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和心性般,你知道,但你很难了解。
张继先张口就是“时空”二字,沈约微微点头,回应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张继先目光微亮,喃喃道:“很好,很好。”
沈约是引用道德经的一句话——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橐龠就是古代民间生火用的一种风箱。
老子对天地间的变化用这个风箱做个比喻,就是说风箱看似空的却又不空,总能捣鼓点东西出来。可你总是捣鼓,终究会化作虚无,不如留点力气专注自己的本性。
从政见而言,守中是维持体系的平衡,从自然而言,守中是让自然平和发展,从世人的角度而言,守中是养精蓄锐、化五毒,得证大道。
一句话何以这多解释?原因无它,因为在老子看来,这些本来就是应该统一的,只是被世俗切割分裂,才产生认知的撕裂。
张继先感慨时空奇妙,自是要说他能来此,本是因为时空之妙,沈约的回答很简单——无论如何奇妙,我们这一刻安住心性、问心无愧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好。
二人简单对答,却明了彼此的内心,不由都兴起知己之感。
半晌,张继先又道,“阁下这般明达,本道自应以明达回之。”
见沈约目光清澈,张继先笑道,“阁下之能,远在本道之上,是以可恣意行为,不受世俗的约束,本道修行尚浅,只能顺应世俗之为。”
沈约反问道,“包括画符祷祝、符箓入水?”
张继先知道沈约要问什么,径直道,“阁下也认识都子俊、萧楚那些人?”
沈约从张继先的一个“也”字做出两个判断——张继先果然知道天柱山那些人的存在,张继先和那些人不是一路的。
见沈约点头,张继先喃喃道,“阁下自然是不解他们所为,这才想从本道口中探知一二?”
张继先也是极为明断,从沈约询问符箓入水、一个点头中,亦明白不少事情。
当然了,这些都是基于二人没有隐瞒的基础上。
没有隐瞒,交流自然变得清晰透彻。
只要多了隐瞒,就会平添许多没有必要的变化。
“我对他们的所为,有些了解。”沈约实话实说道,“但了解的应该不是全部。”
盯着张继先,沈约缓缓道,“据我所知,他们来到此间,就是为了找到应对超体变异的方法。”
对古代人来说,沈约这句话绝对会让他们困惑不解。
张继先却是神色平静道:“超体变异就是僵尸,但僵尸本来不需要对付的。”
沈约怔了下。
他虽然在永劫城的迷宫见过类似传说中僵尸的怪物,可对僵尸并没有太深刻的了解,但张继先却似乎对此极为了然。
这也不出奇,张继先是天师,传说中的天师就是捉鬼、捉僵尸的嘛。可张继先这个天师,居然对超体变异也有认知?
这人、究竟有何奇特的来历。
张继先微笑道,“看出阁下有太多的不解,为求清楚明白,本道需要从头说起。”
沈约并不反对。
张继先立即道,“早在远古时代,其实就有僵尸的存在,不过那时候世人称之为旱魃之类。传说中,人之死、经历了诡异的诅咒,尸体初期变得僵硬,随即躯体如铁,有了远超世人的能力,同时不死不灭,是逃离六道轮回的存在。”
沈约只是“嗯”了声,这和他知道的僵尸概念仿佛。
六道轮回是因生灭
缘故,不死不灭,自然不入六道,从这点来说,张继先没有逻辑问题。
张继先笑笑,“以阁下的见识,自然知道传说多是不实。不过传说,也是蒙昧之人见到某种超越认知现象后的以讹传讹。”
沈约接道,“道长认为僵尸真实存在?”
张继先半晌才道,“当然,不然我们眼下的讨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沈约再问,“道长见过僵尸?”
张继先叹口气,“见过。”反问了一句,“你没有见过?”
沈约回道,“是十数年后见过。”
他回答的极为奇特,张继先却是思索了许久,似乎了解沈约在说什么,并不追问,只是道,“阁下如何评价黄帝、蚩尤等人?”
沈约怔了下,“他们如果不是假的,他们所为哪怕有十分之一的真实,那他们就绝对是拥有高科技的人类!”
这世上若真有近乎全知的人,那黄帝他们绝对算得上了。
因为华夏的文明,几乎是建立在黄帝那些人的认知基础上。
张继先居然对“高科技”几字没有陌生,闻言反倒吁了口气,“阁下如果这般看法,我们交流就会简单许多。不错,他们是拥有极高科技的人。”
沈约喃喃道,“据你所知?”
张继先沉默片刻,“天师道有个隐而不宣的秘密,那就是天师道自张道陵创教以来,始终秘密保存着一本天书。”
沈约反问道,“天书?”
张继先知道沈约有所疑惑,解释道:“天书上记载了历史的变迁。从黄帝一直到世界毁灭,都有记载。”
沈约讶然道,“天书是历史书……不对,你说的天书,是记载了人类全史?”
历史不是人类全史,最多算是个编年史,因为无法记录人类的未来。
记载了黄帝时期到世界毁灭的一本书,不是人类全史是什么?
天书是一本电子书?是接近毁灭的人类写的一部书?记录了人类档案?沈约不停的推敲。
张继先沉吟片刻,“或许也可以这么说吧。根据天书记载,黄帝是最后一批人类,那时候的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黄帝他们乘坐太空船离开了地球。”
沈约讶异道,“你知道……太空船?”
从现代人口中说出太空船,不足为奇,但从张继先口中说出,着实有着说不出的怪异。
张继先反倒笑了,“对阁下,本道自然径直使用天书记载的用语,因为你可以理解。但对世俗世人,本道就需要用什么仙家法宝来解释了。就和释迦布道一样,对那些痴根太重、寻不到道路的人,只能想办法先坚其信心,打磨其意志,希望他们可凭此破痴悟理,进而走上证道的道路,但对于那些本有大智慧之人,只需告之明心见性四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