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城依旧安逸美好,有风自海边吹来,带着海特有的味道。街头已经没有老孟师傅,云辞一打听,原来是开了家馆子。沿着那位乡亲给指的路走,云辞一行人很快就找到老孟师傅。
孟师傅比从前老了许多,但身体依旧康健。老孟师傅坐在柜台后面担任收钱管账的角色,因为此时并不是饭点,所以店里比较冷清。只坐了一两个吃点心的人。
“几位要吃什么?”老孟头也不抬的问。
“孟师傅。”云辞笑着唤了一声。
老孟头还琢磨着这声音好似在哪听过,便抬头看,然后欣喜的开口:“云,云辞!”说完脸色就有些不对劲,这几个人怎么与从前几乎无异。莫非……
“是我,孟师傅,我有事找你来了。”云辞直奔主题。
在大堂收拾碗筷的那个女人听见孟师傅的声音回头看了一眼,然后放下手中的活计,走了过去。那女人是老孟的儿媳妇儿孟李氏,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身形略显臃肿。孟李氏觉得云辞几人不像是来吃东西的,担心自家公爹。脑子里一个劲的想谁可能是自家的仇家。然后就看到老孟师傅的脸色不对劲。
说不认识吧,公爹都叫出名字了。说认识吧,公爹怎么这样一副表情。
“阿爹,他们是谁?”孟李氏推开柜台的挡板,走到老孟师傅的身边。管他认识不认识,要找事冲她来,别欺负家里的长辈。
“这位就是我以前教过的那位姑娘。”老孟想了想还是开口。云辞几个是有本事的人,应该不会为难他们这些普通人吧。于是也对云辞介绍了孟李氏的身份:“这是孟朝的媳妇儿。”
孟李氏就知道了云辞,原来家里长提的那位恩公是她,竟然这么年轻。那她十年前该多小啊,总不能是个孩子吧!
云辞:不,我十年前还是这个模样。
然后云辞对满脸戒备的孟李氏笑了笑,孟李氏慢慢放松下来。认识的就好,且这姑娘还是他们家的恩公。只要不是闹事的就好,偏偏那孟朝此时正好不在店里。也太不长眼了吧!
“既然有事,那我们去后面说吧。”老孟想了想,隔了十年,又来寻他,问的肯定不是汤料配方与米线制作方面的问题。云辞这个容貌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的人,只怕想见想问的是家里的那一位。
云裳:你心里有数就行。
“好。”云辞笑着回应。对老人,她一向还是很尊重的,更何况还是教过她手艺的老人。
老孟引着云辞几人去了后院,院子很大,摆满了做米线的工具。云辞看着觉得特别亲切,这一套应该就是从前她用过的那些工具。一晃竟然过去了十年,云辞有些感慨。但这并不是多想的时候。
墙边的几个簸箕里放着的是做好的米线,根根润白如米,细如绣线。而且量也比从前每日做的多的多。姜庾几个四处走动去看那些工具,看墙角的米线。院子正中间只剩下云辞与孟师傅。
“孟师傅如今生意挺兴隆。”云辞赞了一句。
“这铺子还是当初您付给我的束脩盘下来的。也算是托了您的福。”老孟瞧着眼前几人通身的气度就知道这些人肯定与那位一样,是能成仙的人!
“孟师傅,您猜出来我寻您是为了谁了吧。”既然孟师傅对云辞都用上了“您”,那孟师傅家里那位自然就是有点问题的了。要不然他如何猜到云辞他们的身份。
“为了我家那小姨子吧。”老孟也不隐瞒,直言不讳。
“是。”云辞也坦荡。
“找我那小姨子是好事还是坏事。”老孟淳朴的有些可爱。
好事如何?坏事又如何?
云辞忍不住笑了:“孟师傅放心,我们的事不会惊扰你们一家人。而且好还是坏得看你家那位小姨子自己是什么了。”她是坏人,那她们就会群起攻之。她是好人,那他们要的也不过是关于蛊宗的一些消息,是没坏事滴。
老孟自己的心思被戳破微微脸红了下,幸亏老孟本身就有些黑,这红一点点云辞还真没看出来。
“还是以前的家,家没有搬。您要去我带你去。”老孟觉得还是殷勤点好。
“好。”云辞答应了,同时招呼其余人准备走了。
云裳已经长成大姑娘的个子了,但心性还是有些单纯。心里有疑问就忍不住,就问出口了,比如现在:“孟师傅?这么多米线都是您和您那个家人一起做的吗?”
“不是,我老了,早就做不动了。这都是儿子和几位帮工做的。”老孟笑呵呵的回答。
“那他们人呢?怎么不见人?”云裳随口一问。
“出去收米了。”老孟倒是认真的回答。
就这样一路说着话到了孟家。这一次云辞看出这孟家家宅四周的门道了。附近有一座聚灵阵,虽然是那种低级的,还是那种在交易所一灵石就能购买的那种便宜货。但足以证明云辞的判断没有错。
踏进门,院子从前摆放的那些东西都搬去了店里。靠着厨房的地方,也就是厨房门口斜对着的地方,摆了一张长方形的石桌。桌子底下摆着几个石墩。这是是一家人吃饭的地方。
桌子的对面,与桌子相隔三尺的地方是一堆堆的柴禾。
“老婆子!”老孟探头朝屋里喊。
“哎!”孟夫人的声音从屋子里面传来,然后是接近他们的脚步声,接着云辞就看到了变老的孟夫人,穿着褐色衣衫,头发依旧乌黑,挽成一个髻,插着一根木头簪子。
她手里端着一个比较大的簸箕,簸箕里盛着圆润润的米粒。簸箕太大,云辞直接就想到孟夫人是在家里挑米。孟夫人一见云辞几人,其反应竟与老孟一模一样。
只是孟夫人忽然一扔手里的簸箕,也不顾里面半簸箕的米,直直的往后跑。
云辞一脸纳闷,然后紧跟而上。远远的就听到孟夫人在喊:“小妹!快走!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