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巡抚衙门。
几个月前经历了那一场诡秘又跌宕起伏的变故之后,已经放弃希望的侯汝谅再一次振作起来,盯着桌上的这封信皱眉苦思。
对侯汝谅这种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官员来说,想攀爬到六部尚书的位置几乎是奢望,这些年宦海浮沉,在任辽东巡按的时候,他确定了,海运很可能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
虽然海运会给漕运、南北运河两岸的繁华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但对朝廷,对国家来说,却是有益的。
在转任浙江巡抚之后,侯汝谅看似默默无为,但实际上一直在潜心研究海运事,他盼望有朝一日,徐阶能够支持自己开创海运。
这将是侯汝谅留名青史最可能的方式,同时也能够让他在仕途上再进一步。
转任浙江巡抚后,侯汝谅先听到的都是坏消息。随园在海事上的根基太深,自己根本插不进手,而在徐阶心腹门人中,地位最高,同时也最支持海运的张居正突然转投入高拱门下。
不过,随着隆庆帝登基,徐阶、高拱的手渐渐伸进东南沿海,王本固、董一奎、郭中、方逢时等人陆续上任,侯汝谅开始动了心思,特别是在胡应嘉就任宁波知府完全掌控通商事之后。
但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局势大变,由不得侯汝谅不灰心,但就在这时候,一封信让侯汝谅决定冒一次险。
“回来了。”侯汝谅偏头看向门外的张师爷,“如何说?”
“东翁,已然谈妥,午时胡知府在私宅等着。”
侯汝谅微微点头,叹道:“难为克柔了,不过他虽然被撵到杭州来,但毕竟身为宁波知府,又执掌通商事数月,和多家海商相善,淮阴胡家在海贸中也算得上实力雄厚,想行海运事,绕不过他。”
张师爷眉头紧锁,苦笑道:“东翁,关键还是在钱龙泉。”
“不打紧。”侯汝谅笑道:“他以兵部侍郎衔巡视东南海疆,如今战事已歇数月,就算能驱使宁波知府,也难伸手地方政务,更别说如今漕运断绝,他钱龙泉以何理由阻拦浙江巡抚、宁波知府行海运事?”
看看时辰将近,侯汝谅用过午饭后才出府,蓝布小轿在巷子里绕来绕去,在一栋不大的宅院侧门处落下。
早在出任宁波知府后不久,胡应嘉在杭州府钱塘县筹建海市,主要是宁波同知宋继祖主持,不过如今钱渊坐镇镇海,胡应嘉被撵到了杭州来主持海市,在钱塘县也有私宅。
早就在等着的胡应嘉迎了出来,一番客套后两人在正厅落座。
“克柔可收到元辅来信?”
“师相已然来信。”
“此事于公于私,势在必行,还要请克柔襄助。”
简短的一问一答后,胡应嘉缓缓道:“行海运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难行。”
“但必得克柔相助。”侯汝谅摇头道:“漕运断绝,不仅京城,就连北直隶、蓟门等地都会缺粮,如今京中米价升腾,元辅来信命我等筹备海运。”
“但如今已将近入冬,粮米早就随漕船北上,大都被堵在临清附近,再从临清返航,过长江南下,一直转到镇海出海……显然不可行。”
“为今之计,只能调动宁绍台三府粮仓存粮,记得克柔兄上个月还在巡视粮仓?”
胡应嘉点点头,“存粮充足,储放无忧。”
侯汝谅大喜过望,这一次筹备海运,最关键的就是粮米,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海船抵达天津也没有意义。
而这些年,宁绍台三府的粮仓早就名闻东南,当年设市通商,唐顺之唯恐东南粮荒,大力修建粮仓,并以各种手段督促海商返航运粮,先后援辽东、福建、江西。
胡应嘉在钱渊的指使下两个月内巡视了每一个粮仓,虽然散布在宁绍台三府,但都是宁波府衙下令修建,守卫粮仓的都是当年抗倭老兵。
“荆川公真有先见之明!”侯汝谅笑道:“汪五峰如今俯首帖耳,自然是不能用的,不过为兄听说镇海、临海有部分海商出海贩货,并非南下而是北上,往朝鲜、辽东?”
胡应嘉眼神闪烁不定,汪直俯首帖耳,所以不能用,这自然是在指钱渊;部分海商出海北上,熟悉航线,所以可以承担海运重任。
说到底一句话,侯汝谅试图绕过钱渊。
瞥了眼还在盘算可能性的侯汝谅,胡应嘉有点可怜这货……这两点,都早早在钱渊的控制范围之内。
想到这儿,胡应嘉不愿意再绕什么圈子,他也没有戏弄面前这人的恶趣味,直截了当的开口道:“绕不过钱展才。”
“此事若无钱展才,海运事决计难成。”
侯汝谅一愣,迅速在心里盘算了一遍,皱眉问:“即使钱龙泉亲自出面,难道要拦下海运?”
侯汝谅之所以有信心在于三方面,一方面在于京中米价一日三升,海船运粮北上,钱渊是没有阻拦的理由和资格的,一方面在于宁波知府胡应嘉和自己同为徐阶门人,一方面在于徐阶那封信写的很清楚,行海运事……钱渊或随园是不敢亲自提出来的,只有你浙江巡抚有这个资格。
侯汝谅久历宦海,自然看得懂这句话,钱渊在东南诸军中威望极高,大明仅有的两支水师,吴淞水师的主帅吴淞总兵卢斌对钱渊俯首帖耳,两浙水师干脆就是钱渊始创,海船能抵达天津,如果他钱渊有反意,水师一样能畅通无阻。
你会不会造反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这个能力……钱渊这么聪明的人,决计不会去犯这个忌讳。
但胡应嘉却说绕不过钱渊……侯汝谅想了想追问道:“难道他有胆子指使靖海伯部下冒充倭寇劫掠海船?”
“钱某人会做这等肮脏事?”
只是轻描淡写的言语,侯汝谅却如遭雷击一般霍然起身,瞠目结舌看着从胡应嘉身后踱来的钱渊。
“你,你你……”
钱渊眯着眼打量着脸色灰败的侯汝谅,心想胡应嘉、郑若曾甚至父亲都对其有着不低的评价,如果今日之事顺利,倒是可以考虑长久一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