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山里的树叶都开始发黄,有些树的树叶都掉的差不多了。日头还是很猛烈,一丝风都没有,只把人热得要虚脱一般。偏偏在这山里,晚上又冷得很,住在帐篷里也能感受到凉意。韩粟看着身后长长的马队,心里暗暗咒骂了几句。
从南召进入伏牛山已经八天了,每日里风餐露宿,他这小身板实在是有些吃不消。不过再往后看看,用肩膀挑着满满一担子货物的挑工们,那脚像是拖在地上走一般,重重地货物随着他们的步子上下起复着,小小的扁担看起来随时都要折掉的样子;后面的马队,几乎每一匹都背负着满满当当的货物,只有三十几骑的护卫是骑在马上的。看着每个人都在吃力地走着,韩粟突然觉得自己没那么累了,只不过,心里还是有一个念头不断地涌起:“这掌柜的当得真不容易啊!”
他家本是刘家在芜湖招募的流民,在第一农庄做个庄客。因刘家生意扩大,需要增加人手,他被掌柜的胡风招募进了一品汇做了学徒。因他小时候读过几天书,做事扎实,人又机灵,很被掌柜的看重,这几年下来,他一步步从学徒到帐房,最后被荣升一品汇总号主管的胡风派到了襄阳,开办一品汇的分号。整整一年的功夫,襄阳一品汇从无到有,成为了襄阳城里最大的商号。不止如此,他还建立了一支两百余人的商队。
“掌柜的真是高瞻远瞩,说洛阳的商路可能会断,就真的断了。”
自从到了襄阳,胡风就不断地催促韩粟探寻雉城(南召西南)到陆浑的道路。这一路全部穿行在伏牛山中,光探察这条商路就足足花了韩粟半年多的时间,若不是找了几个好向导,想要从这山里面出去可着实不容易。往洛阳易货是刘家自己家的买卖,虽然未必能赚到多少钱,却是韩粟在襄阳的首要任务。
除了从雉城到陆浑的商路,胡风还给韩粟安排了一个商路:从南阳经武关到上洛郡。这条商路直到秦国,一品汇在那里没有基础,还是要先到洛阳与刘越商议如何接头的事。
韩粟不明白的是,这两条商路的起点都是在南阳郡的宛城,为什么一品汇的店铺却要设置在襄阳。而且胡风明确规定,襄阳商队在南阳的栈点,不许设置在宛城城内,只能在城外。
韩粟摇了摇头,不去想这些令他疑惑的事。他往前快走了两步,赶上了在前面引路的向导费易,问道:“老费,你走对了吗,怎么还没到陆浑?”
费易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常年的挑夫,以前走过几次从雉城到陆浑的山路,被韩粟聘到了一品汇,专门做了这条商路的向导。探查商路的时候,就是费易带着几个人来会确定的。
看到韩粟有些着急,费易连忙道:“掌柜的放心,错不了,这条路这半年小的走了好几个来回了!因是商队拉的货物多,行走的慢了些,再有半天功夫,就可以到陆浑了!”
韩粟无奈,只得挥手让费易继续前行。
商队的护卫队长曲宽看韩粟有些着急了,连忙安慰道:“韩掌柜的,莫要心急,走得累了不妨骑着马前行,好歹省些力气!”
韩粟虽然出身不高,这些年跟着胡风经商,出门在外却不是坐船就是乘坐马车,骑术实在是拿不出手来。从雉城离开的时候,韩粟尚能骑在马上缓缓跟着,一进山去,山路崎岖,他就不敢再骑马了。他瞪了曲宽一眼,没好气地道:“某的骑术不好,就不在这山路上冒险了!你们都当心些,这路又陡又滑,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呢!”
骑着马的众侍卫听了,哈哈大笑。
其中一个侍卫大声道:“路过景室山的时候,我们向老君祈过福了。有老君保佑,我们自能逢凶化吉!”
景室山就是后来的老君山,传说“太上老君”李耳曾在此修行。
韩粟撇了撇嘴,没说什么。
曲宽何尝不知道韩粟不敢骑马,故意这么说,不过是为了逗个乐子罢了。否则在这山里转来转去的,实在没什么意思。
众人嬉笑了一会儿,曲宽对韩粟正色道:“韩掌柜的,以后若是常走这条路,该当提前选好宿营的地方才是。都像这次这样临时其意,甚是不便!”
韩粟点了点头,叹道:“某也正有此意。只是山间人烟稀少,想要选落脚的地方可着实不易。还是等到了洛阳之后,跟刘参军他们好好商量一下。”
曲宽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叹道:“说起来,刘参军在滨江茶楼虽然风光,却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商贾。如今虽然还是行商贾事,却是已经有了官身的人了!听说现在愈发不得了了,手下管着一两千人,着实风光!”
韩粟也不禁向往。当年刘越刘家郎君撸了滨江茶楼管事之职,发送军前效力,大家都以为他要就此沉沦。哪知道他竟然能在秦国做起了大生意,还有了官身,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似韩粟这等人,早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在商场上纵横驰骋,赚些钱财,固然快意;心里真正念着的,却还是想披一身官衣,成为人上人。
“刘君平毕竟是刘家的子弟,不是我们这些流民人家可比的。”
曲宽摇了摇头:“韩掌柜的也不用妄自菲薄。观郎君用人,也算得上是唯才是举了,现在一品汇书社的印书师傅们,已经有不少人到河南郡还有安丰郡出仕了。现在各地想要到一品汇书社做工的,犹如过江之鲫。等郎君出仕之后,肯定不会忘了这些和他一起创业的人!”
韩粟却是知道其中难处的,他叹了口气,说道:“但愿如此吧!”
两人说话的功夫,商队有走出去不少路去,费易从前面回来,对韩粟道:“掌柜的,过了前面的山口,就可以看见陆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