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国  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全球战国 | 混吃等死   作者:混吃等死  书名:全球战国  更新时间:2021-02-06
 
由于大明暂时还没有成熟可靠,可以长距离发射信号的无线电。所以大明的工兵们,一般都是部队行进到哪里,就把有线电报桩给架设到哪里。不过,在很多地形崎岖的地方,大明工兵们的架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明军的前进速度。至少在中亚这一线,孙传庭都和李自成、张献忠在撒马尔罕会师了,明军的工兵们才把有线电报桩子在安集延铺好。

靠着人力从撒马尔罕跑到安集延,再从安集延发报到莎车,再到北京,再由北京转到仰光。在反复的收报、解码,重新发送,再接受解码……朱由栋收到中亚彻底底定消息的时候,已经是11月2日了。

“很好,非常好,朕实在是没有想到,孙传庭、李自成、张献忠他们表现得如此之好。这么快就把奥斯曼的中亚集群给消灭了。”

“皇上,孙伯雅他们这一仗真是打得漂亮,外线作战,还能充分的调动敌人。而且在地理的利用上,以客军之姿,比打主场的乌土两族军队还要熟稔。臣等真是佩服不已。”

“哈哈哈,这些人可是在美洲锻炼了那么多年,有此表现,虽然惊艳,但也不足为奇。而且你没看到嘛?这一仗打下来,他在夏天好不容易翻越天山囤积起来的物资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要不是奥斯曼人的武器制式和我们大明是一样的,说不得,他就没有弹药了。其实,还是险胜啊。”

“说到这个,是臣等最佩服皇上的地方。二十多年前的欧奥大战,皇上力主援助奥斯曼,结果奥斯曼为了把我们的援助武器拿来就用,直接和我们统一了武器规格和参数。现在看来,皇上当年的施舍,注定了奥斯曼要在这里还给咱们啊。”

孙传庭的电报很长,除了详细汇报中亚战事的过程外,也报告了满桂集团军的动向:满桂派出的藏族士兵,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爬涉后,有两组人员成功的找到了孙传庭的主力。

然后孙传庭向朱由栋报告说,目前,由于天山那边已经大雪封山,本集群的后勤补给已经暂时中断。虽说拿到了大量的奥斯曼人的武器,在弹药这一块上不用担心什么。不过这粮食啥的,就真的有些困难了:毕竟,前些时日李自成、张献忠把这块土地祸害得不轻,大量的本地居民对大明军队的观感极差,把有限的粮食都藏起来了。

而且大明这一次还抓了这么多俘虏,为了以后征伐奥斯曼方便,又不能一杀了之。所以现在大明的中亚集群最头疼的便是粮食问题。

最后孙传庭表示,鉴于现在满桂被困在开伯尔,而本方又缺粮食。所以,本集群的下一步进军目标是走阿富汗南下,沿途找普什图人弄些补给,之后就去给满桂解围。与满桂汇合后,再确定下一步的行止。

对中亚集群,朱由栋是放心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哪种在任何逆境都很不容易被打死的小强。有孙传庭管着他们,保证这两个家伙不乱来就行了。但是这个集群毕竟离自己太远了,一旦离开撒马尔罕南下,天晓得工兵队们啥时候才能把电报杆架到阿富汗和开伯尔:这一块地方的地形都不好施工啊。

“长庚(宋应星)啊,傅山那边的无线电进展如何啊?”

“皇上,军方这次提供的实物几乎是完整的,青主已经找到了关窍所在。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仿制成功了。另外,孙伯雅他们不是在中亚缴获了大量敌人的电台么?方山那边已经派出无线电研究室的其他人员,往中亚赶了。就是这个季节,路不太好走。估计还得一段时间后才能用上。”

“没事,我已经回电孙传庭,让他把奥斯曼军队的电报班利用起来,争取早日实现直接联系。”

“皇上这个安排很好,我们的科研人员去了那里,有奥斯曼的专业人员相助,必能事半功倍。”

“嗯,无线电的事情说到这儿,那个鱼雷呢?朱逵柚怎么说?”

“皇上。”说到这里宋应星一阵苦笑:“大内顶级工匠精雕细琢出来的东西,质量能不好么?已经打出去的鱼雷找不到了,就不去说他。剩下的二十二枚鱼雷,此时的状态仍然稳定。只是皇上念兹在兹的批量生产,那个暂时是不可能的。”

“飞艇呢?”

“皇上,臣这次来,已经看了许多敌方飞艇的残骸,心里已经有数了。只是从天然气里提取氦气的设备,只有本土才有。所以……不过皇上放心,我们方山的院士已经将现在军中的75炮做了小幅度的微调,配合上散弹,完全可以做高射炮用。”

“好吧?那我们的大型内燃机呢?”

“臣从国内赶来之前,方山已经弄出了第五台实物内燃机,热效比达到了12,已经超过了我朝目前最好的193式蒸汽机。而其体积,只有蒸汽机里体积最小的195式三分之一。不过经过测算,这最新款的205式内燃机,即便把缸数加到十二缸,但马力只有四十多匹。要增加力气,还得加大体积。可是体积大了,这实用性就……总之,距离皇上所言的以其为动力源,开发拉炮的汽车,或者什么坦克,仍然还遥远得很。”

“嗯,朕不急,好吧,朕其实很急。但朕也知道,科学的事情,急也没用。总之呢,方山现在主要的任务就两个,无线电,内燃机。前者要迅速吃透西班牙人的技术,让我大明的各支部队能够迅速的互通消息,确保协同。后者,自然是不断的完善,体积要越来越小,动力要越来越足。长庚你且努力吧。”

“是,臣明白了。如此,臣告退。”

宋应星退走后,朱由栋转身向刘招孙道:“现在北线的战事告一段落了,孙传庭那边,朕的意思是,给满桂解围后就先在克什米尔驻守一段时间。”

“皇上这个安排好,所谓没有出鞘的宝剑才是威慑力最大的。伯雅那里近五十万的重兵集团高悬在克什米尔,不管是奥斯曼还是欧盟,看到这里的局面,排兵布阵起来,都会被严重牵制。”

“北线就暂时这么安排吧。接下来,南线战况如何?”

“不是很顺利。日本人攻下了那位路易设下的前两道防线,但是在第三道防线前有些后劲不足。整整二十天了,不得寸进。”

“曹文诏都在洞鸽隘口被堵了三个月了,二十天也不算太长。中线呢?”

“皇上,那位杜伦尼还是很厉害的。他的部队在一个月前就出现在了奥里萨通往孟加拉、恰尔肯德的两条交通要道上。而那时候我们的部队才刚刚登陆,千头万绪都还没有搞清楚呢。等到我们的前出部队走到山口的时候,那里已经有完备的防御工事了。因此,若是要在此时以重兵强攻这两个防御节点,一方面我们的伤亡会很大。一方面是奥里萨邦内部的道路交通实在不便,所以即便打起来了,若是短时间不能结束战斗,那我们的弹药供应也很难持续。

不过目前印度半岛的雨季已经基本结束,奥里萨邦内虽然山路崎岖,但是横贯该邦的莫哈拉迪河中下游已经可以通航。不过该河的上游有几处地方落差较大,船只到了这里就无法前进。所以,目前我们的工兵队正在这条河的上游修筑道路。臣等的计划是,只要这条河上游的道路修通了,我们就向西,深入印度半岛中部。”

“……”起身,对着半岛地图沉吟了许久后,朱由栋摇了摇头:“不可。如此一来,后勤线拉得太长了。如果杜伦尼率军进入奥里萨,切断了这漫长的补给线怎么办?”

“皇上说的也是臣等一直担心的。所以臣等的安排是,目前进入奥里萨的足足有八十一个师,一百二十二万人。在兵力上,我们是充沛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一边防备杜伦尼打进来,一边进入半岛的中心地带。”

“不,不不。”朱由栋快速的摇了几下头:“招孙呐,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印度这片广袤的土地,不是以前打的什么日本、暹罗。印度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大了。像你这么搞下去,现在看起来很是充沛的一百多万兵力,迟早会被摊薄的。朕来问你,进入印度的中央邦后你又准备如何?北上恒河平原?那后勤线又被拉长了哦,你又要分出部队守卫后勤线,还要组建重兵集团迎战对方的主力兵团?到时候这一百多万人,就会不够的。”

“呃……那皇上的意思是?”

“朕自组建横海卫以来,说一声爱兵如子,不为过吧?”

“皇上岂止是爱兵如子。正是因为您的努力,我们武夫在大明才一改卑贱的地位,能够重新抬头挺胸做人了呢。”

“但是,招孙呐,还有一句话,叫做慈不掌兵。”

“……皇上,您的意思是,即便要付出重大伤亡,我们仍然要强攻杜伦尼在奥里萨北部设下的防线?”

“强攻是必须的,即便付出较大伤亡也攻不来下,仍然还是要强攻。”

“皇上是准备在恒河下游打决战吗?”

“是的。”点点头,朱由栋的手指在巨大的印度半岛上绕了一圈:“我大明以前打日本、暹罗这样的小国,只要海战获胜,确保后勤畅通后。在陆地上,一般只要打个一两场胜仗,就可以将其灭国。在吕宋这样人烟稀少的岛屿上,更是拿下一城就等于拿下一岛。但是印度不同,这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占领一座城,一个邦,对战争的大局其实影响不大。

十多年前我朝征伐莫卧尔的时候,是沿着恒河一路平推过去的。一方面,有恒河辅助我们运输,我们的后勤压力很小。另一方面,则是莫卧尔这个国家的对其百姓的掌控和动员力、军队的武备,以及印度士兵的战斗意志,都不足以对我们漫长的后勤保障线构成威胁。但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对手,是装备、战斗素养、作战意志乃至指挥官水平都不在我们之下的欧洲联军。而且欧洲人对此地百姓的动员力比莫卧儿强多了......所以,以前打莫卧尔的方法,也是不能用的。

因此,我们现在的战争方式要改变,这场战争,我们要获胜,不能寄希望于多场中小规模战斗的胜利带来整场战争的胜利。也绝对不能把后勤补给线拉得太长。朕思虑良久,觉得还是应该在恒河下游打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役,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以此彻底奠定在印度的胜势。”

“皇上是准备在孟加拉西部这一块区域展开决战?”

“是的。”朱由栋的手指重重的点在以加尔各答为核心的孟加拉邦西部:“现在,根据杨涟、左光斗发来的情况看。达卡、加尔各答以及奥里萨邦出口处,均有敌人的重兵集团。朕大致估算了一下,欧盟集结在这一区域的部队,七八十万是有的了。若是再加上东北方向不太远的鲍里斯集群,都超过一百万了。而我们呢,也有一百多万。若是这场决战能够打起来,并最终歼灭敌人的这个重兵集团,那我们在印度的仗,就基本打完了。”

请:m.xsheng艳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