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阎象讲贼军因伪帝和曹阿瞒每日必亲临督战才始终使全军士气如虹,袁术是觉得有理的。但阎象讲的那些话实在有些刺耳,所以本就烦躁的袁术理所应当的当场迁怒于阎象。这可不代表他笨。
阎象被袁术令人叉出去了,但他又觉得是该亲临督战鼓舞士气。只怪他极其顾及自己颜面,所以就扫视殿上众臣一眼,看有没有谁出来给自己个台阶下。只可惜众臣皆埋着头,无一人出声。袁术见状恼怒中下令退朝,好在最后杨弘站出来。
“哈哈哈。大汉失了传国玉玺便是失了天命,而今日传国玉玺在朕手里,是上天注定使朕代汉成天下之主。爱卿所言很有道理。朕就纳爱卿之言,亲临督战。”袁术大笑道,心中的烦闷怒气似乎已经一扫而空。
“陛下英明。”杨弘脸上挂着笑容。而殿上众臣则皆在发愣,到头来还是要采纳阎象意见亲临督战以鼓舞士气?只是当下情况又容不得他们多想,回过神同向袁术礼道:“陛下英明!”
袁术笑容无丝毫消退,紧接朝殿外喊道:“速去准备车驾,朕要去东门督战!”
此令下达后,杨弘又提到援军的问题,建议派探子探查援军动向,并严令其加紧行军不得耽误。直到有甲士进殿禀报车驾已备好,袁术才下令退朝,并令杨弘同行。
往东门的街上,天子车驾路过却无百姓跪拜。街上除了袁术车驾一行,便无其他人,很是安静或者说是萧条。
象征地位的六驾马车正以常数向东门行进,一百禁军骑兵担任护卫,而杨弘则骑马跟在车驾旁边。一路走来,街道两边民居商铺皆门窗紧闭。
“朕出行怎无百姓相迎啊?”袁术问道。
以前袁术有专门乘车出行,美其名曰体察寿春民情,实则是想感受番被万民跪呼陛下的滋味。但现在却不见一名百姓,难免心头不安逸。
“因百姓遵陛下戒严令,所以近日都无人外出。”杨弘向袁术轻礼解释道。
袁术闻言恍然大悟,也没在说甚,毕竟自己的子民是遵自己旨意而待在家中。
院子不大,且有些简陋,就是间普通人家的宅院。一位妇女正坐在院中清洗衣物,又时不时的停下望着大门发神,显然没把心思放在洗衣上。还有一男一女两孩子在院中嬉闹。回过神的妇女会叮嘱孩子小心不要摔跤。
“娘亲,我想去街上玩。”两孩子似乎在院中玩腻了,便跑到妇女面前求道。
妇女放下手中衣物,溺爱的抚摸了下两孩子的头,柔声说道:“街上有恶人,专抓小孩子,可不能出去。乖,就在院里玩,等爹爹回来。”
“娘亲,我都很久没看到爹了,爹爹去哪儿了啊?是不是不要我跟弟弟了?”小女孩拉着妇女的衣袖。
“我要爹爹,我要爹爹……”小男孩竟直接哭起来。
妇女见此眼眶通红,将两孩子抱在怀里,柔声安抚道:“乖,别哭了,爹爹没有不要我们,他很快就会回来了。”
“轰……”
“啊……”
“咻……”
“给老子站起来,若再这般磨蹭,休怪我不客气!”
巨石不断砸向城楼,发出宛若惊雷般的声响,绕是再坚固的城墙也已被砸出许多石坑。被巨石砸断手脚或受重伤者痛苦的喊着,他们或许更希望当场被砸得血肉模糊当场毙命。伴随巨石而来的密集箭矢更是从未通过,几乎每刻都有甲士被箭矢击伤/毙。负责督促青壮搬运军械的甲士时不时的爆吼道,若有谁怠慢他会直接上去一脚。
袁术的车驾终于抵达东门,当然是在敌军弓弩和投石车皆够不着的绝对安全地带。
“速传桥蕤来见朕。”袁术下令。
“诺。”旁边甲士应诺策马离开。
甲士传令这段时间,袁术脸色变得愈发阴沉。如此显眼的六驾马车和一百禁军骑兵停在这里,难道就没人注意到天子驾到?
“臣参见陛下。”本在城楼督战的桥蕤被那传令甲士带来。
“战况如何?朕今日特来督战。”袁术看着桥蕤,眼神也有些阴沉。
“禀陛下,这几日来,臣已击退敌军数次。请陛下放心,只要有臣在,敌军便休想破城。今有陛下来督战,定能使将士们士气大振,就更不惧贼军。”桥蕤忙回报战绩再讲番场面标准保证的话最后拍个马屁。
袁术起身走出车驾望城楼情况。无法直观了解战况之惨烈,但从飞来的满天箭雨、城外阵天喊杀声、城楼上不断痛呼声能感受到战况之惨烈。
“轰……”这时竟有块巨石越过城墙掉入城中,差点便将一名甲士和两名搬运军械的青壮砸中。这场面使袁术心头一突,顿时打起了退堂鼓。
袁术能成一方诸侯,除他家四世三公的地位外,便是通过多年征战打出来的。他以前也上过战场杀过敌,但当年能与现在比吗?朕现在是皇帝,是真龙天子,怎能轻易涉险?
“臣知陛下欲马上亲登城楼与全军将士共御敌,但陛下安危关系仲氏江山社稷,因此不得有丝毫差错。现敌军未退,陛下若贸然登城楼实在危险。臣请陛下以社稷为重,待桥蕤将军击退敌军后再登城楼不迟。”杨弘朝袁术礼道,言语很是诚恳。而方才,杨弘始终在观察袁术脸色。
桥蕤闻言微愣,随即跟随杨弘道:“请陛下以社稷为重,臣这边去将敌军击退。”
前一刻还在愁如何找台阶下,后一刻就有人铸起台阶,这感觉真挺好。袁术当然就勉为其难的下了台阶。
“朕在此等你捷报。”袁术看向桥蕤。
“诺。”桥蕤意识到,这次击退敌军便可能官复原职。
桥蕤应诺离开,袁术便回到车里。
绣有“张”字的战旗随风飘动,逾万大军正由徐州朝兖州进发,从他们的戎服甲胄看出是属吕布的军队。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便是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的张辽张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