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香江  第362章 拜会与视察

类别: 都市 | 都市生活 | 走出香江 | 李卫公   作者:李卫公  书名:走出香江  更新时间:2024-07-05
 
蔡致良第二天拜会了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同行的除了蔡美慧,还有提前抵达的赵思琪,温国良。

恒隆银行欲在马来西亚立足,自然离不开众多华资企业的认同,而交好中华工商联合会,无疑会事半功倍,尽快融入马来西亚,获取广大华人团体和企业的认可,也将成为恒隆银行未来的主要客户。

赵思琪目前在马来西亚的投资主要在化工和农产品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之前同连山集团的合作,有些基础,二来就是马来西亚盛产橡胶,棕榈油等农产品,不愁销路。毕竟一直到1985年,在马来西亚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才初次超过农产品。

当然,其实东来贸易行更适合马来西亚,因为后者完全可以成为前者的原料供应基地,毕竟此时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服装,电子产品,原油以及农产品,只是规模不够大,限制了成本。而相对于众多的华人公司,也迫切需要来自国际的订单,毕竟对于服装和电子产品,国内市场相对有限。

“黄先生……”

“蔡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隆雪中华工商联合会会长林源德先生。”

黄玉斌为蔡致良介绍了林德源,隆雪中华工商联合会就是吉隆坡与雪兰莪两地的中华总商会联合成立,是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的17个单位会员之一,因位于首都,重要性不言而喻。追根溯源,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本就是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会长李孝式等人于1947年2月23日发起成立。

蔡致良也为其介绍了蔡美慧,至于温国良与赵思琪,早就数次造访马来西亚,与黄文斌,林德源也很熟识。

“等下在香格里拉大酒店有一场宴会,算是为蔡先生接风。”黄文斌笑道:“很多马来西亚的同行,都想一睹蔡先生的风采啊。”

“客随主便,悉听黄先生的安排。”蔡致良自然应承下来。

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是中马两国合作交流的主要推动力量,而黄文斌就任会长近二十年,居功至伟,在中马两国都享有巨大的影响力。蔡致良自然也有意交好,以便于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奠定金河投资在马拉西亚商业版图。

“蔡先生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有何建议吗?”

“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东盟,同当前的世界局势密切相关。”

马来西亚给如何发展,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千篇一律,沿着日本和四小龙走过的路,照着做就是了。

蔡致良道:“自从六七十年代起,尤其是两次石油危机,低端制造业加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相继崛起。我虽然对马来西亚研究不多,但是按照他们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制造业,应该也能成为发达国家。”

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东来贸易业稳固的合作供应商。

“但是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有gdp的比重更高,创造出远多于制造业的就业岗位。”

“我也不喜欢制造业,因为赚钱太慢了,远远不及金融和地产所带来的收益,但是正如古语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蔡致良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造业才是根本。”

对方随便问,蔡致良也就随便说,至于他们怎么想,又或者如何做,就与蔡致良无关了,虽然同为华裔,却也不能越俎代庖。当然,该做的事情要做,像恒隆银行与东来贸易行,而该说的更要说,从一堆废话中展示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甚至可以留下思想者的印象。

“黄先生,我这次来吉隆坡,就是希望商会能够从中撮合,加强东来贸易行与华资企业的联系,以便于融入东来贸易行的采购系统。”

“你可是帮了商会大忙了,今天中午要好好敬你一杯。”

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大多时候都跟商业没有什么关系,黄文斌遂邀请蔡致良一行人前往香格里拉大酒店。出乎蔡致良的意料,今天大老板郭糖王也在。

“近几日在新加坡可是风光无限啊,不过,今后我们可就是竞争对手了。”

蔡致良紧走两步,同郭糖王握手,笑道:“孟子说,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这一点来看,你应该感谢我啊,没有丽晶酒店的竞争,香格里拉如何发展壮大,成为令人敬服的公司。”

随后蔡致良见到了云顶集团的林梧桐,谈了橡胶园的种植和云顶高原的开发,大众集团的郑宏标,聊了几句香港的银行业,这几位才是马来西亚华商真正的领军人物。

在黄文斌的介绍下,蔡致良同马来西亚华商集团也混了个脸熟,主要是赵思琪,温国良和蔡美慧,他们才是最终的执行者。

期间也有人向蔡致良谈起投资香港电影,而蔡致良表示愿意同他合作发行东方影业出品的电影,来人失望而去。

在遇到南方学院董事会副主席的时候,等说起正在筹建新的校区时,蔡致良当场承诺向南院建校基金捐献100万令吉,并表示力微电子将协助南方学院建立电子电工系。

这无疑为蔡致良和金河集团迎来更多人的好感,因为在场很多人都毕业于它的前身,宽柔中学,乃是中国之外,全世界最大型的独立中学,在大马当地被称为“华人文化堡垒”。

这大概是蔡致良这辈子饮酒量最大的时候,即便是红酒,在离开香格里拉的时候,也有些晕乎乎的。

蔡致良在吉隆坡停留了两日之后,南下柔佛州,准备在视察赵思琪投资的化工厂之后,直接从新马边境口岸进入新加坡。

而蔡明和与蔡美慧还需要逗留一堆时间,前者是为了方便观察情况,而后者将代表东来贸易行同一些华资企业签署合作意向。

“这500万美元是4套曼海姆炉的全部资金?”到了新山,蔡致良才有时间研究了硫酸钾工业的投资。

赵思琪回答道:“是两套炉子,合计500万美元。”

“这一两年技术改进这么多吗?”蔡致良疑问道:“我记得当初承揽工程的时候,一套曼海姆反应炉大概投资100万美元,怎么会差这么多。”

“当初亨达工程公司承揽的工程,100万美元只包括技术服务和部分机电设备,而且还是三期扩建工程。”

赵思琪道:“一套完整的曼海姆反应炉,从开工建设直到投产,需要至少300万美元,这次两套炉子一起开工,才使得平均价格有所下降,也是因为仓库,液体储存罐,循环水系统等设备是共用的。”

对于太专业的东西,蔡致良也不太清楚,不过也听懂赵思琪的话,就是之前很多共用设备不再采购范围。

“你调查清楚,投资化工业初期,宁可慢一些,也别被钻了空子,闹出笑话。”

赵思琪道:“您放心,我也不是专业的,所以专门请了第三方调查过的。”

“这样最好。”蔡致良就没再说什么了。

从吉隆坡到新山还好,从新山再去工厂,距离近了,所消耗的时间反而更长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基朗巴班利肥料科技公司从4月开始动工,已经初具规模,办公楼,仓库,生产车间的土建已经完工。在工厂迎接他们的除了柳正阳,还有梁仁隆,工厂的经理兼总工程师。

片刻休息之后,柳正阳带蔡致良和赵思琪参观了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工厂。

“土建已经基本结束,反应炉的钢结构也在前天完成焊接,台湾的砌炉队伍会在两天后进厂。”柳正阳一边带路,一边说着工程现如今的进展。

“设备安装呢?”

“已经通关两批,就在那边的仓库里。”柳正阳指着一处单层建筑,道:“最后一批也已经在路上,最后还有一些采购自欧洲的设备,需要一些时间。”

“还需要从欧洲采购吗?”蔡致良疑问道:“日本的技术都不行吗?”

“这套硫酸钾工艺采取曼海姆法,就是德国人发明的,近百年以来,一部分设备一直由德国生产制造,甚至必须聘请德国工程师调试,这也是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柳正阳道:“日本,台湾虽然近些年进入设备制造领域,却也无法完全取代欧洲的设备。”

一路走马观花,直到进入仓库,里面已经堆积如山,各种尺寸规格的木箱,土建用的水泥,沙土等等,很是杂乱。

“这就是德国生产的碳金塔,一套20万美元。”柳正阳指着一个打开的木箱,里面露出两段黑乎乎的筒体,道:“后期的安装调试,都由德国工程师完成,按小时收费。”

蔡致良敲了敲,没有金属的质感,黑色的涂漆也看不出是什么做的。

“这是石墨,碳的一种形态。”梁仁隆解释了一句,道:“但是石墨比较软,所以用金属加固。”

“不能直接用钢材吗?”蔡致良问了一句,对于什么是石墨,学校里的知识还没有完全忘记。

“石墨的热传导更好。”梁仁隆随后又从盐酸的制造,冷却,回收过程解释这个冷却塔的作用。

蔡致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其实也不大清楚,硫酸钾的反应原理是清楚的,但是制造过程就另外一回事了。

仓库中最多的是砖头,各种各样的砖头,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兴致。

从仓库出来,蔡致良对这座工厂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不过有些烧钱是肯定的。而视察也结束后,当天折回新山,没有停留就赶往新加坡。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