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朝廷盛情招待金使,还要派蔡仍带金使去大宋第一楼樊楼看看,蔡京立即拖着年迈的身体进宫求见赵佶。
赵佶不明所以,不知道蔡京怎么会突然进宫,但他还是在第一时间就将他曾经最依仗的重臣请了进来。
蔡京进入大殿之后,赵佶很快就发现蔡京的腿脚越发的不利索了,便叫小太监拿来了一张椅子给蔡京。
蔡京对此千恩万谢。
等蔡京坐下了之后,赵佶主动问道:“不知老爱卿进宫,所为何事?”
蔡京站起身,道:“祖宗之时,对待外国使者礼节都很讲究,很有分寸,从不示以华奢,以防激起其贪欲之心。而今,王太宰竟然盛情招待金使,还要带金使去樊楼。如此下去,国事堪忧啊!老臣冒死进谏,请陛下切莫用佞臣处置军国之大事啊。”
言毕,蔡京就跪了下去,同时老泪纵横。
蔡京这番话,让赵佶意识到他可能犯了一个大忌。
可是——
赵良嗣已经通知金使了,今夜蔡仍就会陪他们上樊楼,木已成舟,已无法挽回,只能引以为戒,下不为例。
赵佶说:“蔡太师言之有理,朕知道,这件事他们办得不甚妥当,对金使礼节过度,超出常规,过犹不及,必有危害。”
蔡京可以说是看着赵佶成长起来的,对赵佶太了解了,知道赵佶既然说出这样的话,那这件事就断无更改的可能了。
这让已经无权无势的蔡京,有些无可奈何!
蔡京只站了一小会,双腿就抖得非常厉害。
赵佶见状,道:“老爱卿腿脚不好,无需多礼,有事坐着说就行。”
蔡京感动得又要下跪谢恩,被赵佶一把拉住。
赵佶说:“我们不仅是君臣,还是姻亲之家,你我对坐,也属合情合理。”
蔡京说:“陛下,在这大殿之上,只有君臣,没有其它,陛下可怜老臣垂死之躯,洪恩赐坐,老臣感激不尽。”
赵佶说:“老爱卿虽已致仕,还依然心忧天下,惦念国事,朕很感动。接待金使之事,朕已明白分寸,请太师勿念。太师毕竟已年近耄耋,今后还是少操劳多保养,颐养天年为好。”
赵佶话头一转,又道:“对了,老爱卿可知茂德和鞗儿那孩子之间出了什么事吗?为何她也跟着崇德和洵德胡闹?”
赵佶说起这事,蔡京也是苦笑不已,他道:“也不知怎么了,帝姬自从十一个月前离家搬到大相国寺后面居住之后,就再也不回来了,老臣曾问过犬子哪里得罪帝姬了,可犬子说他与帝姬一直相敬如宾并没有得罪帝姬的地方,可帝姬就是躲着不见他,后来老臣又让小妾桃红去找了帝姬几次,可她连帝姬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帝姬的侍女给打发回来了。”
赵福金长得天姿国色,温柔娴淑,是赵佶一大群女儿中最漂亮的一个,赵佶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女儿。
蔡鞗小伙子文质彬彬,才华出众,时任宣和殿待制,他热爱书法绘画,很得赵佶喜欢。
赵佶本以为,这是一段天作之合。
没事到,他们走到一起,才一年多时间,就出了这样的事。
赵佶也是头疼不已!
过了一会,赵佶道:“那等朕忙过这段时间之后,将茂德找来问问吧。”
蔡京跟赵佶聊了很久,才辞别赵佶回到家中。
刚一到家,蔡京就将蔡绦叫来,让他去请蔡仍。
蔡仍与蔡京一家的关系一直不错,时不时的就跑来鸣銮堂蹭饭,与蔡绦的关系更好,蔡绦没事的时候就会跑去蔡仍那里转转。
蔡京乐于见此,并隐隐将蔡仍一党划入了他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这也是蔡京最近又活跃起来了的原因之一。
虽然已经七十大多快八十了,但蔡京复相的心思一直都没有死,他觉得,他虽然年纪不小,但完全还能再当十年宰相。
如今有了蔡仍的支援,蔡京觉得他已经有了复相的实力。
只不过——
蔡仍和王黼都是支持收复燕云的,而蔡京是反对收复燕云的。
这使得蔡仍和蔡京没能完全联合在一起。
但是——
因为蔡仍的权柄越来越重,因为蔡京手上还有大把人才资源,因为双方是亲属关系,双方的关系还是很密切,嗯……也可以说,蔡京一直在极力拉拢蔡仍。
为此,在蔡仍招揽文官、文人一事上,蔡京本人和蔡京一党贡献不少。
虽说晚上还有要事,但得知蔡京要见自己,蔡仍还是在第一时间过来了。
一见面,蔡仍就亲热的说道:“大伯,您有事找我?”
蔡京笑说:“陪我下一盘吧。”
蔡仍笑道:“正好,小侄的棋瘾也犯了。”
侍女拿来棋盘、棋子。
猜子。
蔡仍执白先行。
蔡仍干净利索的放了一子。
蔡京见状,也慢慢放下了一子。
如此你一子我一子大概下了十几手,蔡京道:“晚上去樊楼招待金使?”
蔡仍下了一子,道:“朝廷希望我震慑一下金使,免得他们得寸进尺。”
蔡京道:“王黼这步走得是对的,既然已经激起了盟友的贪欲之心,就要向盟友展示强大的武力,让他们即使蠢蠢欲动也不敢轻举妄动。”
两人又下了一会,蔡京道:“还要跟童贯继续争下去吗?”
蔡仍的政治敏感度很高,再说蔡仍养了李纲、李光等一大批优秀的幕僚也不是白养的。
关键是,蔡仍手上的几个情报部门也不是白建立的。
虽然蔡仍还不知道童贯和赵佶前两日深入灵魂的交谈,但蔡仍安插在童贯身边的密探,却已经将童贯的幕僚给童贯出的主意汇报给了蔡仍,换而言之,蔡仍其实是隐隐约约知道童贯要出什么牌的,甚至隐隐约约知道童贯要对付自己部分策略。
不得不说,虽然蔡仍这两三年跑得已经够快的了,可他的底蕴还是远远无法挑战童贯,要不是出了方腊起义折了近半西军和胜捷军一事打了童贯一个措手不及,他甚至连跟童贯叫板的资格都没有。
更关键的是,童贯有两个蔡仍永远也无法匹敌的优势——老和是个太监。
老就不说了,这是蔡仍怎么都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至于太监,蔡仍总不能为了跟童贯争,而自宫吧?
可虽然已经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可能争不过童贯了,但蔡仍还是坚定的下了一子,道:“争。”
蔡京什么都没再说,只是继续跟蔡仍下棋。
下着下着,蔡仍沉思的时间越来越多,反观蔡京,依旧是从容不迫。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蔡京故意布局。
棋到中盘的时候,黑白子的态势竟然与现在蔡仍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
蔡仍见状,固执的操控着自己的白子一直往左边杀,希望能杀出重围,然后跟远处自己已经布下多时的一片白子连接到一起,之后一举灭掉蔡京的黑子。
可蔡京却一边固若磐石的堵住蔡仍左边的白龙、一边在右边寻找着蔡仍的弱点又稳又狠的撕咬着。
厮杀了好一会,蔡仍终于冲出了蔡京的包围如愿以偿的跟远处自己已经布下多时的一片白子连到了一起。
可蔡仍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输了——就在蔡仍不顾一切的往前冲的时候,蔡京已经无声无息的将他杀得片甲不留。
蔡仍看着棋盘久久不语。
不知多久过后,蔡京的声音响起:“知道你为什么会输吗?”
蔡仍抬起头看向蔡京,道:“请大伯指教。”
蔡京道:“欲成大事者,必须牢记四个字。”
蔡仍问:“哪四个字?”
蔡京一字一顿,道:“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
蔡仍如梦惊醒!
是了。
一直以来,在蔡仍的心中,赵佶、赵桓父子都是昏庸无能的,赵宋是必亡的,他如果不出手,靖康之耻是必然要发生的。
可现在一想,如果不是赵宋在收复燕云的过程当中,赵佶君臣屡屡出错,如果赵佶不是将皇位传给蠢笨如猪的赵桓,如果不是在金人南下的过程当中赵桓总是战和摇摆不定,北宋能灭亡吗?
蔡仍尽量压下自己对北宋的偏见,然后尽量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
结果,蔡仍很轻易的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北宋不该亡,至少不会这么快亡,也不会亡得这么耻辱。
实话实说,虽然这些年来赵佶没轻折腾,可赵宋一朝的底蕴实在是太过深厚了,深厚到,除非赵佶君臣像历史上那样在收复燕云的过程当中不断犯错、赵桓像历史上那样在匆匆忙忙接替子赵佶的皇位之后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均不采纳而一些重要的误国之谋却又全都采纳,刚刚完成蛇吞象将辽国灭掉的金国根本就灭不了赵宋。
毕竟,历史上,金人南下的最初目的,也只不过就是因为赵宋屡屡说话不算数又总在其背后搞搞小动作而想给赵宋点教训,他们最远大的目标也只不过就是跟赵宋划黄河而治,后来过黄河,也只不过就是想来耀武扬威一下,打的主意是抢点就走。
是赵桓昏招连出,才逼得金人打到东京汴梁城下,才让金人梦幻一般的打破了汴梁城的外城,然后兵不血刃的完成了靖康之耻。
而如果赵佶和赵桓不像历史上那样昏招连出,哪怕他们只在几次重大的决策中幡然醒悟,那赵宋可能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以靖康之耻的形势灭亡了。
那……如果赵宋不那么亡,自己怎么取它而代之,天下人能认可自己这个曾经赵宋的臣子当他们的新皇帝吗?
逆势而为,我蔡仍能推翻赵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