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剧情讨论
商量好电影取景地之后,张伟和李准拿出了他们各自写好的最新一版剧本,办公室内众人又开始就电影剧情展开了讨论。
小说中哪些情节能拍,哪些情节要放弃,必须先确定下来。
一来是因为电影时长有限,在拍摄时导演必须对小说的内容有所取舍;二来是因为小说已经出版一年多的时间了,社会上,媒体上,专家们对于小说的剧情有很多的讨论,赞赏者有之,质疑声也是不断,电影必须要对这些质疑之处有所交代。
粗略的看了下张伟的剧本之后,谢缙说道:“小张,我最近在和李准商量剧本时发现有一些细节需要向您请教。”
张伟说道:“谢导,有什么问题,您只管问。”
谢缙说道:“现在有争议的地方有几处,其中之一就是小说里面赵蒙生以身趟地雷的情节,我知道这是战场上面真实发生的,但是在小说发表的时候就有某些读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很难想象这种情况真实存在,小说是夸大了英雄形象,因此我想知道更多的细节,在电影拍摄的时候可以把握好分寸。”
张伟向李准问道:“李作家,你去我们那采访的时候,应该有问过士兵们这件事情吧?”
李准说道:“恩,当时在232高地上面有很多二连的官兵都看到了这一幕,所以我很佩服小张你啊,不愧是战斗英雄。”
张伟说道:“在军人眼中,上级布置的任务就是最高指令,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必须完成。其实在这次战争中,趟地雷这种事情在参战的其他部队也出现过,敌人在边境地区的工事都是经营多年,很多地区都布置有雷区,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在那种情况下华国军人都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
张伟想了想,继续说道:“谢导演,你完全按照小说去拍摄就可以,我记得当时我们那场战斗是有影像资料的,军区战场摄制小组有拍摄到整个战斗的过程。”
边境战争中我军摄制了大量的战场资料,为后来的军队训练提供了十分有效的经验。
谢缙高兴地说道:“是么?那太好了。”
张伟建议道:“谢导演,当时我们军区组织了好几支摄制组随部队行动,拍摄了大量的战场资料,用以发现军队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建议我们可以从中截取出一些真实的战斗场面,把它放在电影片尾的字幕中播放。”
谢缙想了想,说道:“这是个好主意,回头我就和蓉城军区联系。”
这时李准也说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那两颗哑弹的,我前段时间去部队采访了几个军工专家,他们说前些年虽然生产比较混乱,但是军工企业的生产还是有保证的,弹药管理也十分科学严谨,在以前的演习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因此不可能出现这种哑弹的情况。”
张伟听了十分气愤,真该让这些所谓的专家到战场上面去看一看,他解释道:“这种事情在战场上面很普遍,我们军长在和我谈话的时候就提到过,军区事后统计这次战争中因为军械故障导致的伤亡有上百人之多,13军的一个步兵连在攻打谷珊的时候,所有参战的重武器全都发生故障,两挺营属7.67毫米重机枪同时哑火,82毫米无坐力炮和69式40火箭筒攻击敌军地堡时发生哑弹,造成了多次战场险情。”
张伟说道:“这些惨痛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军工领域从研究到生产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踏踏实实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想电影里面还是要保留这个剧情,也算是一个警醒吧。”
李准说道:“恩,好的,那我看这个剧情要保留。”
谢缙又说道:“最后还有一个小细节,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在电影里面要重点展现的,你们在编写剧本时一定要突出出来。”
张伟问道:“哪个细节?”
谢缙回答道:“就是那一张欠账单,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把这件小道具拍出历史感来。”
李准不解的问道:“老谢,什么叫历史感?”
谢缙思考了一阵,回答道:“历史感就是再过20年,假如还有农村兵揣着一大把欠账单来打仗,那我们就没希望了!”
张伟仔细回味着这句话,半晌才说道:“谢导,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就凭这句话,我坚持找你做导演就没错。”
张伟是早晨下的火车,一到魔都就被拉来电影厂讨论剧本,众人在厂长办公室内商量了足足一整天,连午饭都是在办公室内解决的,到了晚上才总算确定下电影的剧情框架,当然细节还需要他和李准再精心雕琢。
张伟不禁为这个时代电影人严谨的工作态度所折服,大家针对每个细节都抱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去反复推敲。
这还是在自己原著的基础上面进行改编,前前后后就已经准备了大半年了,要是原创剧本估计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