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香江  第181章扬眉吐气

类别: 都市 | 都市生活 | 走出香江 | 李卫公   作者:李卫公  书名:走出香江  更新时间:2021-03-28
 
明潮大厦的会议室,温国良向蔡致良、郑一鸣、楚天行、葛瑞德等人介绍了目前恒隆银行收购海外信托银行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的规划。按照温国良的说辞,政府方面已经松口,并恒隆银行对海外信托银行的收购,就差一个合适的时机,以对外宣布。照温国良乐观的估计,年底之前应该就会完成收购。

“你这42亿的数字怎么得出来的,已经开始统计海外信托银行的资产了吗?”郑一鸣看着温国良准备的资料,询问了一句,温国良预计的收购价格为42亿港币。

“海外信托银行当初破产的原因,我就不再赘述了,一直到今天,巨量的债务问题依旧没能得到彻底解决,所以恒隆银行再收购海外信托银行的同时,必然需要承担这笔债务。而收购价格总不能低于政府当初投入的40亿资金,如此一来,我同花旗银行、百富勤投资通过对海外信托银行资产的评估,得出了这个数字。不过,还需对海外信托银行的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不过照我们三方的预计,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花旗银行与百富勤的评估,郑一鸣都打过交道,还是比较认可的,随即点点头,接着问道:“海外信托银行还剩余多少债务,30个亿?”

“没有那么多。”温国良摇头,道:“海外信托银行破产时,大概累计35亿港币的债务,如今三年过去了,已经降到30亿以下。截止去年年底的数据,是27.4亿港币。”

“那就等于以70亿港币的价格收购海外信托银行,盈利方面呢,以恒隆银行目前的体量,别到时被债务拖垮了,还有这42亿的资金。”即便是不足30亿,这债务的数量也是与恒隆银行目前的体量相当的,郑一鸣并不看好恒隆银行的资金储备,却是道:“不过这毕竟是一家中等规模的银行,前程远大。”

“我并不觉得这27亿的债务会成为问题。”温国良先说出自己的主张,道:“恒隆银行一旦完成对海外信托银行的收购,总资产将暴涨400多亿,以如今港城的经济形势,即便是五成的信贷额度,未来5至7年的时间内,抹平这笔债务是不成问题的。蔡先生,诸位同仁,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只要40亿的投入,便可以掌控400亿的资金量。”

海外信托银行接近400亿的资产,主要是指银行的存款,虽然是属于客户的,却可以拿来用。

未来十年是香港,乃是东南亚的黄金期,所需的信贷也是难以估量的,但是毫无疑问,只有完成合并的恒隆银行,才有能力和实力在这场饕餮盛宴中获得相当的收益,况且还有金河投资的。蔡致良点点头,表示认可温国良的分析,关键是拥有400亿的资产。

“对于收购海外信托银行的42亿港币,我将之分割为三部分,自有资金,银行专贷,以及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温国良逐一解释道:“恒隆银行的自有资金不多,年底之前所能筹集的资金不超过5亿。银行专贷将是最大的一笔资金来源,预计达到25亿的规模,剩余15亿左右的资金,将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从股市筹集。如此一来,也可以确保恒隆金融集团对恒隆银行的绝对控股。”

恒隆金融集团是在恒隆银行的基础之上搭建的,除了恒隆银行和九龙立信保险,还有一些新注册的资产信托,基金,投资公司。

“渣打银行是怎么回事,也有意海外信托银行吗?”蔡致良问了一句。

“那倒不是。”温国良沉吟片刻,道:“此事说起来,同怡和有些关系。”

“怡和说动了渣打……”这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毕竟这两家都是英资企业,关系密切也纯属正常。

“最近怡和的凯瑟克先生正在同交易所申请,发行B股,以更好的控制怡和与置地集团。如渣打银行这样的英资企业,甚至中资的企业,都明里暗里地怡和。”温国良道:“此次恒隆银行,乃是天门置业出事,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大家目前都不希望怡和出事。”

这也是没法的事情,事后才了解真相,或许应该加强同这些财团的联系了。

“剥离掉那些在内地的投资,花旗银行那边的意见呢?”蔡致良最后问了一句。

温国良道:“内地的所有投资加起来,也还不到2000万,他们并不放在眼里。”

“帮我约见一下翟克成。”既然一切都想好的方向,蔡致良也没有再多说的什么,照目前的趋势,同这位财政司长见一面,早些将此事定下来方是正理。

离开会议室的时候,葛瑞德追了上来,递过一份文件,道:“我这边拟定了一份投资计划,在大陆那边投资一些工厂,以便配合东来贸易行的快速的业务,请您过目。”

蔡致良收下文件,知道葛瑞德的目的,道:“我下个月同你一道去一趟大陆,资金方面的不用担心,我之前讲过,该是东来贸易行的,就还是东来贸易行的。这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再议一议,不要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葛瑞德道:“大陆那边经济疲软,破产的工厂很多,正是抄底的时候。”

“太古贸易那边什么态度,你问过没有?”蔡致良想起之前在洛杉矶听到的,收购太古贸易的计划。

“我在以前的同事那里,稍稍试探了一下,不过那边还没有回应。”葛瑞德道:“我约了史密斯下周四见面。”

“抓紧办这件事,尽快打开北美的市场。”蔡致良说完,便回办公室去了。

回到办公室,蔡致良还没将葛瑞德的计划看完,陈强得到消息,来到明潮大厦。

“陈叔,坐。”蔡致良笑道:“此次明秀日报锋芒毕露,想来震惊了很多人吧。”

“你这话说对了。”陈强坐下来,道:“想当初,明秀日报同信报同时创刊,眼睁睁地看着信报的销量从几千份到几万份,而明秀日报呢,却只能维持在几千份,总是不上不下的,说白了,当时只能仰望。看看现如今,随着去年《香港经济日报》的创刊,信报已经一日不如一日,连做明秀日报的对手的资格都没有了。”

陈强说的很是畅快,同十年之前相比,明秀日报与新报完全掉了一个个。新报创刊,要早于明秀日报两个月,也就是这么两个月,奠定了新报第一家财经新闻报刊的地位。就这么差之毫厘,明秀日报就只能跟在后面吃风,到最后连附尾翼的资格都没有了。

现如今,明秀日报取代了新报,成为港城最大的财经报刊。

“怎么,新报连新创刊的经济日报都不如吗?”蔡致良倒是有些好奇了。

“凭我多年的经验,哈哈哈……”陈强话未说完,却已经不自主地大笑起来,实在是抑聚于心,不吐不快。

等陈强发泄够了,蔡致良才放下手里的文件,问道:“您今日过来,是明秀国际复牌的时间定下来了?”

“还没定下来。”陈强挥挥手,道:“我今日过来,是给你看一样东西……”

说着陈强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册子,递给蔡致良,道:“这是漫画部月前新出的漫画,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每期的销量已经达到5万册,比黄飞鸿、大刀王五的故事还要火爆。”

蔡致良接过册子,看着封面,念道:“风云?”

“没错,就是风云。”陈强肯定了一句,道:“期初我并没有在意,不过毕竟是马荣成新出炉的漫画,还是要大力,千金买马骨的道理我也懂的。于是就安排了销量最高的天天日报连载,也算是用天天日报的销量,为这本漫画免费做一番。没想到歪打正着,这部漫画一经连载便引起轰动。最早连载这部漫画的天天日报,如今销量已经突破20万份,说不定过些时日,就能够超越东方日报,结束马家坐了十五年的王座。”

这刚说完新报,陈强再次说起东方日报,不过也只能想想而已,毕竟东方日报销量接近30万份。

东方日报也不是什么历史悠久的大报,比明秀日报早不了几年,以写狗经而畅销,尝到甜头之后,马经、波经相继出炉,自明秀日报成立以来就一直是销量第一的港报。

随着玉朗国际提前结束常年日久的拉锯战,逐渐稳定下来,明秀报社注入资金之后,大有恢复往昔兴盛的局面,重建漫画帝国。而马荣成也就没有离开现在的明秀漫画部,而成为监制,于是乎,《风云》,这部注定将风靡整个东亚、东南亚的漫画作品便提前面世了。

蔡致良装模作样地翻看了两页,问道:“当初玉朗国际还是玉朗图书公司的时候,就是凭借《小流氓》,后来改叫《龙虎斗》,畅销南洋,依据为玉朗图书公司打开南洋市场。既然《风云》这般火爆,能否在南洋那边打开局面?”

“我今天来,就是同你商议这事。”陈强才缓过神来,道:“股灾之前,黄玉郎以7000万港元收购星岛集团在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报《星洲日报》,后来因为因股,玉朗国际掉进了泥潭,也就不了了之了。我月初联系了胡女士,重新提及收购《星洲日报》,这也便于明秀报社逐步进入南洋市场。”

蔡致良点点头,这也是个办法,以《星洲日报》为基础,逐步完善在南洋的发行系统。

“胡女士什么态度?”现在的星岛集团,由陈强提到的胡女士做主,蔡致良故此问道。

陈强叹了口气,道:“胡女士有意天天日报,想同我们做个交易,被我拒绝了。”

“然后呢?”总不能就这么没有下文了吧。

“星岛集团近两年的并不好过,当初将《星洲日报》出售给玉朗国际,本就是因为销量不佳,而成本又不断上涨,现在不过是漫天要价而已,只要坚持谈下去,还是有转机的。”

陈强不以为意,道:“更何况,星岛集团自从报业方面的利润下滑之后,逐渐将集团重心转移到房地产方面,据说收益颇丰,我估计星岛集团会加大在房地产上面的投资。”

“一时投机而已,说不得星岛集团也要步玉朗国际的后尘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眼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蔡致良拽着文,感叹了一句,道:“这样也好,有利于明秀报社的收购。房地产是赚钱不假,但是星岛集团嘛,没有金刚钻,却偏要拦瓷器活,估计未来也够呛。”

“如今房地产市场大涨,怎么会没得赚。明秀日报的调查数据,我也看过不少,未来的趋势,即便是不能同日本一般,也会以每年15的速率上涨。”

不得不说,陈强也是很动心的,比经营报社简直不要太容易。今年之前,明秀报社就投资过物业,被蔡致良剥离了出去,并入利达行,每年只享受收益分红。

“如果仅是投资一两间商铺,求个安稳,倒也无妨。”蔡致良道:“可是以星岛集团的规模与财力,人心总是贪婪的,甘心这么点收益吗?必然是上亿规模的投资,一旦涉及房地产开发、销售,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你也不要光想着收益,算算每年破产的房地产公司,也不少吧。可以使人调查一番,说不定也会有另一番结论。”

“可能吧。”陈强心不在焉,随即道:“还是说星洲日报,你跟康泰集团那边不是有亲吗,虽然不是马来顶尖的财团,毕竟也算是地头蛇,对于明秀日报进入马来也是有帮助的。”

“我那个四叔爷呀……”蔡致良瞥了陈强一眼,如果说陈强要找康泰集团,其实由鲍国威中间介绍即可,毕竟其在康泰投资待过半年多的时间,何必舍近求远,即便是鲍国威抹不开面子,找个中间人也是不难的。

“这事也不好让阿鲍去谈。”陈强苦笑道:“前些天,我拜会了康泰投资,他们只是对入股明秀报社感兴趣。我认为,这是还是得直接找蔡董事长比较合适,省的小鬼难缠。”

“可以。”陈强没有提庞松,蔡致良也没有问,只是点点头,道:“你先跟星岛集团谈,等星洲日报的事情有了结果,届时我自会走一趟马来,正式拜会康泰集团,同我那位四叔爷谈一谈合作的事情。”

蔡致良也不能矫情,困守在这么一座城市,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开拓拥有数亿人口的南洋市场,而康泰集团的蔡康,礼法上还是同高祖,未出五服的叔祖父,应该是明秀报社,乃至金河投资在马来比较可靠的盟友。

不过说起马来,蔡致良又想起去年柳正阳的化工项目,就是位于马来的一座钾肥厂,将近一年过去了,也该开车试运行了,关键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第二个项目落地,也就是说,去年新成立的工程公司,很有可能停业。

“好的。”陈强道:“如果能有康泰集团的协助,对于报社在马来打开局面,还是很有利的。”

说完了同康泰集团合作的事情,陈强很快便告辞离去了。

天才一秒:2mcnn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