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新明  第490章 扬州服装业差异化生存之道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振奋新明 | 小波不停   作者:小波不停  书名:振奋新明  更新时间:2021-07-03
 
足球比赛在有的地方火爆异常,可在有的却没起什么波澜,扬州府里就丝毫没有这种氛围。

扬州知府陈世美,最近关心的不是什么足球比赛,他现在关心的是怎么解决大量服装作坊的吃饭问题。

大批军服的订单,已经加工完成,现在只有少量的单子可供生产。麻烦的是,经过军方订单以及李总裁捐献的缝纫机刺激,扬州府出现了好几千家加工成衣的小微作坊,若是再算上那些临时接单子做服装的家庭妇女,全城上下数万妇女指着成衣产业吃饭哪。

以扬州本地的市场,压根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从业人员。而外销的市场,一时半会也打不开。陕西、中原的大工厂,将成衣市场牢牢占据,想要从他们手中撕开口子,谈何容易?

“夫人,咱们这步子是不是迈的有点大了?眼下这数万人的生计,可是愁死我了。”

“郎君,困难只是暂时的,虽然一时半会咱们接不到大单子,但从长远来看,扬州府的成衣产业还是有前途的。扬州附近都是产棉区,所产棉花占全国近半,这是咱们的优势。还有扬州女儿擅女红,咱们做的军装颇受军中欢迎,要论活的细致,北方是比不了的,时间一长咱们的定单量会起来的,眼下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就好。”

柳小妹说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可问题是拿什么熬过这段时间?总不能再找李总裁哭一鼻子吧?那时候还有地方哭,现在人家远在北京哪,想哭也没地儿哭。再说,今年以来,军方那边的需求量骤减,别说自己这边了,振川公司的成衣厂,都在为大订单发愁哪。

就在陈大郎为纺织产业焦急上火的时候,新任松江知府王文强给他来了一封信。信里说,有一笔西洋成衣的订单,问扬州府这边能不能接。

西洋成衣,不也是衣服吗?陈大朗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赶紧给王文强回信,说扬州府这边一点问题都没有,让他赶紧带商家过来商量具体的事。

过了六天,王文强派人带着西洋商人过来了。

“尊敬的陈大人,我们这批衣服的量比较大,而且时间要的比较急,不知你们是否能按时完成?”

“量比较大?不知有多少,何时要货?”陈大郎此时的想法是,只要这位西洋商人下了订单,哪怕是点灯熬油,也要把活做出来。

“足足有五千套,我需要两月时间内就能提到货,价钱上边你放心,我付的价格比目前大明市价高一倍。”

两个月做五千套成衣?你还说量大、要的急,这怕是开玩笑吧?不过看着西洋商人认真的神情,陈大郎觉得自己是遇到棒槌了。

“不用两月,一月时间我就能给你生产出来,付三成定金,留下衣样,你一月之后就过来取货吧。”

“一月时间就能取上货?尊敬的陈大人,你不是在骗我吧?”

“骗你?吾堂堂大明官员,怎么可能骗你?要是你不信,咱们可以签契约,到时候不足额付货,我照价赔偿,松江的王知府可以做保。”

听了陈大郎的保证,西洋商人才放心的签了协议留下定金。

五千套成衣够干什么的?一个月?估计十天左右扬州的作坊就全做好了。这点订单,还不够塞牙缝的哪,不过蚊子肉也是肉,起码能缓解一下眼下揭不开锅的困境。

西洋衣服和中式服装差别还是挺大的,柳小妹组织人手用了好几天才把具体的制作工艺摸透,接下来就容易多了,十天不到的时间,五千套成衣顺利完成。

西洋商人签了订单后,便回了松江港,过了二十天时间,因为放心不下,又跑到扬州来盯梢。没想到,来的时候货已经全部做好了,大明工坊的生产效率也太快了点吧,这简直是奇迹!

付完尾款,西洋商人带着货乐呵呵的准备走人,临离开的时候还追加了一千套衣服的订单,说半年之后他再来取货。

吃了这口蚊子肉,只是缓解了一下局势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陈大郎还是愁的不行。

不过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又来了一批客户。松江港那边陆续来了一波西洋商人,他们每人带过来的订单量并不大,有的一两千套,有的几百套。别说这些小苍蝇肉还还挺管用,扬州府的成衣产业在这些单子的照顾下,可算是能活下来。

来的这些西洋商人,有的是朋友间互相介绍过来的,有的是松江港官方引荐的。松江府官方之所以这么积极的帮忙,可不是因为热心,而是有现实需求。王文强从天津府调到松江府,任务就是将这处港口发展起来。但到了松江后,才发现这事并不容易。按道理来说,背靠江南腹地,这处港口怎么着也能起来,然而实际情况是海商们更愿意去天津和登州进货,北方的制造业同样喜欢将货运到这两个地方销售。

江南的制造业从产品到生产方式都没啥优势,压根没有吸引力,只能靠丝绸和茶叶贸易勉强维持。其它产品就完全是跟在北方的港口后边喝汤,吸引一些北方人不怎么待见的海商,吃蚊子肉了。

像介绍到扬州的这些西洋商人就是这样一个情况,陕西、中原的成衣产业都是大厂形式,他们不会提供小批量定制衣服生产这项服务。从陕西、中原往过来运输本来就麻烦,走的货少了不划算,弄几百、几千套成衣这种小单子,还不如弄面向大众的成衣产品。

北方除了大厂以外,其它的成衣制造产业全是分散到各府县的小裁缝铺子,没能力接几百套单子以上的业务。扬州的成衣产业形态,都是小型和微型作坊,同时又十分集中,正好能填补这个市场的空缺。几百套衣服的小单子,数十家联合起来就能吃下。过千套的单子,就近百家联合起来做。总之只要有单子,不管多少他们都能灵活的组织生产。

除了外贸订单,江南附近府县的单子慢慢多了起来。这边的市场需求和北方还是有些差别,尤其是女装,江南人有点嫌北方的做工粗糙。女装种类和花样繁多,单一产品需求量不大,正好适合扬州的产业形式。就这样,扬州的成衣产业,找到了差异化的生存方式,慢慢的走向壮大。

天才一秒:2mcnn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