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革命后的欧洲各个共和国,一个接着一个进入机枪时代?”
“是的,陛下,我们在进攻波斯地区的时候,发现了奥地利共和国出产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并且还缴获了两挺。
根据我们雇佣的欧洲顶尖工程师拆解分析,这款重机枪已经十分成熟,无论是卡壳率还是火力延续都达到相当不错的程度,在实战中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波斯地区中的一名前神罗时代的军阀,靠着几挺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和简单的防御工事,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击退了我军超过3万人一个星期的连绵进攻。
伤亡比达到了惊人的1比2.5,这还是因为那个军阀麾下的军队对新到手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战术使用不熟练所产生的战果。”
赵作仁听到军务大臣贾诩的报告后,终于确信欧洲的奥地利共和国确实完全进入了机枪时代。
机枪时代就是工业时代的下一个时代,的文明时代名称和晋级的规律,全都是围绕着军事科技展开的。
也就是说,文明时代是否能升级,看的是军工产业研发的实用性武器装备,只要有工业化量产成熟实用性机枪的能力,哪怕民间还停留在点蜡烛照明的阶段,也能跨入机枪时代。
这就造成了的各国民用科技和军用科技出现了可怕的断层。
只不过这个世界战乱太过频繁,无论是小国还是大国,都不会在意这点小小的瑕疵。
更何况,民用科技落后不代表上层大人物的生活水平下降,大规模生产新时代的产品不可能,但只要军用科技抵达,说明科研底子已经到了,投入重金生产少量的,类似奢侈品的工业产品供应上流社会使用还是不成问题的。
就好比有线电报这东西,在欧洲已经启用了几十年时间,但大部分欧洲普通老百姓甚至连电报是什么都不知道……
欧洲的上层统治者,宁愿将有线电报铺设到远东地区,为盟友提供方便,也不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在民间普及。
说白了,这个世界就是战争经济,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时刻围绕着战争在旋转。
神圣罗马帝国在与燕国开战以前,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而且正是这种长时间保持的战争经济模式,才使得欧陆反奥同盟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打了几十年,却才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土崩瓦解。
战争经济对于民众的控制力远高于赵作仁上辈子世界的和平时期,差不多跟一战和二战的战时管制差不多。
这也是为何革命火焰燃烧起来后,国力耗尽的大国那么快就被推翻,欧洲老百姓是真的被压榨惨了。
“陛下,根据我们在欧洲的线报,除了已经被我们缴获的奥地利生产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外,英吉利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共和国都已经具备大规模生产水冷式重机枪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这些国家生产的成熟产品全都是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某个欧洲大国研发成功推广的时候,技术泄漏,所以导致其他各国纷纷抄袭仿制。”
贾诩所推测的结果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的实战性能公布后,率先投入大规模生产的德意志共和国干脆把所有的技术搭配生产线对外出售,来弥补国内的巨大经济赤字。
因此,欧洲各国之所以那么快普及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不是抄袭仿造,而是光明正大的氪金得到的……
服务周到的德国人甚至还在贩卖技术和生产线的时候,贴心的派遣一些熟练的工人和技师帮助购买者在最短时间内建设马克沁机枪生产线。
欧洲社会的这种自由贸易模式,是大燕帝国的朝臣无法理解的,所以贾诩才会得出错误的判断。
当然,过程不一样,结果差不多,这个错误也不算什么。
只是,欧洲各国快速进入机枪时代,让赵作仁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
之前得知欧洲大国裂成一地共和小国的喜悦早已不翼而飞。
国家分裂固然使得欧洲的团结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但时代的代差足以让燕国的未来战略——征服欧洲计划破产。
越是往后的科技时代,武器装备的差距越大。
别看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只是一款武器,但在战场上却硬生生制造了战争模式的变革。
没有机枪的后膛枪时代,排队枪毙时代遗留下来的密集队形还有很大的市场。
甚至欧洲的军事专家已经指出,只要冲锋的兵力密集程度超过对面的火力密度,冲锋就可以取得胜利。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拿人命去挡枪子,虽然残酷,但确实有效。
别说是这个世界了,赵作仁上辈子那个时代就有典型的例子,日俄战争期间被日本封为军神的乃木希典就是用日本士兵的尸体,铸就了自己的名望。
毕竟上层人物对于胜利的渴望,远高于对伤亡数字的关注。
只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政府有的是办法粉饰巨大的伤亡数字带来的恶劣影响。
“陛下,波斯地区的前神罗军阀领主已经得到了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的武器资助,我们的进军计划是否要更改一些?”
“当然要改,波斯地区后面还有小亚细亚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偌大的地盘没有足够的兵力如何打的下来?
百万燕军看似很多,但铺展开落在亚欧大陆上,真的不算什么,我们不能为了胜利肆意消耗兵力。
毕竟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炮灰使用了,阿富汗地区的部落人口在之前的战斗力损耗极大,就算我们往死里压榨,又能组建几个W的炮灰兵团?”
征得赵作仁的同意后,在燕武51年大燕帝国的西征计划开始放缓,燕军主力不再全面进攻波斯地区,反倒开始对波斯地区的前神罗军阀开始远交近攻,开展徐徐图之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