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通往长安的官道上,一群数千人的行进队伍,缓缓的向西走着。
沿途也有不少流民朝着长安附近聚拢过去。
当年李傕郭汜在长安祸乱的时候,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背井离乡。许多地方也变成百里无人烟的荒芜之地。
而随着贾穆正式督领关中开始,整个雍凉之地也将逐渐向稳定的态势发展,百姓们渐渐开始安居乐业。
毕竟贾穆手上不仅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还逐渐组成了庞大的政治系统,这样的条件就足以保障整个关中,平稳迅速的恢复起来。
有杨家的支持,贾穆政权的稳定性,将会愈发稳固。所以沿途也就不断有流民重新返回长安,准备耕作,重新安定下来。
贾穆心里极其清楚,这个时代,只有足够的人口才是发展和后期争霸的更本。
拥有人力就可以大量开垦,荒地变成农田后,粮食的储存就可以不断积累。粮食不断积累后,政权本身积攒下的财富就可以扩充兵员。
而兵士强大之后,又会反哺巩固政权的稳定。这是一个循环长久的发展链。
所以接下来这个阶段,贾穆的重心都在关中地区,尽快将八百里秦川恢复成当初的天府之国的模样。
既然从华阴出来,自然是贾穆已经在华阴有了决断了。
将妻子杨婉兮从华阴带出,贾穆这个贾家的一部分最终选择了在长安定居。
之前从长安带出来的人,除了郝昭继续回到潼关,其余人都随着队伍一起去了长安。
至于贾诩,依照最后商议的决定,带上了贾玑一起去了宛城。
贾氏则被贾穆奉养着,一起去了长安。
贾穆并没有询问贾诩为什么不回关中帮助自己,或许他认为在外面,才能够给贾穆提供更多的帮助。
智者毕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若真让贾诩和贾穆一起待在长安,参与他的每一项决定,或许贾穆还会有些不适应。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双方都默契的尽量回避掉了。而贾诩的选择,却使得当日书房内父子三人的谈话中,贾访更加倾向于贾穆。
或许贾诩也被贾穆的一番话绕住了,他也需要点事情自我好好捋一捋。
当日书房,贾诩与贾穆谈到今后打算的话题后,贾穆就直接将他对今后半年甚至数年的判断,囫囵说了出来。
天子车架如今在安邑,河内张杨奉命在修缮洛阳,待洛阳修缮完毕后,天子必将领诸将重新回到洛阳皇宫。
贾诩原本就是基于这一点,他觉得天子可能今后就在洛阳成了摆设。各州郡的诸侯,原先该如何混战,今后还是如何混战。
形势会回到昔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时代。
而贾穆却直接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题抛出来。
并不继续没有想到控制朝廷,而是他从之前,董卓、李傕的前车之鉴中判断出来,西凉人挟天子是没办法令诸侯的。
但贾穆却给了他一个胆大的推测,若是天子车架被曹操劫持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曹操为人贾诩亦是知晓,颇有雄才,亦是能臣。如今在兖州之地,也是风声水起,虽然当年是附从袁绍而起,但如今其麾下名臣谋士,贤良已经有与袁绍相持的趋势了。
在如今这个乱世,但凡一个割据一方的雄主,又怎会永远甘心从为人后呢。
因此,在贾穆的推测中,曹操必定会将天子捏在手中,以大义之名去攻伐周边小势力。
比如徐州吕布、荆州刘表、豫州袁术等。来扩大他的势力。
否则,曹操最终也只能被急速扩大的袁绍势力吞并。
贾穆的一番话,直接是让贾诩陷入了沉思,那一刻,以他的才智,绝对看出了若按照这种情形发展下去的话,曹操势力将会进步的多迅速。
而贾穆则只能困在关中,永远出不去。
因此对于贾穆之后提出的一个想法,贾诩沉默了很久很久,终究也并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而是让他们自己决定。
之后,父子三人便各自收拾了家当,从华阴城内撤了出去。
贾家撤出华阴城的消息,也同样惊动了华阴的世家们。对于这个众世家并没有多说什么,其实他们都清楚,华阴终究还是杨家的自留地。
即便昔日段煨在华阴驻守了那么久,也始终都没有以兵势控城,彻底颠覆华阴。
那么乱到如今的杨家女婿,贾穆自然也不会那么做了。
所以,在华阴官吏和部分上层开来,贾穆这算是主动退出了。
对于这些,贾穆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理会。
他在思考接下来对付凉州,蜀中,以及何东的安排。
当初之所以选择关中,是因为三辅势力凌乱,并没有一个强势的诸侯镇压。他有机会从中取利,而如今三辅已定。
他要面对的就是凉州两个,多年的老狐狸,他还是需要小心对待的。
而且贾穆当初对于河东平原其实也是有所觊觎的,司隶之地,河东、河内平原也是相当肥沃的。
当日贾诩对于河东的事情,就曾建议过,直接发兵往跨过大河,将河东的天子车架再次接回长安。
这个提议贾穆之前就想到过,这样会直接避免后面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发生。
可又如之前贾诩所顾虑的,凉州系势力控制天子之后,山东诸侯的排斥是很大的。
而且如今贾穆的麾下还并没有形成同曹操一样的成熟运作体系,这样当朝廷掌控在自己手上的时候。
贾穆恐怕不仅能效法曹操把控朝廷,还很有可能同董卓一样,被朝廷潜伏的遗老给反噬了。
于是,经历过长久的深思熟虑,贾穆索性决定来一个更复古的方式。
直接让汉天子成为真正的共主!
继续保留汉室的朝廷,在洛阳,贾穆届时会派兵往洛阳,击退曹操的兵马,将朝廷把控在手中。
但贾穆本人并不会在洛阳,而是驻守长安防备西凉贼寇。
于是汉天子刘协依旧是这大汉天下的天子,依旧可以发号施令,但天下有多少人会听他的就随他去了。
至少这样,曹操是再也无法将朝廷把控在手中,从而以汉室的残余名望,不断吸纳大量的人才投效。
其实以曹操原本的声望是很难与袁绍相比的,就因为后期手中握着天子,才让他有源源不断的贤才流入。
即使这其中有大部分起初是心向汉室的,但随着他们吃着曹家的俸禄越来越久,他们也终将是受了曹家的恩情。
他袁绍之所能声望盖过曹操,也不就是因为昔年,袁家为三公时,幕府征辟了许多门生故吏,而这些人则渐渐才衍生出如今袁家兄弟麾下海量的人才资源。
所以贾穆的想法就是将汉室朝廷在洛阳重新建立起来,然后通过太尉杨彪这样的人,来间接把控朝廷。
还可以将贾诩召回朝堂,重新委任以尚书台的工作,以确保自己无后顾之忧。
在长安贾穆届时则可以领将军,开府。收拢人才。
这样,贾穆既可以享受把控皇权带来的便利,又使得山东群雄没有办法名正言顺的对他进行征讨。
任凭将来各方诸侯发展成怎样的一方势力,只要没有正当的名义都很难对另一方发动攻击。
历史上,曹操前期攻徐州是借口陶谦杀了父亲,攻袁术是因为他僭越。甚至袁绍在占据河北四州之后,攻打曹操的时候,也是借衣带诏之名发动的。
所以没有大义,很难开启战端,使麾下用命!
至于后来,刘协想要掌控朝堂,或者其他派系渗入朝廷多的,产生斗争拉锯。
那贾穆就更加不用管了,他出在的关中之地,周边本就没有什么强敌。若届时,公共朝廷内袁绍与曹操的人,产生拉锯。
最终爆发战争也还是他们两个而已,和贾穆又有什么关系。
这个想法也是经过了很多天,才在他的脑袋里逐渐成型的。汉朝廷还在,但已经是共主,或许朝廷能掌控的也就洛阳了。
至于其他地方,贾穆相信,即便他听从朝廷的,袁绍与曹操甚至孙权都不会听朝廷的。
贾穆心知肚明。
华阴往长安的路程并没有多远,中间也没有耽搁,并且各城池还提供了补给。
所以安全抵达长安后,贾穆简单的安排了一下家眷后。
便直接率领众人往将军府的前堂议事了。
如今贾穆作为朝廷的官员,在长安众公卿将军官邸里,自然也有他一个。
贾穆也并没有嚣张的去使用以前那些大将军,太尉或者董卓的相国府。这类地方,他都令人查封了。
随便寻了一处地段方便的官邸,入驻了进去。
这出官邸不是别处,恰是当初京兆尹的官邸,如今贾穆也是朝廷正是任命的京兆尹。所以他自然有权力居住在这里。
由于贾穆进驻了京兆尹府衙,一众追随贾穆的官员也都将办公地点搬进了府尹官邸。
官署大堂之中
用十数日的时间去华阴成亲归来的贾穆,自然免不得要遭受一众留守长安,辛勤工作的属下们的调侃。
适当的说笑与恭贺后,关于贾穆势力在关中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开始纳入会议。
首先自然是长安留守张既对于这半月来长安的政治事宜的汇报与总结,而后对于这些事情贾穆也没有什么好知道,唯一能说的也就是些新的耕作器具。
对于劝农耕桑这种事情,大力发动兵卒加入屯田虽然重要,但提高耕作效率,发掘水利提升灌溉,已经改进耕具。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贾穆在了解完情况后,自然又对三辅的水利,已经耕具进行绝对具有建设性的改良提议。
一番建议说下来,竟让张既、苏则的人个个面露吃惊神色,似乎对于贾穆的敬仰又平添了几分,此刻贾穆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又拔高了。
与张既、苏则等人商议完了政治的事宜后,贾穆又对三辅吏治以及兵卒训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针对不同兵种的分类训练已经精锐兵卒的规模化战斗训练,贾穆都给诸将定立了一个标准,对于精锐兵卒贾穆的还是渴望的。
就想胡封眼下一直在秘密筹备的技击士,贾穆也时刻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他知道,这样的特殊兵种一旦形成,将会给他今后的战争带来很多便利。
所以,胡封方面虽然官职不高,但受到的重视程度却是空前的。
最后,贾穆将凉州的问题摆出了台面,众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武将们则大多表示可以直接发兵攻打。
对于凉州两虎相争的局势,从中插手,火中取栗也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
此事,张既等人则并没有发表意见。
最后贾穆只得将目光放到了法正的身上,毕竟这些人中,也就他能够给出一些令人振奋的想法。
对于此事其实法正也一直在思考,当下见贾穆询问,便之言道:“正以为,可以趁着凉州兵乱之际,大肆收购粮食。”
表情先是一愣,随即贾穆恍然大悟,继而道:“孝直是想让他们断粮?”
凉州大地上本来就没有多少粮食,一旦双方发动起战争,只要贾穆不插手,他们肯定不能须臾间决出胜负。
那么持久下去,就必定会产生粮食不足的窘境。若是以往他们或许可以来三辅地,劫掠一番,但如今的话,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而到时候,在凉州本土收集不到粮食的他们,就只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彻底决出胜负,一种是向贾穆方向靠拢!
这样一来,贾穆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直接对凉州的最大的军阀势力进行瓦解,兼并,最后完成雍凉大地的稳定。
于是,针对凉州的这件事情也就算这么定下来了。
三辅如今的事情事情还是慢慢发展的一个过程,对此贾穆也知道急不来的。
而当贾穆正等待杨婉兮的肚子的消息的时候,从安邑方向却有朝廷的使者来到了长安,奉天子诏令,对京兆尹贾穆下达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