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很狂,但是声音真的不错。他说他叫王章,他的梦想是超越嘉勇易西。”
镜头给到彭斯璋,显然是通过化妆师的巧手,将他化妆到20岁左右的年龄,看着朝气蓬勃、精神小伙。
他大声说:“以后老子就是天下第一!跟着我混,我带你们成为天下第一的乐队,超越行者乐队!”
镜头里,其他几个小伙伴都是冷笑。
但是彭斯璋一开嗓,他们的表情就变了。
彭斯璋唱的是行者乐队当时流行的一首歌:“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知相互琢磨……”
唱得不错嘛!没想到彭斯璋和摇滚风也很搭,以前没怎么听他唱过摇滚。
李三鸣有些诧异。
不过想到之前被各大网站争相报道的新闻,海明威承认鬼脸乐队是真实存在,而且彭斯璋确实是鬼脸乐队的一员。
那时有不少记者跑去寻找当年的鬼脸乐队歌迷,找到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比如通过录音对比,确认鬼脸乐队当年有一任主唱确实就是彭斯璋。
而鬼脸乐队的吉他手,从身形来看,真的就是海明威本人。哦,那个时候,他还叫林可。
可惜鬼脸乐队活跃的年代,网络还没那么发达,留下来的视听资料也不多。
李三鸣真的很憧憬,当年的鬼脸乐队究竟是个怎样的神仙组合。
不过在这部电影里,彭斯璋与海明威要再一次合体,真让人期待啊。
接下来又通过几个不长的镜头,体现彭斯璋加入后,乐队四处演出,声名鹊起的剧情。
接着镜头又给到林河。林河的独白:“乐队火了,然后王章也单飞了。”
林河继续独白,非常简略地讲述乐队解散后他的个人经历:尝试当一个独立音乐人,但因为作品不够商业化,始终不温不火。
后来迫于生计,加入了一家小音乐公司,但没做多久就过得不开心,离开了。
然后去培训班当辅导老师,教人乐器,就这么混着。
李三鸣按了暂停,总结一下。
这一段真是精炼到了极致,寥寥几秒,几个短短的镜头,就讲述清楚了一段剧情,这是基本功,是镜头语言用得好,是懂得讲故事。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镜头不仅仅只是用来叙述,构图也非常有美感,很有艺术性。
而姜佑曦的表演,也有肉眼可见的提升,眼神和微表情很到位。
比如,海明威只用了19秒钟的镜头,讲述林河当辅导老师,以及生活经历。
画面1:林河演示使用古琴。下面是学生,年龄都很小,七八岁。
画面2:林河纠正一个学生的动作。
画面3:林河看着窗外,镜头转到他的正面,他表情落寞,背后是空无一人的教室,散落的乐器。一只喜鹊在树梢鸣叫,和他的表情形成鲜明对比。
画面4:一闪而过的辅导班名字:小星星音乐课堂。
画面5:林河掏出钥匙开门。这显然是他自己家。
画面6:小屋子里,一张纸被风吹落,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乐谱。一只女人的手将之捡起,问道:“这是什么?”
画外音,林河的声音传来:“没什么,垃圾而已。”
李三鸣卡着时间看了,真就19秒钟,而且交代的特别清楚。
从中可以看出:林河的内心是苦闷的。林河迫于生活才教小孩子乐器。
联想到《那些年》里温欣然说的话,岂不让人唏嘘?
还有,林河现在有女朋友——不确定是不是长期交往的。
以及,林河似乎已经放弃梦想了。
短短19秒,就交代清楚了这么多事情,这是非常考验导演基本功的。
继续往下看。
画面切换,中年林河的脸,也就是海明威亲自扮演的角色出现在画面里。
他仍然在教小孩乐器,不过一闪而过的画面上,出现了“小林音乐课堂”的字样,说明他已经不是在给别人打工,而是在自己开培训班了。
同时他的表情也变得温和,偶尔会有些笑容,显得豁达多了。
给人的感觉,是他已经接受了现在的生活。
这里电影里没有给出“XX年后”这样的字幕,也没有通过电子钟、日历等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但是在镜头里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手机款式的变化,比如服装的风格,都反应了时间的变化。
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个小细节:林河下班回家后经过的一家酒店,在之前有一个一闪而逝的镜头里,酒店前竖着一面红色招牌,写着:恭喜令狐冲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富达大学。
而在现在的时间线上,林河回家时经过同样的酒店,看到那面招牌上写着:恭喜令狐冲先生与岳灵珊小姐喜结连理。
本书由书粉基地,看书领现金红包!
这里杜采歌玩了一个全世界都看不懂的梗。
但细心的观众和影评人都能看出来,一个男生考上大学大约是18岁,那么结婚时岁是比较合乎情理的,通过这个线索,海明威导演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差不多已经过了10年。
当然,这也不出奇,很多导演都玩过类似的彩蛋。
接下来导演用了几个镜头,来刻画现在的林河,比如买菜,和学生家长交流,清早下厨煎蛋煎饼。
同时还有他身边的女人,同样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显然已经换了个女朋友。
而有镜头给到林河的房间,比以前的房间开阔一点,装修精美一些,卧室里有乐器,但是没有结婚照之类的,这说明林河还没结婚,或者已经离婚了。
镜头给到林河在去培训班的路上,顺手买了份报纸。
接下来是教课的过程,给了一些零碎的镜头,镜头里始终有那份报纸。
甚至配音是林河讲课的声音,而画面是报纸被一份乐谱压着。
这些镜头能轻易让观众明白,这张报纸肯定会起到推进剧情的作用。
李三鸣看到这里,不由自主地点头。
海明威的拍摄风格——至少在这两部电影里的风格,是不会故意卖弄玄虚。
虽然有时会绕一下,会虚晃一枪,或者埋个伏笔,隐藏一个彩蛋之类的。
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简洁明快的叙事,让就算不怎么专注、文化层次较低的观众也能轻易看懂。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呵呵……能做到的导演绝对不超过20个。
大部分导演,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根本没悟到这个道理,或者根本就是不想把他的电影给普通人看懂,一边哀叹“这届观众不行”“曲高和寡”“现在的观众都不懂艺术了”,一边继续拍些晦涩难懂的东西。
就看了这短短几分钟,李三鸣已经可以断言:这部电影,就算后面拍得不好,故事老套,也绝对不会缺乏观众,肯定至少能小赚一笔。
商业电影其实就这样,讲一个故事,把这个故事讲清楚,就可以收钱了。
观众的要求其实真的很低。
只要能看到一个不错的故事就行。
可大多数导演,每天绞尽脑汁想做的,就是怎么让普通人看不懂他的电影,只有专业人士能看懂,这样才能获得成就感。
心里吐槽几句后,李三鸣继续看下去。
果然,很快海明威导演就揭晓了谜底。
在课间休息时,林河拿起报纸看了起来。
看了几眼,他忽然目光一凝,匆匆拿出手机,拨打了一个号码。
“你好,请问你是陈帆先生吗?我看到了你登在报纸上的广告,我有点事想要和你聊一下。”
导演没有继续去拍摄对话的内容,而是将画面切换到了后面上课的过程,林河显然心不在焉,频频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