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  第845章 凿空 一 太和旅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1255再铸鼎 | 修改两次   作者:修改两次  书名:1255再铸鼎  更新时间:2020-12-26
 
华夏三年,7月7日,安西省,北庭郡,金满县。

金满城南有一大片军营,新到的后勤营的物资就卸在了营地中央的一处货场里。

周安宁大尉带了几个兵,从一堆箱子里随意挑了几个,搬到了一旁的靶场中,然后把箱子打开,露出里面黄澄澄的金属壳子弹。

周安宁随意从中拣出一枚,拿在手里端详了起来。

这枚子弹与之前常见的1265直筒弹壳一眼看去就有明显不同,弹头直径要显著小了许多,弹壳上部有一个明显的缩颈,看上去如同一个小瓶子一样。此弹是新锐的8.6mm子弹,成本相比旧子弹要高一截,当初因此而落选,直到现在产量也不大。但它的弹道性能要好上许多,而且重量也减轻了不少——后一点在补给困难的安西省犹为重要,能省一点负重意义都很大,所以新子弹和配套枪械在当地驻军中优先换装了。

周安宁反复挑了几枚,翻来覆去看了看,都没看出什么问题,就把它们交给身边的士兵:“打几梭子试试。”

士兵们从配套的箱子里翻出一些钢制弹夹,把新子弹五发一组装到了弹夹上,然后就解下背上的20式步枪“长矢”,拉开枪栓,把弹夹按进了弹仓里。

长矢是之前广受好评的精确步枪“天狼”的量产版,枪管规格一致,都是8.6mm口径,长750mm,但造型回归了传统的长木托步枪风格,取消了瞄准镜,工艺要求也略微放宽,成本更省,更适合大批量装备。

虽然精确度不如天狼,但换了新子弹的长矢还是比之前的12mm步枪强上许多,士兵们熟练地对着百米外的靶子打过去,着弹点明显密集在靶心附近,效果很好。

“不错。”周安宁点点头,“再抽检两批,这些子弹就可以验收了。”

他在心里盘算着,加上新到的这批,太和旅库存的8.6mm弹药就达到了一百万发,人均三百多发,足够大干一场了。

“只要凿空行动完成,怎么也能升到少校了……”周安宁喃喃道。

随着地盘扩大,国公会一方面在治理新得国土,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着眼全球,为未来的大战略做规划。

向西扩张,就是未来的大战略之一,将陆地疆土西扩至自然条件适宜的太和地区,为华夏文明扩张生存空间,可谓千年大计。

这一战略要依赖于向西铺设的铁路,但也不能坐等铁路铺设什么事也不干。去年,在海军向西派出探险舰队的同时,陆军也制定了“凿空计划”,准备派一支部队进入西域,打通西行的通路,探索沿途情报,并在太和地区建立一个据点,与海军在黑海汇合。

这个计划相当狂妄,也相当冒险。

根据枢密院参谋们的推演结果,以华夏军的强大火力,击败沿途的敌军并不难。但变数在于人心。派出这样一支军队,远离家乡,四面皆敌,孤立无援,想保持军心不堕是很困难的。所以,枢密院就从军中挑了一批资历老但军衔职级卡住不动的军官出来,让他们自愿报名,参加这个凿空行动——资历老,意味着在本土有家有业,且受过长年思想教育,立场坚定;晋升受阻,意味着他们立功心切,有动力完成这个任务。

幸运的是,华夏元年的大战之中,许多部队还没怎么发力敌人就倒下了,一大批军官都没捞到军功,也就升不上去。计划一出,当即就有不少人报名。

人倒是够了,但远征补给不易,又不可能真的一股脑派太多人过去,不然吃饭都是个问题。所以枢密院思前想后,做了一堆预案和研讨,决定就只派一个三千人的旅过去,从报名军官中筛选了一部分出来,又抽调了一批有意愿也符合条件的士兵,组建了这个第209旅“太和”。

去年,太和旅就部署到了北庭郡,一边熟悉当地气候一边操练,一边等待后续装备物资的到达。国公会对这个项目期待很大,特批了一笔预算,枢密院毫不吝啬,拨给他们一大批新锐武器,其中不但有新式步枪,还有许多大小火炮。

火炮虽然要马匹牵引,占据了补给份额,但换个角度看,火力强了就相当于节省了人员,也就变相省了补给,越多越划算。

即便是炮弹横飞的当下,占据了华夏军物资需求大头的仍然是食品。毕竟一个旅的人一天就要吃三吨粮,换成88炮弹可是有四百多发了,一场战役都未必能打这么多。一门一吨的炮,换成等重的粮食,也不过是一个排一个月的口粮,能发挥出的火力却不弱于一个排。只要行军超过一个月,带一门炮就赚了,而实际上,他们的预定征程远不止一个月。

所以,太和旅归类为机动旅,重装备却不亚于一般的重装旅,几乎堪称军中之首了。甚至可以说,从太和旅开始,华夏军的编制思想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先有人再分配装备,而是有了装备,再思考编制多少人进去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战斗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太和旅下设了两个战车营、两个骑兵营、一个重火力营和一个后勤营。

其中的“战车营”实际上是由乘马车的步兵组成的,类似的编制在几年前东海军缺少战马和骑兵的时候组建了不少。现在虽然不缺马了,但是省一匹马就是省一点补给,所以太和旅中仍然编了两营作为主力。

每个战车营下设四个战车连、一个火力排和一个保障排,每个战车连下辖三排九班,每班配备一辆战车,连部额外配备一辆指挥车。

“战车”由平安重载马车改装而来,使用了钢梁钢轴、板簧悬挂和宽幅胶轮,能够在非铺装路面上行驶;车厢下层装入物资,上层坐人,后部加装一台使用8.6mm子弹的“礼乐2”型转管机枪,火力惊人。每辆车搭载十人,由四匹马牵引,速度虽及不上骑兵,但也比靠两条腿走路的步兵快许多,而且长途行军的时候反而要超过骑兵。只是车轮相比马蹄在复杂路况下的通行能力要差些,但西行一路上大部分都是平地,而且军中总要配备火炮和辎重车辆,它们能过的地方战车自然也就能过,无所谓了。

重武器方面,营属火力排装备四门20式轻型步兵榴弹炮,也就是射雕行动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试18式步兵炮的量产版。这型小炮炮管变动不大,仍是前膛装填,稍微修型减重并完善了一点细节,主要改进是换了一种与礼乐机枪类似的组装式轻便炮车,遇到复杂地形的时候可以拆装开来驮运过去,如此一来就不会拖累四条腿的其它友军行动。而旅属重火力营则装备了18门15式丙野战炮,成熟可靠,射程可达5km,老当益壮。

目前,太和旅配备的装备已经到位,近几个月来又陆续运来一些备件和弹药,可谓武装到了牙齿,也是该动身的时候了。

周安宁看着南方天边依稀可见的天山雪顶,叹道:“自唐季以来,多少年中原人未曾踏足这片西域大地了?如今,也该是重振汉风的时候了。”

7月11日,金满。

“沈兄弟,你说,咱都到这儿好几天了,结果走也不走,说留也不抽签,是干嘛呢?”

营区北边的一片牧场中,移民黄标如此对沈元正问道。

“谁知道呢。”沈元正摇了摇头,又拿着手中的短矛向前面一虚捅,然后道:“不过我觉得前面不安生,你也赶紧练练吧。”

“哦。”黄标也拿起短矛来,卖弄地抖了抖矛头,脚下发力,往前刺去。

他们身边还有不少移民男子,也如同他们这般,拿着武器练习着。

这些天来,移民们被安置在这处牧场中,又做起了在漠南做过的工作。男人们外出放牧,女人们照料圈中牲畜,闲暇时,男女一起练习队列,旁边的军人还发下了许多短矛,让他们练刺杀。这般一天下来,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颇为劳累。不过今年来他们也习惯这节奏了,之前星星峡遇袭更让他们对新环境的恶劣治安有了亲身体会,练起来还是很卖力的。

现在当地时间已经快18点了,牲畜都收容了起来,但天仍大亮着,还不到饭点,移民们就聚到校场上,做些饭前运动。

正当他们有人练刺杀,有人练队列,还有些男男女女彼此抛着秋波的时候,营区方向响起了哨声,几名军人骑着马向他们跑来。

“是开饭了吗?”黄标抬头期盼地看去,但很快就察觉了不对:“不对啊,开饭的时候不是敲鼓的么?怎么吹哨子了?”

沈元正把短矛立在地上,看着奔来的军人:“不对,跟往日不一样,应该是有什么事了吧。”

军人到达后,下马与校场中的移民管理司护卫交谈了几句,护卫点了点头,就将移民们召集了起来。

如今他们已经操练得有模有样了,一声令下立刻按各自的班组聚集起来排队,几分钟内就排成了还算看得过去的队列。

见状,周安宁大尉还算满意,翻身上了自己的那匹棕色大马,策马慢步走到移民们面前,用中气十足的声音喊道:“我是第209旅第四营营长周安宁,此来是有重大事项要告知你们——后天,我们旅将拔营出发,前往西边的碎叶郡,也就是你们的最终目的地。所以,我们会护送你们上路,你们也抓紧收拾行李,后天,也就是7月13日早上六点,我们准时出发!”

移民们不禁窃窃私语起来,走了这么远的路,终于要到目的地了?期盼与忐忑的心绪同时在人群中散播开来。

由于要出发了,移民管理司第二天干脆让他们休息了一天,饭里加了不少油水。第三日一大早,他们准时就集合在了校场上。

然后,他们就见到了此行以来又一个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画面——

在校场西南的广阔原野上,第209机动旅“太和”完全集结起来。四个合成营的士兵与他们的马整齐地排成了四个矩形方块,一辆辆的炮车和货运马车位列在四个方块中央,同样整齐地排成一连串长队。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的山地步兵营缀在后方,他们不归属太和旅序列,但将跟随太和旅西行一段路程,在途中要点驻守。

一旅加两营近四千人,对于一个县或者一个大战场来说并不多,但这么多人这么多装备整齐地汇聚在一起,移民们还是深深被震撼了。

黄标就因此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妈呀,这得有多少人啊?五万,十万?”

“这,这就是真正的军队吗?”沈元正憧憬地赞叹道。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