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有没有听说这件事先把他气呀,企业打压下去再说。甭管有没有听说这件事先把他气焰打下打压下去再说。冯管。没理会徐瑾的嘴硬,对于他来说,还有用的人就要一直用下去,这期间干了什么都能忍受,这点小事没放在心上。
只是内心还是有些小小的悸动,不都说皇帝是天下至尊嘛?怎么这些人在他面前说话都不能好好说了……
“既然他没来,国子监平常也是归你礼部管辖的,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朱允炆整理了下措辞转向朱高炽说道:“朕要你在京师在多建几所学院,眼下南京就只有国子监一家,还是不够,朕年号建文当然就要多多关心些文事!”
朱高炽点点头道:“是,陛下,臣回去就开始安排,不过学子的待遇要怎么算呢?”
要知道国子监一直都是国之重器,洪武年间缺乏官员的时候,都是国子监学子顶上去的,所以这些学子们在明初的时候待遇是真的不差,可和明朝中后叶时期的国子监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不仅吃喝拉撒国家全部统包了(包括一年四季的鞋帽、衣裤),而且逢年过节(元旦、元宵诸节)还可以领取帝国皇家的赏赐节钱,甚至连监生的老婆也能沾着学子相公的光。
花钱的地方那么多,这要是都依照国子监的待遇国库不知道能不能吃的消,朱高炽内心有些忧虑,这皇帝堂哥这么会花钱,可别把太祖那点家当全给弄光了!
朱允炆沉思了片刻,眯起眼睛道:“这样,建三所儒家学院,教材朕后面交给你,学子方面由民生选拔过来,一律以考试进来为主,选择性接受一些富家子弟,但是要缴纳高额学费,由他们来保证其他学子的衣食住行,后期可把国子监改为更高一级学府,这几所出来的人可择其优者进入国子监!”
这样的话就能简单建立一个三级学府的制度,地方上还有些府学这就是最低一级的学院了!等籓王、内阁事情一了,他就可以着手改变了。
先期以教育作为切入点,容错几率高,他毕竟从来没接触过政事,确实就像他之前说的,自己才疏学浅,不能胜任!
而教育这块一个能让他多试错,另一个可以多培养些人才作为贮备,就像史上秦惠文王、汉武帝一样,这些牛逼哄哄的皇帝,前期不也需要蛰伏嘛!
“臣遵旨。”
朱高炽听明白了话里的意思,放下心来,这样处理在他看来刚刚好!
他俩说这些话的时候,众人个个恭默守静,看皇帝的意思是真要把政务交给他们处理了,现在他们是前所未有的老实。
当然朱允炆本人是没有这种想法的,真要交给他们去处理,那他这颗脑袋什么时候就得给起义军割去,他还没崇祯那么伟大,还能留下一份“勿伤百姓”一人的诏书,说到底朱允炆就没真正信任过他们,不管他们现在有多老实,大灰狼永远不可能变成小白兔的。
“行了,事情到这也结束了,诸位没有别的提议了吧!没有的话就各回各家吧,会开了这么久你们也累了,回家吃大饭去吧!朕就不留你们了。”
朱允炆笑的跟只狐狸一样,对他们的想法不屑一故,是谁说有了内阁就要把政务交给他们了,也不想想内阁大臣是要谁来选的,掌握了官帽子还怕这些人不听话?这就像拿了跟萝卜吊在驴子面前,那也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去拉磨,他就没见过总理能斗的过主席的,更何况他还没设置总理的职位。
手里握着的权利朱允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手的,就算是他打算以教育为切入点,也从来没想过要放手政务,权利对于皇帝来说就是命跟子,谁动他命跟子就要谁的命。
朱允炆站在窗边背着手看着离去的众人,他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怎么去做,他能力不行那就不靠能力呗!去找能力强的不就行了,找不着就自己培养,扬长避短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徐瑾,刚才会议的话你都记下来了吧,赶紧拿到翰林院润色后发往通政司,在邸报上通传天下!”
“是。”徐瑾内心有些复杂,这份邸报一旦发出去,那文臣进一步坐大就成定局了,他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直接掌控六部不好吗?非要去通过内阁来办事情。
他是邸文他却不得不去明发,就算有什么问题,出了什么严重后果,万岁爷也始终是万岁爷,容不得他敷衍。
不过……
陛下看起来胸有成竹,有可能是另有想法吧!事到如今也只能这么考虑了,他一个小太监还要为诺大的大明来操心,也实在为难他了。
另一边,出了宫门的众人可就没有在殿内那么乖巧了,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政坛算的上最肮脏的江湖了,纯粹看利益的地方怎么也干净不起来。
“郁尚书倒是好魄力、好善念啊!我看去当个圣人是绰绰有余的了!”
工部尚书郑赐急急的向前迈了几步,追上郁新阴阳怪气的说道。
就算是有了内阁郑赐也想进入,但这不代表着就能和郁新郁尚书能和解了,实际上在谨身殿里他就是强行抑制住了自己,不敢在圣上当面说什么。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郁新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也不着急争辨,实际上当他当着陛下的面说出这件事就没想过以后能好点了,这些被触犯了利益的乡绅们肯定会疯狂攻击他,这郑赐只是第一个,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是户部尚书,我要怎么样还轮不到你工部尚书来说话,怎么工部的文书已经满足不了你郑尚书了?要插到我户部来!”
“谁稀罕你户部那点腌臜事儿,我是说那件事,郁新啊郁新,你枉读圣贤书,你糊涂啊!”这话说到郑赐心里去了,指着郁新鼻子的手都有些发抖。
郁新脸色一沉,同为尚书他哪来的胆子指着他鼻子骂,于是郁新瓮声瓮气的说道:
“行了……我也懒得和你争吵,你做你工部的事,我做我户部的事,咱俩互不想干!我就先走一步了”
“你…你……”
郑赐望着远去的背影气极反笑,实际上在他心里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错的,他一直都是觉得保持现状才是对平民最好的保护,最大的善念!
国家不缺那点粮食,但是老百姓缺啊!作为乡绅帮帮老乡有什么不对?偷点税有又何不可呢?取之于名用之于民!这才是圣人的道理啊!
只可惜这一切都要给眼前的男人给毁了,他根本就不明白圣贤书讲的是什么,读书都读坏了脑子!
郑赐眯起眼前,想起了刚刚殿内所说的内阁,如果能进去,说不定就有机会搞坏这郁新的差事,到时间就算是皇帝也不好重启这件事了。
不过……不好搞啊,现在内阁已经确定了一个阁臣,王钝那老家伙肯定会全力支持郁新的,同在内阁都还不知道会分配管辖哪一部分的事呢!
郑赐摇摇头不去想这些了,八字还没一撇的事,能不能进去都不确定呢!这郁新只能先遗憾的放一放了,看看后面有没有机会。
只是短短的三天时间,朝廷要设置内阁的消息就像风暴一样传遍了南京城,大街小巷里,就连平常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后世朝阳群众的热情可能就是,任何时候的京师民众的表现了,南京城的太平街群众现在也不呈多让。
太平街不远处,这里背靠舟山,山脚下一条不大不小的街道上,三五茶肄正热热闹闹的开着业。
明朝的茶叶已经与现代趋于同步,开水烫泡,热腾腾的午茶气螺旋般的冒腾着,在这里喝着茶的都是穷苦百姓,一碗茶水要不了几个钱,却能给寒冷的冬季添进些幸福味道!
“嘿,你们听说了嘛?这几天朝廷下来邸文,说是有重要通知,我在应天府衙门的一个外甥的小舅子的弟弟说,朝廷那些官老爷们一个个都捧着那东西,宝贝的跟个什么似的!”
一个瘦小的汉纸勾着头神秘兮兮的说道。
这他真没撒谎确实有这个邸文下发,至于应天府衙门里的外甥的小舅子的弟弟,这谁会去问啊!问也不知道是说谁!
难道吹牛逼还犯法了,那让那些官老爷把他给抓走得了,到时候问问太祖爷他老人家同不同意,洪武三十年这南京城本土的百姓都快被太祖宠坏了,有事无事就喜欢拿着家里的“大诰”说话。这可是民告官的利器啊!
旁边一个大爷年老成精,听出味道来了,甭管有没有听说这件事。先把他的气焰打压下去再说。
老人家中气十足的拍了拍瘦小个子的脑袋说道:“小伙子你这消息早过时了我老人家已经听说了,是朝廷要立宰相了,你说那些官老爷能不捧着当个宝贝嘛?”
瘦小伙子一脸羞涩。
本来还准备指点江山一番的,消息过时了?不会吧!
“那你知道朝廷为什么要力吗。”瘦小汉子有些不甘心的重新问道。
老人家也是久经江湖,就算不懂,也要说他个一二三出来:
“这谁不知道啊。还不就是那些官老爷们想要做宰相了,逼着皇帝的。”
“皇帝年纪轻,也是不容易啊,太子死的早。太祖一死还给这些老臣子们欺负。”
说到这里老人家略显遗憾的摇摇头,当初的太子多好的人啊!讲仁义,有威望,又能服人,要是他还在的话怎么可能会出这种事情!
老人家却没想过,真要是太子还活着,现在坐在台前的怎么可能会是朱允炆,说不定太子都没他的份,毕竟上面还有个嫡子,朱标太子最讲儒家嫡长子文化了!
听到这里,瘦小汉子就有得聊了,嘴角一撇,不屑一顾的说道:“你懂什么,我那应天府衙门外甥的小舅子的弟弟和我说过,这事情是皇帝要办的,大臣们也是极力劝阻不得才同意的!”
“那你说说,皇帝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事!”老人家也不以为意,随口问道,相信他是给不出原因的,这孩子还是太年轻啊!阅历不够,不知道人心险恶,这些官老爷们就更险恶了!
事情也不出他所料,瘦小汉子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逼到不得已才崩出一句,“皇帝老子的事情,我怎么知道!”
老人家摇摇头,叹息了一声,道:“世间险恶啊!世间险恶,年轻人还要锻炼啊!”
这只是南京城里微小的一幕,实际上今日的南京城才格外的热闹,不光是平头百姓,士子官员们的讨论更加热烈,只不过是太祖定下的规矩,士子不得议论朝政,这才让他们议论的时候多了分小心,也让别人轻易就看不着了。
他们有的说朱允炆是圣君临尘,懂得启用贤臣,有了建文皇帝后今日的文官们就要站起来了!
有的说这些六部大臣不当人子,太祖定的祖训,人一刚走,就怂恿陛下下这样的决定,这是枉顾君恩,大明朝的蛀虫,还是要他们这些莘莘学子们才能挽救这偌大的帝国。
没错,事情决定是朱允炆下的,话题也是他挑起来的,但是整个大明官场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是他的本意,甚至有些对时事敏感一点的平民百姓都是这么觉得,就比如之前那个老人家,有些激进的已经喊出了天诛国贼,要去籓王领地去搬搬救兵!
这就是眼下的大明朝,各行各业都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每个人都是怀揣着对未来的幻想,单纯而又善良,国民如此,国势也如此!
连后世被嘲笑到泥土里的军户们,此刻也是对此忿忿不平,他们还没被地主军官们压弯了腰,没被现实所打倒!
现在的一代人,都是跟着太祖、跟着徐达、跟着常遇春一路南征北战而来的,他们也不容许自己打下的这份事业给这些坐享其成的文官们给毁坏掉!
如果不上五军都督府死命压着,没准朱允炆就能见识到一次被勤王的滋味了!
绕是如此他也不好受,这些都是大明的脊梁,跟文官是不一样的,也不好打压下去,只好命勋贵们拼命的去解释!
1秒:m.23xs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