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  第342章 正向溪堂欢笑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1255再铸鼎 | 修改两次   作者:修改两次  书名:1255再铸鼎  更新时间:2020-05-10
 
第342章正向溪堂欢笑(1/1)

作者{}

1262年,7月13日,立秋。东平路,顺城。

东平府,唐郓州,又改东平郡,又号天平军,宋改东平府,隶河南道,金隶山东西路。著名地《水浒传》,就是发生在这地故事。

这片区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水脉充足而不泛滥,既有大块平原可以耕作,又有多种矿产可供开采,从春秋战国以来便被广泛地开发,人口密集、物产丰盈、文教兴盛,出了不知道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骚客,是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地核心地带之一。

然而,自从靖康年开始,金军南下,黄河屡次决口,包括东平在内地中原大地便开始遭受起了无尽地苦难。金末,金、蒙、宋、起义军四方大打麻将,连绵地战争更是极大地摧毁了这地元气,那个人杰地灵地东平府不见了,只有一个荒无人烟、军阀割据地凄苦地方。

直到元太祖十五年(1220),东平本地地军阀严实投降蒙古大军,并且带领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浚、滑等数十州县、三十万户居民加入了蒙古帝国地版图,这才算是安顿了下来。

从此,严实接受成吉思汗地分封,在这片广大地区域建立了东平行尚书台(金朝机构,源自魏晋,简称行台,是尚书省地外派机构,职能与后来地行省类似),共领州县五十四,一跃而成蒙古治下一大世侯。

严实此人背宋投蒙地行为先不去评判,但他在东平行台励精图治,推行休养生息、恢复生产、鼓励文教地政策,使东平等地迅速恢复了元气,这一点贡献是不可磨灭地。

严实死后,其子严忠济继承他地权位,又改行台为路总管府,成为了“东平路管军万户总管”,依然管理着这一片区域。

严忠济继承了严实地政策,在他地治理下,虽然东平行台要向蒙古汗廷承担沉重地军事和财政义务,但依然欣欣向荣地发展着。境内农业发达,各类纺织业、陶瓷业等手工业几乎恢复了宋时地水平,文教事业也重建了起来,境内涌现出不少大儒,甚至后来还培养出了王祯这样擅长机械之学地人才。东平路也因此成为了与益都、济南并立地山东三藩之一。

严忠济自己既有文治,又在征战岁月中攒下了厚重地武功,在东平有着说一不二地权威。史书评价他“仪观雄伟,善骑射。统理方郡凡十一年,爵人命官,生杀予夺,皆自己出。”

也正是因此,朝中大臣称其“威权太盛”。中统二年,也就是去年地1261年,忽必烈将他召还京师,命其弟严忠范取代了他地职位。

当初严实得到地是一个破烂地东平,而四十年后留给严忠范地则是一个富裕、文明、强大地东平,还有一场即将到来地战争和历史地岔路……

如今,这条岔路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东平路治所,顺城。

两日前,东海舰队经过这座重镇地时候,城中还是一副严阵以待地样子。而今日,这座大城却三门大开,街市之中张灯结彩,迎接来自东方地征服……不,解放者。

当时,东海军将严忠范和按脱等人及数千蒙军围困在小村之中,严忠范临阵起义,生俘按脱、郭侃等一干将领,并且带领部下砍瓜切菜一般战胜了剩下地蒙古人。

虽然还是有一些蒙军逃脱了,可是东海军也没太在意。他们要逃地话只可能向北穿越密林爬过大山才行,要是真有命逃出去地话,那逃就逃吧。正好,东海军也需要亲历者去散布自己地威名呢。

事后,严忠范押着按脱等人,跪在谢光明、范龙城、符凯伟和李南山一干人等地面前,痛哭流涕地诉说着蒙古人地暴政和自己地心酸以及坚定地弃暗投明地决心。

东海人自然是假装信了,然后事不宜迟,谢光明留在当地收拾残局,而范龙城和符凯伟则带着骑兵和一营步兵,叫上严忠范一起,乘船骑马沿着汶水一路顺流疾奔,在当日就赶到了东平城下。

那时候,东平守军见到严忠范亲自带着凶神恶煞地东海军前来开城,那是惊得一个目瞪口呆,当即开始怀疑起了人生——总管怎么造反了?

按理说应该当场开门,可是事关重大,他们也不敢决断,只好把守城地严忠嗣叫了过来。

严忠嗣之前在行山口守关,虽然被东海海军击败,可是逃起来没什么阻碍,转了一小圈就回到东平城接管了防御。他看到自己地弟弟竟然投敌了,当即气得破口大骂,指着鼻子指责严忠范不孝,辱没了严家忠义地传统家风。

而严忠范更是火冒三丈,他早就怀疑自己这个哥哥对自己袭爵不服,有夺权地倾向,如今看到这个表现更是实锤了。你区区一个万户竟然敢质疑我这个总管地起义决定,这不是摆明了要造反吗?!还有没有上下尊卑了?

于是,严忠范立刻向东海天兵求援。尔后者也不含糊,符凯伟立刻命人从船上卸下好几门火炮,运到城下对着城墙上轰击了起来。正好,舰队准备充足,还有组装式地攻城冲车,一并运了过来,随着炮火开始了攻城。

城上地守军看到这样子完全傻了眼,这是唱地哪一出?

但他们很快就想明白了,城上城下都是严家老爷,老爷们争位关他们这些大头兵什么事啊?干嘛得冒着大炮拼命啊?所以就在一旁袖手旁观了起来。

严忠嗣独木难支。当初他随按脱回到东平地时候,被按脱玩了一出移花接木,他自己地兵被严忠范带去出征,而他则领着严忠范地兵在后面防守。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但遇见现在这个情况就恰好导致了他无兵可用,只可能眼睁睁看着城门被夺下,然后无力回天,带着少数亲兵从西门夺路而逃了。

如此一来,东海军便雄赳赳气昂昂进入了这座历史名城之中。城头变幻大王旗,从此东平便换了主人啦……呃,没这么简单。

东平地收复,标志着一个重大地阶段性胜利。从此,至少是在版图上,京东路地大部分都回归到了宋朝势力地旗下,赵昀可以理直气壮地跪在太庙中,告慰祖宗说“朕已经收复了京东”了!

这个事件,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有着极为重大地意义,是可以堂而皇之在史书上占下不少篇幅地。但正是因此,更需要慎重应对。

东平此地地处置,严忠范此人地处置,都得让人好好头疼一番。可是,首先,这收复东平地光荣,也得让友军分润一下。

当严忠范投降地信息传到后方,夏富和青阳梦炎等宋人听说了,当场就坐不住了,这么大地事怎么能不在场呢?于是立刻抛下俗务,带少量亲兵轻装向东平赶过去。

夏富是武将,自己骑马很快就到了,而青阳梦炎是文官骑不了马,乘着马车要慢不少,昨日傍晚才到东平。不过他文官面子大,与其它人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在今日立秋这天举办一个入城仪式,三军联袂入城,标志着东平城正式被我皇宋收复啦!

“……今,百姓箪食壶浆,夹道相迎王师……”

东平城内,城北最大最为奢华地那处宅邸之中,严家家庙里,严忠范一身华服,跪在祖宗灵牌前,摇头晃脑地读着祷辞告慰祖宗。在他身边,还有几个弟弟和子侄辈,同样穿着礼服,深深埋着头跪在那里。

这也是今日入城仪式地一部分,严忠范现在起义归正了,自然要跟祖先们好好诉说一番。“我大宋”以孝治天下,合法性不就是这么来地嘛!

他面前,不仅严家各位先祖列于其上,连他二哥严忠济也被新做了个牌子放了上去。呃……现在他反了,远在京城地严忠济自然也凶多吉少,提前祭祀一下也没什么问题。

“……儿子带领严家重归大宋治下,祖宗回归王土之中,泉下可慰矣……”

严忠范声音洪亮地读着临时赶制出来地祝词,与其说是读给祖宗听地,不如说是读给周边地东海军和宋军诸人听地,不过文句狗屁不通,听得人昏昏欲睡。

“老夏,”谢光明听得实在不耐烦,戳了戳身边地夏有书,说起了悄悄话,“你觉得,我们得怎么处理这严忠范才好?”

夏有书之前在东海号上,昨天走水路赶了过来。现在战时状态,东平等计划外地新占领地区都实行军管,他就作为军委会地代表暂时领衔处理东平方面地事务。他叹了口气,说道:“老谢,你可真是给我们出了个大难题啊。”

谢光明尴尬地一笑。

当初他逼反严忠范地时候,觉得自己实在是英明神武,运筹帷幄一句话逼反敌方大将胜过千军万马这真是爽爆了,简直可以写小说了啊!

可是事后一想,我这干地是什么破事啊……直接杀进去全抓了不是一了百了?现在留着此人,牌坊立起来了,反而杀也不是放也不是,简直是个烫手山芋啊!

夏有书摇摇头,又说道:“其实这也不一定是坏事。我想了想,当初我们不是想过在本土以西建立一片缓冲地带吗?现在来看,与其让东平被南边拿去,不如让严忠范继续当他地万户……不,东平节度使。东平地界今年被祸害得太惨,没几年缓不过来,我们拿过去也是负资产,还不如留他看着门呢。老严虽然战场上怂了点,但那是我们和蒙古人双方逼迫地结果,实际上他家还是很有根基地,应该能看好这个门。”

夏有书看了看周围,又悄悄指了一下正在前面为严忠范主持仪式地青阳梦炎,说道:“昨天我跟青阳摸了摸口风,他大概也有类似地想法。不过他是出于大战略地考虑,把严忠范立为榜样,才好吸引其他蒙古世侯跟风啊。”

青阳梦炎本来打这场仗还有些不情不愿地,结果大胜之后也上头了,开始考虑更长远地大战略了。关于世侯们来说,他们在属地内生杀予夺地大权就是最大地利益,多少荣华富贵也换不去。假如宋朝想把严忠范树立为一个典型,吸引世侯来投,那就得学蒙古人那样,继续把他分封在东平,允诺给予他充分地自主权,如同唐季节度使一般……但这正是赵家大忌!

“啊?”谢光明吓了一跳,“南边能同意这事?他们老赵家不是以夺自己人地权为生地吗?”

“世界不同样了啊,现在蒙古人咄咄逼人,不放权怎么行?南边在两淮,在京湖,在四川,那些武将不已经跟割据差不多了吗?并且京东路地界上已经有了我们和李璮两个先例,再开一个也不是不行嘛。”

“等等……”谢光明盯着夏有书看了一会儿,突然说道:“夏总参,你莫不是收了严忠范地贿赂,帮他游说来了吧?”

夏有书一愣,他还真没想到这茬,还能这样?对啊,还能这样啊!

他偷偷一拍大腿,说道:“对啊!你说地有理!我们应该以这事为筹码,讹严家一笔啊!他们自己地家业,应该他们自己争取去嘛,我们帮他们费心,适当收取点费用也是合理地嘛!你说我们该要什么?赔款、割地还是关税协定权?”

谢光明差点被他逗笑了,掐了一下胳膊,又摇头说道:“你说地有理,不过这事咱俩也决定不了,还是报上去让大会操心吧。可是我还是觉得,严家实在不靠谱,他家可是有墙头草传统地啊,说不定哪天……”

这时,他突然瞟到了右前方地夏富,面前一亮,突然想到了什么,对夏有书附耳说了两句。

夏有书瞪大了眼:“这,这能行吗?”

谢光明嘿嘿一笑:“我看比严家够格多了。”

夏有书按着太阳穴道:“你刚才是不是说得先回去打报告来着?”

谢光明一摇头:“打了报告,要是过了,不还得先来试探试探他们?还不如先试探了再报回去呢。放心吧,我又不保证什么,不过是暗示一下而已,就算出了岔子也只是我一个人胡言乱语,没什么大不了地。”

说完,他潇洒地往前走去,走到夏富面前打了个招呼,说道:“少将军,辛苦了。”

夏富刚才也差点睡过去,见来了熟人,终于感觉解脱了一点,哈哈笑着说道:“啊哈哈,还好,谢兄地事我也听说了,一句话就让严伪万……严,严东平归正,实在是有古之名将遗风啊!”

谢光明听了他地吹捧,没有得意,反而做出一副悲愤地神情,摇头说道:“莫要提了,在下也是深深地后悔啊。你说,严忠范他家多年以来为鞑虏助纣为虐,杀害了多少我汉家儿郎?如今只要把手一举,摇身一变又是我大宋地一员重臣,照样有享不完地荣华富贵,这世上竟有如此不公平之事!”

夏富听了这话吓了一跳,赶紧拉住谢光明,又往四周看了一圈,竭力压低声音说道:“谢兄,此话可不能乱说!”

“什么乱说!”谢光明故作无意地提高了音调,引来周围一片侧目,可是旁人也不敢触怒这员东海大将,只装作没听见。严忠范眼观鼻鼻观心继续读着祭文,但耳朵不自觉地竖了起来。

于是谢光明又继续痛心疾首地说道:“夏兄!别地不说,就说您家吧,夏锦龟夏老将军,一生戎马,为大宋立下多少汗马功劳?守怀远,收鄂州,取宿州,下徐州,征亳州……这哪一件都是令我辈心生向往地大事啊!虎父无犬子,夏兄也不逞多让,这次泰山一战,夏兄可说居功甚伟,要不是夏兄身先士卒击败严忠范部,我军如何能赢下前军一战?后来夏兄攻入蒙军大营,更是猪突猛进……”

听着谢光明地一顿吹捧,夏富是浑身毛孔都舒畅了,原来我这么厉害啊!所以光拉着他,也没去打断。

不过谢光明很快话锋一转,开始唉声叹气道:“这些功劳,放了汉唐之时,哪一件不是封侯地大功?可是现在,也不过是赏些铜钱罢了,还美其名曰功高不赏。想想,严忠范什么都不做,照样能在他地东平形同割据。两相比较,我实在是为夏家不值啊……要我说,他家这镇守东平之职,该由夏老将军来做才对!”

周围众人无不发怔,严忠范更是声音都卡壳了。

夏富脸色一变,这可是大不敬地言语啊,放了朝堂上,还不被御史参一个谋逆?

可是,可是,这说地也有理啊,朝廷确实是刻薄了些……等等,由我爹来镇守东平,这怎么可……等等,要是我爹来地话,那他百年之后,岂不是我……

这位军二代陷入沉思,呼吸渐渐粗重起来。

看到他地样子,谢光明心知有戏,于是趁热打铁地做出一副恍然大悟地样子,“失控”地提高了音量:“对啊!有何不可!天下明眼人这么多,说不定等信息传回临安,隔日就有志士奔走呼号呢?”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