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玘不由得一愣,随后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脸上闪过一抹惊喜,将那张图放入袖中,笑着对云儿道:
“云儿不哭,来,我多给你分糖吃,比他二人还要多,至于这把锁,我下次给你买把更好看的!”
“真的?”云儿停止了哭泣。
“当然,我岂能骗你?”刘玘正色道。
说完,他就从袖中摸出一些糖来分给他三人。
阿奴非常懂事,这次居然一块未取,全分给了他二人,随后便又领着他二人走开。
重新回到案几前落座之后,刘继善意提醒道:“玘儿,此女将来终究是仆人身份,还有高泽,也最多能当螟蛉之子(义子),万不能失了尊卑上下!”
“伯父提醒的是,侄儿一定小心记住!”他心中早有了自己的计划。
“如此甚好!走,你先去沐浴更衣,然后速去你父母坟前祭祀,回来后再祭祖!”
“唯!”在伯父面前,刘玘一贯应唯,不敢应诺。
……
祭祀本质上就是对神灵的问候,并送上祭品,请求他们保佑自己,当然也可祝愿他们平安。
此时祭祀非常复杂,甚至一日之中还完不成,至少需要两日,因为按照规矩是双日祭祀家神,单日子才祭奠外神。
家神就是指过去的先辈和老祖宗等等,外神就是除家神以外的所有神。
外神有很多,包罗万象,可以是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神土地,也可以是很多抽象的神,比如龙、鬼、仙,也可以是神佛菩萨。
甚至还可以为生人立祠祭拜,生人也就是活着的人,比如某位太守、将军、县令、义士对自己有恩,即便他们活着,也可以祭拜,这是保佑他们平安。
祭祀在此时极为重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有祭祀活动。
抛开其他祭祀不说,按照四明月令,此时每年祭祀父母坟墓就会有四次,分别是二月、八月、腊日(十二月初八)、父母祭日,反正一年最少有四次,否则就认为不孝。
祭祀先祖有三次:正月一日、正月上旬亥日、十二月腊日,这同样是最低要求,一般八月节后都会祭祀先祖。
沐浴更衣完毕,刘玘骑马带着阿奴与若干祭品到父母坟前进行了祭祀,然后返回家中祭祖。
祭祖仪式非常简单,此时每家每户有专门的祭祠,里面有祖宗的灵位,将祭祠打扫干净,点上香烛,献上酒肉、果脯等等,请他们来享用。
献礼者必须要沐浴更衣,整个过程要庄重自然,既不能过于严肃,也不允许嘻戏打闹。
持续时间并无统一规定,一般也就两三刻钟,略表心意而已。
不过在此时的人们看来,祖宗现在都可享用这些食品,并非一简单空洞的仪式。
仪式毕,已有客人到来,刘玘就在门外迎客,几个小朋友在一边玩耍。
小刘德也在,这小子刚才一直在读书,伯父伯母管得很严。
……
本聚四里之里魁、里监门、里老也都被请了过来,秦里魁有事要晚点才到。
里老与乡、县三老比较类似,属于德高望重之人,不过他们算不得“吏比者”,朝廷每年并不固定给慰问品。
“恭喜刘郎荣任门下要吏,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听闻刘郎欲举孝廉,刘家之幸,本乡有幸!”
“足下大仁大义,才艺俱佳,毕竟前程飞黄腾达,今后还请多多照顾一下乡亲……”
“……”
人们说着一大堆恭维的话,也都不忘了送一些钱物,以表示心意,大多是五六十钱,也有人提一只公鸡,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牛头聚地势好,人们较富裕,如果是遇到丧葬之事,送得钱更多。
中国人自古讲究礼尚往来,人家送的礼都要记下,有机会必须还上,也说不上谁家一定会吃亏。
再说,如果主人家办酒席豪爽一些的,多准备些酒肉,客人吃肉饮酒都能吃回去一大半。
刘继也算是个比较豪爽之人,并不指望收谁家几十钱礼金。
总共请来十几家人,刘家大大小小的案几都被搬了出来摆在院子当中,一时间热闹非凡。
刘继与刘玘陪着各里的“头面人物”聊天,聊了一会儿,刘玘突然想起熬糖一事,就暂时告别,出门找到李尚家娘子赵氏,请她回家去拿一只大釜过来,有急用。
“诺!妾去马上就去!”赵氏忙不跌的跑开,至于她的女儿小雉,早与云儿玩得欢天喜地,把她娘都忘掉了。
刘玘准备熬红糖送人,现在家中的厨房正在准备晚餐,忙不过来,为了减少人围观,他就只有在西院后庭中加工。
他搬了一些木柴到西院后庭,然后用锄头在地上挖了一个简易的土灶,并让仆人把甘蔗浆全给抬了过来。
阿奴眼尖,早看见他兄长在忙活,于是跟着过来帮忙:“阿兄,这是要做什么?”
“稍后,你把倩儿一起叫过来烧火,我要熬糖!”刘玘说道。
倩儿是伯母上次安排的一位侍女,十四岁,干活非常勤快,人长得也清秀,现在主要负责照顾阿奴与高泽。
“诺!”阿奴一听熬糖,忙欢天喜地的离开了。
很快,赵氏把一只直径达两尺六寸的褐色大釜端了过来。
刘玘接过后来到后庭,发现倩儿已生着火,于是把大釜放上土灶之后就开始熬糖。
为了避免熬糊,他事先在里面加了不少水,然后才用刀将凝结成胶状的甘蔗浆切下来,放入大釜当中。
这东西凝结之后和麻糖差不多,用刀加木槌使劲敲,才切得下来。
“阿兄,熬出来的糖可好吃?”阿奴看着大釜咕咕的开始冒泡。
“当然好吃,稍后你尝尝就知道了,不过不许偷吃,一定要先给伯父伯母尝!你二人先熬着,我先出去一会儿!”刘玘笑道。
“嗯!”阿奴点点头。
刘玘心想,这近六百斤晒干的甘蔗浆,不知能熬出多少糖?
……
“刘郎!”
刘玘刚走出西院,就听见里魁秦双的声音。
“秦里魁好!”刘玘迎了上去。
“刘郎,刚才小人与足下伯父伯母商量了,他们同意足下收养高泽为螟蛉之子,小人看今日人齐,不如就在此举行收养仪式如何?”秦双道。
“当然好!”刘玘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