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学)
时光悄然流逝,很快便到了赵括定下进攻秦军的日子。这一日,果如当时赵括所言,白昼尽显山露水也。
这日,寒冬方才过去,万物还顶着一片寒凉之意。
甚至有些地方,积雪还未融化。
连绵青山上裹着残雪,点点白缀在上头,仿佛一夜间白了头似的。山下的碧水,本是风平浪静的水面,一阵阵带着侵骨的寒意袭来,撩动着水面,徐徐展开粼粼水波。
至阴至凉处,甚至丝毫无融化的迹象,对于爱吟诗作对,喜爱风花雪月之人,此间称得上是一道盛景。
只是可惜,那青山原是不老的,只是为了冬雪白了头;而绿水本是无忧无虑的,只因四时之风而皱了面。
这样安逸静谧的山谷,也在一阵厮杀冲喊之中,打破了往日里的沉寂,也为秦国赵国,拉据了三载时光的大战,划开了序幕。
在初春,山间的朝里,轻烟尚未退却之时,赵括的大军率先动了。
先前分析过秦军大势,秦军为赵军留下了一个东面,可赵括以为,此处乃是赵国陷阱,故而将目光放在了另外三道营垒。
经过考量,赵括将主动出击的第一战,目光落在了南营上。
此处乃是秦宫的主力营,此次出击最重要的是,试一试秦军的战力如何,主将虽重要,可战士的战心与战斗的能力,同样的重要,需一试,亲眼一见,方可作得数。
赵括的探子探得秦军主力的数量,分为三军,赵括对此,做出了同样的应对,将赵军主力军,亦是一分为三,分左军、右宫、中军。
左军骑兵以蒋姓统领,右军骑兵则是教鲁姓将领统领,中军步兵则是赵括亲自领军,统共两千乘大军,赵军衣色主赤,宛如一片红枫,又如火焰,在山林间,急行奔走。
中央由步兵集结的方阵,乃是赵括亲率的步兵主力,既能攻城,又可做坚守的力量。赵括将他亲率的步兵,同样分了三个战阵。
第一个战阵,则由三百乘步兵,手持动物毛皮所制的盾牌,为后续的两个战阵,做掩护作用;第二个战阵,同样三百乘步兵,乃是手持长予的投枪手;第三战阵,乃是三百乘步兵,手持强弩弓矢手,由前两个战阵掩护,看准时机,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
中军十万,经赵括如此部署之后,仍余下一万,由赵括随时调令,这一支也是步后之中的精锐之师,长刀长矛两者兼备,还有一个突袭的千人飞骑队,一道并行。
战阵的两侧还有一座由数人推动的瞭望车,上边插着赵军的血色大纛旗,护着中间步兵的骑兵,由蒋姓将领和鲁姓将领统领,人皆着胡服,一手长刀,一张弯弓。
以千骑而做一旗,似火的红枫,极是整肃。
赵军一次出动二千乘大军,余下的三千乘大军,则是仍分驻在长平,赵括只待今日战事而定,届时该如何安置,便有了具体的目的。
探得赵军来袭,秦军中忽响起了一阵,嘹亮劲急的号角。驻扎在南营的秦军,似是蜜蜂,闻风便动了起来。
与赵军如出一辙的战阵,快速的移动。不同的是,这接连无穷的黑色松林,与漫漫青山相连,隐有相连之势,瞧着有无穷无尽之感。
军士的数量,以及战阵的相似,倒是给了赵军先行一步,前来打探的探子,有一种深深的错觉,这秦军莫非是得知赵军压境,仓惶之下的应对罢。
探子同样知晓消息对战事的重要性,是以,将秦军的应对,尽数回禀。探子不知的是,在得知秦军的应对,心中与其升起了同一个诡异的念头。
只是他们还记得,此次秦军只是主将无能,战士与他们实力相仿,同样不可不防也,且以早些年交手的经验,可知晓,秦军与赵军作战,行事作风,却是风格迥异。
黑色的军士,最主要的是坚甲重兵,则是赤色的的军士,以轻锐灵动为主。秦军的盾牌窄高,赵军的圆大。秦军的剑是阔身短剑,赵军则是胡刀,弯形。
而两侧的骑兵,比之于赵军的胡服动物皮毛软甲的是,秦军铁骑以及战马,皆有厚重的护甲,人与战马皆是负重而行,同赵军一样,同样手握长剑,背负长弓。
秦军的大纛旗则是在军士的中央,上书一个‘秦’字,一字竟有气吞山河之势,只是可惜初春的朝晨,带着山间雾色,水间烟云,又兼之山风撩动,竟无人瞧得清楚。
两军相遇之时,王翦于云车处站立着,望着看似缓慢,实则是一阵急行的赵军士,脑子飞速的转动着,只瞬间便下了命令。
不退返进,迎面而上。
着重甲的黑色军士,同样急行而进。所到之处,皆是轰隆之声,地是在动,山亦在摇一般,何况是随风而舞的尘土,更是与漫天的云烟搅作了一处。
至此时,朝晨的薄雾,仍未完散去,秦军前扑后继的前行,尘烟四下无处可着落,一直在空中兀自飘零着,致使秦军的后方,完的湮没在漫天风沙与云烟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仍在往前冲的赵军,有一位将领出言道:“上将军,敌方动向明,若此时贸然前行,须得小心秦军有诈。”
秦人素来狡诈,不止是朝臣,便是军士,同样深有体会也。出言的将领,便是在秦军手中上过当的。
闻言的赵括,同样瞧见了这滚滚黄土的阵仗,不以为意的说道:“秦军之诈,在于他人的轻信,以及自身无能力。
今秦军与我军实力大致相仿,且我赵军以轻敏灵动,锐猛为主,一阵风卷残云之势,将秦军包围住。任他有通天遁地之能,也断无脱逃的可能。”
言罢,下令三军继续前进。
跟着三军前来的还有冯亭,带着原韩国的军士,一道投身了这场战役。此时得见如此独断独判的赵括,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不安。
比之往常更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