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冕唐皇  0476 十道使者,保三争四

类别: 历史 | 两晋隋唐 | 冠冕唐皇 | 衣冠正伦   作者:衣冠正伦  书名:冠冕唐皇  更新时间:2020-07-07
 
尽管侍卫入内告知,但李潼还是没有接见那些人。不用细想也能猜到,这些人肯定没有什么要紧事情,否则自有别的渠道来见,也不必挤在玄武门求见。

再者,他虽然年少体壮,但也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事发之前的紧张筹备,事发过程中的如履薄冰,到现在尽管已经事定,但仍然不敢松懈,又哪有太多精力去听那些可有可无的彩虹屁。

所以他在衙堂等到麹崇裕清晨赶来接班,又入内堂看了一看、得知郭达伤情已经初步稳定,这才安心的在就近一处闲苑入住休息。

这一觉睡醒,已经到了午后。当李潼醒来时,便被告知南省杨再思、王方庆并姚元崇等已经在玄武城里等候了将近一个时辰。

起床简单洗漱之后,李潼草草用过一些餐食果腹,然后便又赶到玄武城去接见杨再思等人。

“卑职等奉监国皇嗣命,特携今日政事堂事程入告代王殿下!”

眼见代王登堂,杨再思便在席中一跃而起,箭步冲出,弯腰趋行至前禀告道。

看到杨再思这模样,李潼也不免叹息一声,人对自身的定位真是直接影响到日常的行为啊。

杨再思能力不差,虽然没有什么大政治家的风骨与才能,但处理各种政令事务也都能做到信手拈来、算是熟能生巧。甚至就连李潼此前刚刚进入鸾台时,在处理起衙堂事务来,都要向杨再思多做请教。

但这家伙偏偏就是一副腰骨酥软的做派,也真是让人有些怒其不争。

“皇嗣监国,堂务直禀,有在朝诸公集思广益,我只是一个专督营务的将领,实在不好频作参议过问。”

口中虽然这么客气着,但李潼还是顺手接过了杨再思呈上来记录着政事堂各种事则的籍册,持卷在手细阅起来。眼下可不是什么发扬风格、作态避嫌的时刻,政事堂所出政令,事无巨细他都有必要了解一番。

昨日皇嗣等抵达上阳宫后,也并没有就此散去,在李昭德的主持下议事直至深夜,在京诸司四品以上俱都有份参与,所制定的政令在今日清晨开始也都陆续颁行。

其中最高级别的一个,还是有关皇嗣监国事宜,此前只是以书令告知南省要司。

但这么大的事情还是要有相应的礼节配合,一系列祭天祀祖的典礼已经在营张,但安排最靠前的也要到十一月中旬,毕竟要留下一个缓冲期来恢复整个神都的秩序。

负责典礼编拟的,乃是新任宰相、春官尚书欧阳通。

李潼想了想之后,针对此事说道:“皇嗣重回人间,监国布政,这是社稷大喜、家国幸事,诸典礼事宜,决不可草草就之。毕竟板荡并非短时,由乱入治,唯祀唯礼,可彰德威。欧公道德仁长,负责此事,诚是得人,但难免会有简陋之士指其繁琐,杨相公还是要稍作助言。”

“卑职明白、明白的!”

杨再思闻言后便连连点头,并继续说道:“其实昨夜在议,便已经有人言是国事久乱,度支亏空,需要从宜从简。但如此家国大事,怎么能草率行之!”

听到杨再思对自己的意思领会很到位,李潼满意的点点头。接下来典礼庄重不庄重,他并不在意,也并不打算参加。

如果他跟他四叔出现在同一典礼场合,肯定会有一个明显的上下分别,这不免会让一些观念直入人心。与其跟着耍猴戏,不如早早前往西京布置各类事务,给安西军营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已应对接下来会有的战事。

跟一系列典礼向搭配的,便是以宰相李昭德领衔,分遣十道使者宣抚诸道,告变宣令、抚慰地方。

这也属于常规的操作,毕竟神都城里发生这么大的大事,眼下的技术条件又不能支持武则天通电下野,所以也就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将朝廷的变化传达到地方,告诉大家又变天了。

看到这一桩事则,李潼便打起了精神。在通讯条件和交通条件都不发达的古代,这种派遣时节的方式是朝廷对地方施加影响的最直接方法,同时也是李潼比较关注的一件事情。

此前外州诸众不是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吗,现在就是刷存在感的一个好机会,拿下几个使者的位置,让外州这些官员们知道李家有代王,能够力挽天倾,促成政归唐家。

这一桩事则里,初步罗列了三十多名官员,接下来肯定还要做更加正规、严格的挑选。李潼对此倒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心里初步计划是保三争四。

这其中作为漕运改革核心的江南道是必须要争取到的,否则他对漕运的掌控力只是一句笑谈。当然政事堂肯定也会有这个默契,江南道一个席位是没有什么悬念的,除非想翻脸。

江汉所在的山南道,这是他给自己选定的一个备选路线,此前也跟王方庆商量过,准备让王方庆前往。王方庆如今已经是文昌左丞,放弃这样的高位、以使者的身份前往,朝廷肯定也是乐见其成。

毕竟李潼嫡系槛当大任者本就不多,没有了一个王方庆,这会让他接下来在南省的渗透力直线降低。当然,若仅仅只是确保锁定这个席位,便放弃文昌左丞这样一个高位,还是有些可惜。

但山南道在天下十道中有些特殊,那就是幽禁庐陵王的房州,也位于山南道。关于庐陵王李显该要如何处理,眼下实在是太敏感,所以朝中群臣也都极有默契的避开这个话题。

因为有着房州的存在,所以由王方庆这个都省高官亲自前往,也是说得过去。毕竟谁也不能保证,靠近房州区域会不会有人犯了邪,得知神都发生政变后拥戴李显归都争夺大统。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是需要一个资望深厚的大臣亲自前往,能够根据情况及时定乱。王方庆以使者名义出都入境之后,李潼便打算给他争取荆州长史,直接留任。

如果朝廷不答应,那也很简单,直接提议迎回庐陵王,一家人就是要齐齐整整,我不忍心看我三叔还在山南受苦!这样一根搅屎棍,当然要物尽其用,你们恶心我,我就把他弄回来,大家一起恶心。

当然,朝内也不乏高瞻远瞩、见微知著之士,可能不会答应王方庆前往山南道。

但李潼还有奶奶啊,他奶奶对他三叔还挺有感情,李潼眼下跟他三叔也没啥直接冲突,用他的人怎么着都比朝廷另外派人靠谱一些。

有了他奶奶的支持,再加上王方庆这么大的牺牲,朝廷如果还不答应,那就是在刻意找事了。

至于第三个选择,就是河东道。这一个席位李潼也有把握,那是因为薛怀义还率远征大军在外溜达呢,如果知道了都内的消息,谁也不知这和尚会撒出什么野来。

李潼所担任的都畿道大总管,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要防备薛怀义这一支征师回攻神都。你们还要让我打仗,还不准备让我派人出去吹牛逼,这叫人干的事?

争取河东道这个席位,既能料敌先机,还能顺势联系并州的武攸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将如今已经在掌握的一部分钱粮调往河东,继而运入关中,给李潼接下来在关中的行动打下一个物质基础。

毕竟如今的关中已经渐渐褪去昔年天府之国的风采,由于府兵制的崩溃、也让军户这一基础的生产单位遭到严重的破坏。

李潼前往关中,是为了回归祖地、回血蓄能,可不是要让人瓮中捉鳖,当然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积蓄足够多的钱粮物资,起码要维持到关中需要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只凭杨丽在汴州小打小闹的收粮是远远不足的。

他之所以选在这样一个时机发难,也是因为眼下诸州物资都已经运入神都,正打算过一个肥年呢。

他如今身位都畿道大总管,而且还有薛怀义所率大军这样一个明确的威胁,有充足的理由和权力将神都府库物资搬运出来,进行备战。

这三道使者,是李潼接下来需要经营的局面草图,是必须要争取到的。

当然,他也都有足够的理由去争取,必要时可以让渡出一部分北衙的军权,毕竟他一旦离开神都,己方阵营中也实在没有人能够像他这样完全控制北衙。

李潼初步的计划,是准备让他二兄李守礼进入北衙,兄弟俩左手倒右手,掌握住羽林军一卫并千骑,起码是要保证他奶奶与留在神都的人事安全。

就算李守礼有些不靠谱,但只要搭配一个足够稳重的班底,让这小子天天在衙堂睡觉、得闲打打马球,混日子还是可以的。

至于争四,李潼心里的备选是剑南道或者陇右道。这两道各有各的诉求,但也并不是一定要争取到。就算争取不到,也能通过别的方法弥补,因此需求没有前面三个那样强烈。

事则之中,还有一个跟李潼有关的,那就是以洛州为河南府,由代王担任河南尹。

这看似是继续褒扬他的功劳,给他加一个荣誉大过实际的兼职,跟他都畿道大总管任命略有重合和互补,毕竟都畿道大总管侧重军事层面,而河南尹则偏重于民生政务。

但李潼一眼就看出来,这里边肯定是憋着坏主意,这是已经在为夺他军权留引子了。

毕竟一道大总管只是一个临时的差使,而河南尹却是常设的州牧,如果说薛怀义的威胁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不再成威胁,那么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提出罢免他都畿道大总管的提议,从而将他的覆盖力压缩在洛州一地。

这个法子初时不痛,但刀落下来的时候却狠。洛州京畿所在,水浅王八多,差他一个河南尹?

如此绵里藏针的手段,李潼猜测八成是狄仁杰提出来的。不过他现在也并不打算计较,不应招就是,河南尹他是不会要,但朝廷大可以补偿他一个品秩相近或者职权相类的位置,毕竟他也有人要安排。

至于狄仁杰给他下绊子,等他到了西京,大可以打包将关陇那些玩意儿送来神都,驱虎吞狼,看他们窝里斗,偶尔拉个偏架或者火上浇油,让他们自己内耗去。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