允炆这个皇帝有时候都有不得已的时候,就比如他现在就在接见国子监祭酒宋讷的途中碰了壁。

宋讷,字仲敏,在大明教育这一块足以称的上大家了,他立学规,身言并教,师道大立,在执掌国子监期间,国家多次会试,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出自国子监,是太学的学生。

太祖也甚赞其品德、才华,送给他一个牌匾,上书“开国明师”。

所以对于他这种德高望重的老臣,朱允炆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摸了摸鼻子,考虑了一下才道:

“既然如此,你看这样如何,国子监就依然还是学院性质,老先生你可以继续为国选材、育才,朕也不考虑变革了。”

老先生摸着胡子悄然点点头,知道还有个“但是”

“但是呢,选材育人不一定非要就是培养那些未考中进士的人吧,国子监是国家重器,朕一直都很重视,只不过是政务繁忙,脱不开时间而已。”

朱允炆厚着脸皮,不顾老先生有些意味深长的目光继续说道:“现在事情少了一些,朕就在想国子监能不能多多发光发热,有更大的用处。”

“老先生,你看啊,大明立国也有三十多年了,这期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也渐渐的恢复了生产,安居乐业,有了些许闲钱,那既然如此,国子监培养学子的功能也就被取代了一大部分,毕竟四书五经又不贵,民间自学成才的也不在少数了!”

朱允炆注意到宋讷紧皱着的眉头,很明显是听不惯这话的,不过,他不急,道理总是越辨越明的。

“老先生不要觉得朕危言耸听,你想想洪武十八年、二十一年,国子监的盛状,朝廷大半官员都出自那,再看看如今,每年录取的进士当中,国子监所占的比例是不是逐年在减少,

依朕看,到未来,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国子监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不知道还能能不能维持住!”

朱允炆摇摇头,国子监在明初这段儒家被打断脊梁骨的年月里,确实发挥了大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明中后期,国家政局越来越稳定,民间的向学风气也随之增加,慢慢的国子监的作用一步步降低,甚至到了后来已经沦落为勋贵、权势子弟的后花园。

真正有学识、有抱负的人对其避之不及,不屑于此。

宋讷听明白了话里的意思,就算不明白,国子监学员在国家大考之中的占比,这个总是做不得假的,他不急,只是因为他宋讷的志向没有紧紧局限在小小的国子监而已,国家繁荣昌盛,百姓有富足的钱财供养读书人,他也看着高兴,没有阻拦的道理。

“那依陛下所见,该当如何?”宋讷沉声问道,

这他可要好好看看,如果行不通,他还是要打断的,刚才陛下就是和他说要把国子监改为管理机构,慢慢的不在承担教学的职责,而只是简单的一个朝廷机构。

他没同意,国子监是育才的,他一辈子也都在教导人这件事上面,现在要改变,他不想、也不愿!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既然朕刚才的提了老先生你不同意,而现在情况又是如此,前置条件无法改变了。”

“那朕想的是……”朱允炆试探的看了他一眼,有着一丝忐忑,再要不接受,他也没办法了,“把国子监改为官员学府。”

“官员学府?”宋讷有些纳闷。

朱允炆点点头,沉声道:“嗯,官员学府,某种意义上来说官员比学子们更需要多学习,新出现的理论、治民方法、政治架构、包括忠君思想不动摇,这个都是需要多学习的。”

宋讷不禁深思,这种办法真的有用吗?学员的来源是不用愁,大明有的是,只是……要教官员,现在这些教习有资格办到吗?

“活到老学到老,这也符合儒家学问,太祖出的‘县令到任需知’,包括了祀神、狱讼、耆宿、教化、驭吏、钱粮以及意识控制等七个方面,由此可见太祖也是赞同官员需要多学习的,

而到了如今,官员们还有多少是按照太祖遗训行事的,朕不得而知,吏部考核、都察院监管,只能治病,不能救人,而且也不是他们自己心甘情愿的,终究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朱允炆说话时眼睛都冒着光,他和太祖一样,对这些文官,内心都有着深深的不信任,以前权势不大还好,但是现在文官的地位日益增高,没到坐立不安的地步,也好不到哪去。

而这,也是他为文官内阁上的一道大菜,同现代一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培养监测,日结月累下来,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的,没露出的就重点培养,不管是真是假,假的,也只要他能一直装下去就没问题!

第二个作用是反腐倡廉,可以以培养的借口解除现有官职。

大明是没有明确的双规制度的,在没有正式定罪之前,除非皇帝下旨,官员就永远是官员,是几品就是几品,而他在位一日,给监察带来的阻碍就多了一日,到最后很有可能是什么都查不出来,草草了事的结果。

对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他自己请辞,这也算是明朝的双规制度了,只不过他一旦请辞,正常来说都意味着既往不咎,也许对于权利交接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但朱允炆不一样,他是皇帝,更多的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收刮了民脂民膏,到了还能安然撤退,对于国家的负面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对于不贪污的清官、百姓的震撼效果太大,朱允炆不取。

也许有部分皇帝的治国理念是用贪官收刮,杀贪官救急。而清官无欲,贪官有求更好控制。

这些朱允炆不是不明白,只是……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没有能力控制局势的人,没有办法的办法,是真正有为的君主所不取的。

看看明太祖用了吗?看看唐太宗用来吗?看看宋太祖用来吗?

反面例子朱允炆映像最深刻的是“我大清”的乾隆,操弄权术的一流选手,在位时间最长,却没干过几件正事,反而在破坏上干的十足十。

朱允炆想要的不是这样的大明朝,权术他会用,但是治国的正途也一样不能少。

建立官校,说白了也是控制,只不过一个是正途建立制度,一个操弄人心,到最后,建立的制度可享后世,操弄人心的人也同样会被人心操弄。

世上没有傻子,刚开始也许没人意识到,时间长了,还没等你用出自己的招数,手下人往往就已经猜到了,只不过他会装作不知道,配合着你的表演而已。

“老先生,你觉得怎么样,能不能办好?”

朱允炆看向宋讷,这一切,还需要一个能操刀的人来具体办理,比如说理论基础、相关人员、具体管理,这些总不能他去办吧。

宋讷也在沉思,想着其中的难处,理论基础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教育,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完整的给出来,具体人员的培养那些教习捡捡勉强也能用。

这么一琢磨,还真没用比国子监更好的机构了,国子监名声也能镇的住人!

不过……宋讷眼神闪动,他是做学的没错,但是该争取的一样需要去争取,原则上他已经同意了,这样一来国子监建立在官员之中的根基也能更加稳固。

“陛下,臣没意见,不过其中有个问题不知陛下注意到没有,”

“臣不是为了自己啊,”宋讷首先申明道:“只是在想,国子监祭酒只是一个从四品的微末小官,考虑到陛下要建的官校,肯定不会是小打小闹,既然如此,那国子监祭酒官品如此之低,能控制局面吗?”

朱允炆秒懂,他还真不是为了自己,宋讷虽然是担任着祭酒一职,但资历、名誉,都足以让他跃过了这个层面,不然也没机会在这深宫大院里和皇帝谈论着国事。

朱允炆低下头,这个问题他确实没考虑到,他犹豫着是要自己担任呢!还是怎么样?

反正把国子监祭酒升品后由他管辖这个选项,从一开始就没在他脑中转过,这是不可能的,国之重器如何能操之于他人之手?

没等朱允炆继续深思,宋讷倒是提出来一个建议,只是朱允炆看他表情好像怎么看都有些不对的样子啊?

同样是“倒持太阿,受柄于人”,他的建议很简单,国子监一般都有教导太子的职责,由祭酒亲自负责,现在既然翰林院也有了这一样功能。

不如就干脆废除,国子监祭酒一职也可由皇太子兼任,如此一来可解皇帝戒备之心,二来太子地位高,足以震慑群臣,哪怕是内阁首辅到了太子这里,也跳不起来。

明朝太子和别的朝代完全就是两个物种,从太祖这里开始,对太子就有着别样的宠溺,朱允炆同样也是受益于此,所以宋讷提这个建议,丝毫不担心朱允炆的猜忌。

朱允炆心中一动,这个建议确实好,对他来说,明朝太子受益于此地位稳固,也同样是受缚于此,终明一朝,没有一个太子造反成功的,就连有这个念头付诸了行动的都没有。

足够他安心,另一方面,他私以为,如果他自己兼任,实在有些荒唐了,难道就和欧州那些皇帝一样,以后介绍到他的时候也要加一大片前缀不成。

什么某某大将军,某某大学士,官员的启蒙者,华夏文明的守护者,最后才轮到大明皇帝。

想想都有些羞耻,他又不是蒋,蒋只是委员长,可以兼任校长什么的都行,他可不一样,他是皇帝,所有的古代皇帝都只是写着某某皇帝,让他以后做一个开先河者,加那么多前缀,他可受不了。

嗯…嗯……还是不要了!

“就依你的意思办理,不过您,老当益壮,学究天人,还要辛苦下您多操心下,官学的教材还要尽快编写出来,朕的要求就是主题明确,忠君的思想是不容置疑的,”

“还有就是官学不同于其他,您还要多写些治政相关的理论,包括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还需要你去筹备呢!

要让来进修的官员能真正的学到东西,平常工作上能用到的,终究朕需要的还是能帮朕分忧的,能把百姓治理好,富裕了农民才是朕需要的!”

不然等人来了,不讲些实质性的东西,只是干硬的说着忠君什么的,谁又能听的进去,办就要办好,要让这个政策成为官员能以进到这里为目标的地步。

实质性的东西要是外面学不到,也没人能教的,真正打通中层官员到高级官员的阶梯,起码要不能是自己的原因才没机会升职。

未来的一段时间他都会为了工业革命成功而努力,既然如此人才储备就要做好,这只是行进中的第一步。

请:m.yqxs.cc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