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高俅被评为奸臣,但历史上高俅不但寿终正寝,而且有三个儿子,都跟他沾光。其中两个儿子一个叫高尧康,一个叫高尧辅。据宋会要辑稿卷七十九册职官三十六的记载,高俅仿效蔡京提拔儿子的方法,把儿子高尧康由遥郡转为正任,另一个儿子高尧辅由观察使提拔为承宣使。
可见,高俅虽然官居要职,但也懂得自保。或许也是他的命好,这一辈子得了善终。
又或是这高俅虽然是个奸臣,但是不是小人也不确定。毕竟奸臣不等同于小人。在一个大腐败的环境中,能独善其身的人恐怕会很少的。
这可能就是破窗效应吧!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也反应了人的一种本性,或者是从众,或者是落井下石。
而这现在的大宋朝廷便好像是一扇破窗,高俅恐怕也是难以不那手触及到以权谋私上了。
这样看来,高俅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突兀的了,至少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做。
但以正义的角度来看,高俅绝对是个奸臣,坏蛋。
有人单纯地认为,高俅仅仅是因踢得一脚好球而得到皇帝宠爱以至平步青云。这未免小看了高俅。高俅不是
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还是有些手段的,所以能居高位数十年而不倒。首先他乖巧善佞,对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志大才疏,好名贪功的心理。
出身寒微的高俅何以后来会平上青云?他发迹的原因是什么呢?《水浒传》中说他后来遇上了贵人,小王都太尉和内侄端王交好,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结识了端王吗,也就是后来的徽宗,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
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宋徽宗的姑夫,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却是一个招蜂引蝶之辈,冷落蜀国长公主。公主后来郁郁而死,气得神宗在公主葬后立刻将王诜贬谪。
不过王诜却是一个丹青书法的好手,徽宗在潜邸时,就常与之切磋,关系很好。元符三年,高俅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就是与宋徽宗的相识。王诜与宋徽宗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宋徽宗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
宋徽宗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王诜说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
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宋徽宗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宋徽宗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你也会踢吗?
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宋徽宗的口味。
宋徽宗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说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
至此高俅于是变成了还是端王的宋徽宗的亲信。
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
大宋皇帝。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宋王朝在仕进制度上采用扬文抑武的政策,不过这是针对权力和威望而言的,武臣的俸禄和品级实际并不低。但既然文臣的地位占先,对其的要求也就比武臣高得多。
有宋一朝,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进士资格,对于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要想要挤入文官圈子是不现实的。而武臣体系相对望低权小但用人的资格方面比较低,升迁的伸缩性也大。
对于高俅这类人物来说,显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径。不过宋朝的武官任用也有制度,没有边功,就不得为三衙的长官。
而宋徽宗为提拔高俅可谓煞费苦心,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托给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为以后升迁打下基础。
可见这高俅是深得宋徽宗的心了。
其实在正史中,高俅的记载并不算多,这很奇怪,因为一个太尉这么大的官职却没有列传。并且对他的历史评价含糊不清,也就是说他不算是个大奸臣。因为这种人物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水浒传就将他与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为四大奸臣。
当然了,奸臣也罢,小人也好。这都是后世艺术作品和民间传言的。不足以真的。
此时,刘庆看到高俅则是觉得这个人从气质上看便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和那些市井之徒绝对不一样。
高俅有一双圆圆的小眼睛,好像是老鼠的眼睛,精精亮,里面透露着一股子的精明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