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天下  第九百七十七章 元国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权宋天下 | 老大河   作者:老大河  书名:权宋天下  更新时间:2021-03-31
 
贾似道沉吟良久,说道:“本相,绝不会支持另立太子。你可以跟他们谈,让叶梦鼎不要过于嚣张。”

廖莹中的眼神,掠过一丝失望,但神色之间,也明显地放松了许多。

“属下倒是与叶尚书门客闲聊时,他们透露过一些口风。只要贾相不插手太子之事,他们会做出一些让步。”

“什么样的让步?”

“有限度的支持贾相即将推出的公田法。”

有限度?

贾似道皱了皱眉头。

“他们,可以支持在一府或一州之,先试行数年,以观成效。”

公田法势在必行,叶梦鼎大概也觉得硬扛不是一个好办法,因此有所松口。在一府一州试行,看似稳妥,却必然使公田法的推行陷入永无止境的扯皮状态。

而且,一府一州之地,又能收得了多少公田?

“一府不够,最少得一路!”

“贾相,欲速则不达啊……”

贾似道摇了摇头,“咱们,真的没有太多时间了。”

“那贾相觉得,哪一路为好?”

“浙西吧——”

熙宁年间,朝廷分两浙路为东西路。两浙西路辖临安、平江、镇江、安吉、常州、建德、嘉兴七府与江阴一军。

两浙西路虽然不是宋国物产最为丰腴所在,却是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一个区域。包括荣王,以及贾家最主要的地产,大多集中于此。

廖莹中憋了一眼贾似道,相爷这是要先啃硬骨头吗?

贾似道看出了他心中所想,坚定地点了点头,“贾家,会先拿出一万亩地,以作官田。”

廖莹中龇了龇牙,一万亩啊,大手笔!如此,倒是可以堵住他人之嘴了。免得反对者以贪利为由攻讦相爷。

“那,如何回买公田?”

贾似道站起身,背着踱步,缓缓说道:“首先,得成立官田所,日后凡涉及官田的事务,都归此衙门处理。”

廖莹中提笔开始记录。

“以租额高低确定回买公田的价格,租额一石以上,每亩暂定二百贯;九斗一百八十贯。以此下推。”

这个价格不算低,而且还比市场行情略高一些。但是哪怕回买公田只有十万亩,也得耗钱二千万贯。国库,还有钱吗?

廖莹中疑惑地看着贾似道。

“别看我!钱,确实没了。

可以给银半成,官告五成,度牒二成,其他的就用会子吧。”

廖莹中暗自咂舌。

宋国的货币体系,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复杂。市场上真正为大众接受的,只有铜钱,但是最缺的货币也是铜钱。

除此之外,会子是最易贬值的一种货币。银子,只能用于大宗采买。

度牒是出家人的凭证,以此可以免除捐税,甚至躲避刑责。因此自宋立国以来,度牒都是可以交易的一种凭证。如今一道度牒的交易价格,已过千贯。

官告包括官府发放的交引与公据,这些钞券的价格或高或低,就不太好估算了。

如此,倒是免了国库空虚无法以现钱回购公田的尴尬。但是,势必埋下了诸多隐患。尤其是以会子支付,就必须继续加大会子的发行,直接的后果就是加速市面上会子的贬值。

只是,想尽快的推动公田法的实施,减缓财政的压力,大概只能采取这种办法了。

宋国,如一艘外表豪奢,内部却又千疮百孔的巨大花船,在贾似道的推动之下,在浅滩中艰难转身,试图挪向远处的海湾。

在贾似道眼中,成功的彼岸并不太遥远,但是阻碍他前行的,却不仅仅是巨浪,而是脚下无处不在的泥淖、不远处张牙以待的巨鲨,以及在空中盘旋观望、随时准备俯冲而下的恶枭。

改革,是艰难的。

尤其是对于宋国这样一个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度。谁敢觊觎士大夫的利益,等若与整个国家为敌。

一如当时的范仲淹与王安石。

甚至下场更惨!

而同样在改变自己朝政的忽必烈,却如一柄出鞘的长剑,剑锋所过之处,挡者披靡。

忽必烈凭借的,是贾似道无可比拟的优势,他虽然只是蒙古国名义上的大汗,却是中原事实上的主人。中原之地,他足以傲视群雄,当汉人儒士与势力最强的汉军拜服在其身前之后,其他人便只能诺诺而从。

这是忽必烈的优势,也是任何一个新兴王朝的优势。

正如新兴的大权国。

只是,三者之中,大权国底子还是太薄了。加上一向谨慎的赵权,始终不敢把步子放得太快。

在他看来,稳定,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内部一旦失控,比外敌带来的损害更加可怕。

暗流涌动的冬天转眼即逝。

华夏十四年,公元1259年,忽必烈中统三年、宋景定三年。

春三月。

忽必烈发布建国诏书,向天下宣告建立大元国。

“……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乾元’之义。”

蒙古国从成吉思汗到窝阔台、贵由直至蒙哥,都未曾使用过年号。忽必烈甫一称汗,便仿汉制,从儒家、中,选定“中统”一词作为自己的年号。

所谓中统,就是“中华开统”,忽必烈以此自视为华夏中央王朝的正统。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大元”不仅寓指自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历古所无之“大业”,还源于儒家“至公”之论,以此试图将大元朝厕身于夏、商、周、秦、汉、隋、唐的大一统王朝序列。

忽必烈之雄心,令天下震惊。

最兴奋的,自然是依然留在忽必烈身边的文武官员。

大元国的建立,不仅意味着这些人,已经成为了“从龙”之臣。而且无论是国号还是年号,都让这些人相信,自己的国主,开始抛弃蒙古国的传承,不再在意于蒙古国大兀鲁思的汗王尊号,而是一心一意尊崇儒家,把自己以及这个王朝,视为最正统的汉家王朝。

如此,足以让这些北地汉人,为之奉上自己的热血与生命!

赵权建立大权国,从筹备到规划再到实施,前后经历了五六年时间。

可是忽必烈的大元国,似乎一夜之间,便已建成。

随着建国诏书的发布,忽必烈改开平城为“上都”。即使燕京还刚开始重建,忽必烈依然将其改名为“大都”,并正式迁都至此。

国都的改变,从某个方面来说,忽必烈已经放弃了对漠北的企图,放弃了对和林的争夺。

许衡、窦默主持订立“大朝仪”,开始颁布实施。

正式设立中书省,以史天泽为右丞相,蒙古人忽鲁不花为左丞相;王文统、廉希宪及畏兀儿人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自此,以右为尊。

册立皇子真金为太子,并封燕王,同时领中书省事。

在王文统近一年的努力之下,中统钞的发行开始布入正轨。

不得不说,此人还是有一定的能力,有石忽银行的经验在前,王文统对于中统钞的运作,便显得轻松自如。

中统钞面值包括壹拾文、贰拾文、叁拾文、伍拾文、壹百文、贰百文、叁百文、伍百文、壹贯、贰贯十种。不限年月,通行流转;可用于缴纳各种赋税。

在忽必烈的强力支持之下,一年的时间,王文统便采取各种手段,彻底清理了中原各路旧有钱钞,包括石忽飞钱。中统钞,也成为了元朝唯一的法定纸钞。

然而,由于其印刷质量与华夏纸币相差甚远,更比不上华夏银币与金币的精美,因此依然有些地方,包括燕京、河北、山东一带,依然有商人在私下里继续使用着华夏货币。

早在大权国推行华夏货币之时,大权国政府便为其作了背书: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只要愿意兑换华夏纸币,华夏银行必将全额满足要求。不会溢价兑换,但也绝不会给持币者带来折价的损失。

与石忽飞钱与华夏货币不同的是,中统钞实行以银为本。允许百姓持钞倒换白银,也可用于缴纳各种赋税。

第一期五千万贯发行使用至今,一切顺利,整个中原的物价不仅没受到影响,反而趋于稳定。钞一贯可买绢一匹,六七百文可买米一石。

没有人质疑,王文统手中,到底有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银本。

五千万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想来已经掌控整个中原的忽必烈,应该不至于连这点银子都没有。

为了应付新都的建设,为了让大元国能展示出其磅礴的实力,为了如期发放各级文武官员的薪俸,也为了即将开始的对外征战,在忽必烈的授意之下,王文统咬着牙,又向市场推出了五千万贯的中统钞。

钱、米、绢、布,各种原材料,应声而涨……

但是,似乎没人有空去关心这种小事。

元国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个地接踵而至。

四月初,史天泽签署中书省令,开始在中原诸地推行军民管理分权制度。

大公无私的史天泽,先拿自家子侄开刀,史家上下,有十七个被解除领兵之权,收回虎符,转为各地民政官员。其次是保州的张氏,包括张柔八子张弘略、九子张弘范,都失去军职。

东平严忠嗣则被罢去万户总管职务。

同时,忽必烈发布敕令,将中原各地所有的私属户改隶民籍。自此,从金末以后出现在中原的“汉世侯”,无论是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拥有的权力上,彻底走向了消亡。

如今中原,只有文官武将,再无公侯万户。

这些诏令,传至中原各地,也一样地传至了益都。

不过对于李璮来说,这些敕令对他的影响不是很大。益都原本是斡赤斤家族的食邑之地,本就没有万户设置。加上自从李璮听取王文统建议,娶了塔察儿妹子为妻后,益都的地位便显得与其他地方迥然而异。

名义上,李璮是一军之帅。民政管理上,他仅仅只是代行之职。

正当李璮施施然地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时候,又有两份敕令传至益都。

其一是任李璮为江淮大都督,即刻起移驻临沂。

两淮大都督,这职位比益都大元帅可高了一大级。但是两淮之地,从来都是在宋国的管控区域之内。李璮想要让这大都督名至实归,首先得攻占宋国的淮南西路与淮南东路。

临沂,也是山东南部最靠近淮水一线的驻军之处。其意不言而喻:开始整兵,即刻开始准备从山东南部发起对宋之战。

别说蒙宋之战刚刚结束,忽必烈还在整合中原各地的军政结构,无论是四川还是河南,忽必烈都不可能给山东任何的支持。哪怕真的对宋全面开战,李璮也不可能真正的把主力部队投入这种无谓的战事之中。

这倒也罢了。

另一封敕令,是设立益都行中书省机构,并任谢仲温为行中书省左丞,即刻上任。

釜底抽薪、雀占凤巢?

对于忽必烈,李璮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警惕。这些年,一直在修城储粮、蓄养强兵。尤其是在元国宣布建立之后,他知道忽必烈势必会染指益都。但是,李璮没有料到的是,忽必烈竟然这么快地就出手了。

而且让李璮迷惑的是,王文统竟然没有给自己任何的警示。

摆在李璮面前的路,只有两条。

一是让出益都,移驻临沂备战。自此成为元国忠实的臣子,若是夺得宋国的两淮之地,不失一个封疆大吏。

另一个,便是反了!

这种选择,对于李璮来说,并不困难。

在他看来,让益都兵去攻打宋国,忽必烈不仅不会有任何的支持,反而可能趁机控制粮草供应以将自己逼入绝境。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在对宋前线,与宋作战时降了宋国。

但是,如今忽必烈尚未平定漠北,漠南还处于整合的混乱之中。此时出兵与忽必烈开战,他必将会得到其他受压迫的北地汉军支持,必将得到宋国缓缓不断的物资甚至是兵力的援助,而且若是说服大权国出兵,南北夹击之下,拿下燕京,指日可待。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