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小军将  第一百五十七章 道忠的烦心事

类别: 历史 | 两晋隋唐 | 东晋小军将 | 秋霜红蜜   作者:秋霜红蜜  书名:东晋小军将  更新时间:2020-10-21
 
谈完了采矿的事,兄弟两个又谈起了畜牧业。

新收入的豫州各郡人口偏少,想要全部把土地耕种起来根本就不可能。刘牢之觉得不如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不但用人少,还可以解决民间和和军方的用马。

胡人占据这片土地的时候,曾经把很多的土地划为牧场,用来放牧。晋国收回来之后,因为缺乏人手,却也没有能力把这些牧场全部变为良田。如果把这些牧场全部利用起来,混杂上刘家圈养牲畜的技术,相信用不了几年,这淮北就会成为一处不错的产马地。

“这些事情,还是你把握吧!”刘义之道,“豫州那些郡县,就先全部交给你打理。真有什么事需要协调的,我会让范尉跟你协商的。”

这次北伐战事之后,刘义之把司州的势力范围暂定为陈留、济阳和东燕一带。即便是如此,比起原先实际控制的荥阳、京县以西,也多出来不少的土地,足够刘义之经营一阵子的了。做产业的事刘牢之做起来轻门熟路,刘义之却难以做到,何况刘义之一时也筹措不出来那么多的钱来做这些事,所以他干脆放手,任由刘牢之施为。

刘牢之答应了下来。他也看得出来,刘义之对于发展豫州这些地方兴趣不大,便索性不再相劝,只等着做出成绩来再说。

刘义之见刘牢之不再谈论政事,便问起了寿春的妻儿。说起来刘义之自从隆和元年(公元362年)北上洛阳以来,便再也没有见过妻儿。

“茹儿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她现在出落得亭亭玉立,很是招人喜欢。景元已经上了两年学了,听老师说他学得很是不错。不学习的时候,景元跟着吕涛学习军中的武艺,已经很有些样子了!每次见了我,就拉着我的手,粘着我说要跟着来洛阳找大兄。”刘牢之笑道。

刘义之听了,又是高兴,又是难过:“为兄走的时候,景元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孩,如今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也不知道这两个孩子,现在还能不能认识我!”

刘牢之笑道:“以前大兄初来洛阳,兵少将寡,无法保证能守住洛阳,所以把家人留在了寿春。现在咱们的兵力足够守住洛阳,大兄何不把嫂嫂和两个孩子都接来,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不好过这样分隔两地?”

“对呀!”刘义之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大声道,“是该把她们都接过来了!我这就写信给孟氏,让她提前做好准备!等寿春船队北上的时候,正好跟着一起过来!”

刘牢之笑道:“大兄太心急了!现在天气已冷,并不适合远行。等明年春暖花开,小弟再派人去接她们也不迟!”

刘义之这才省悟过来,连连叹了几口气。

兄弟两个说得有些累了,便招呼士兵们准备饭菜。沈劲

率部曲走了之后,整个金镛城里,就剩下刘义之的一百士兵和刘牢之带来的百十个侍从,有些空荡荡的。两人都不是讲究排场的人,就着军中的饭菜,一起谈起了整个防区的部署问题。

刘义之叹道:“当年为兄带着一千二百子弟兵北上洛阳,心中豪情万丈,想要立一番基业。那时候虽然兵马少,战斗力却强,每日也能睡得安稳。现在身为司州都督,麾下两万多人,却没有哪一支队伍能称之为子弟兵了!每每安排兵马戍守,都要考虑再三。”

这就是刘义之的无奈了。当初他从寿春带来的那些子弟兵,随着战事的不断进行,除了牺牲的,剩下的基本上都被提了军官,分别安插到了各支部队里面了。刘义之无法从晋国本土及时地补充士卒,所以他手里现在根本就没有一支真正的子弟兵。

刘牢之笑道:“大兄这个想法可不对啊!不管是来自哪里的兵,只要到了咱们的麾下,就应该一视同仁才是。唯有如此,大兄才能把手里的这些军队掌握在手里。”

刘义之苦笑道:“为兄也是这么做得。军中的升迁不看出身,不问出处,只看历次作战的功绩。只是一到了关键的时候,总还是渴望着有一支能够绝对信任的队伍在手边。”

刘牢之摇了摇头:“大兄,人心是不可测的。没有谁是可以绝对信任的!当年沈士居落难,逃到自己的亲信吴儒家中,却被其所害。沈士居能把性命托付给吴儒,说明他对吴儒是很信任的。但是吴儒眼里,看中的却是朝廷的封赏!不是小弟信口乱说,大兄现在看手下的这些军主们,肯定个个都是忠勇之士。因为现在大兄位高权重,如日中天,这些军将在大兄面前,自然是衷心耿耿的样子。只有大兄遇到危难的时候,尤其是已经无法登上高位的时候,这些人的真面目才会暴露出来!”

刘义之听了,神情更是落寞。

刘牢之笑道:“这就是了!既然我们做得没有错处,大兄又何必如此忧心呢!大兄要做得,就是采取一些措施,不让这些心思各异的人,有机会给我们带来破坏!只要大兄始终保持着强势,你手下的这些将士,就永远都是忠勇的战士!”

刘义之哈哈大笑:“阿全说得不错!”

“现在大战方歇,燕国和秦国都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大兄何不趁此机会,在治下的军队和百姓之中,遴选亲兵,也让各地的百姓都能看到大兄宽广的心胸?”刘牢之建议道。0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