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柳安笑了起来,如果朱由校愿意亲自前去的话,简直就是活广告,不知道会吸引多少人争相前来,再加上朱由校现在的技巧,做个教课的师傅也算是绰绰有余,就相当于后世的荣誉教授了。
朱由校顿时龙颜大悦,谁不想开宗立派呢?他也不例外,况且一旦柳安的说法成了真,他也知道对大明来说有多么巨大的好处。
柳安出了宫后,叫上洪峰就出了京,修建学府第一件事是什么?选址。
学府修建的地点很重要,因为柳安并不只是打算培养军器局的人才,而是打算多种行业一起发展,譬如纺织、农业、养殖等等。
要想容纳这么多的种类,首先要有足够宽广的空间,京师城内是肯定没有的,除非借用皇宫后面的煤山,不过那里属于禁地了,用来当学府不合适。
思来想去,还是只能将学府修建在城外,一来是方便,二来也寂静。
城外的荒地倒是不少,但能用的却不多,你要研究农业,当然就得有实验田,要发展畜牧业,就得有草场,光靠荒地还不行。
除此之外,还得通过土地的质地、硬度等各种方面来进行考量,想要找到合适的地点并不容易。
马车缓缓行驶到了城郊,远处出现了一块块的田地,作物们长势喜人,已经被收割了大半,到目前为止,田地里都还有不少百姓在辛勤劳作。
柳安看了下附近的地形,左有河右有山,田也有,木也有,不管你是下五洋捉鳖还是上九天揽月,都是个不错的地方,唯一的缺点,就是离京师稍远,这里都已经是香山地界了。
碧云寺就在香山之上,依稀能够听到上面传来的钟声,不少田中耕作的百姓向这支车队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柳安下了马车,在洪峰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了田埂旁,问一名正在耕种的老汉道:“老先生,这里是谁家的田地?”
“定国公家的,官爷您这是....”老汉停下手里的动作,起身说道。
因为下了早朝柳安就直接出了京的缘故,他身上还穿着官服,所以老汉才会有如此一说。
柳安看了眼这绵延上百亩的良田,惊讶道:“这些田都是定国公家的?”
“不是不是。”老汉急忙摆摆手,转身虚画了个圈:“这半边是定国公家的田,河的那边就是其他家的了,都是京里贵人们的,俺们只是个佃夫。”
柳安明白了,别看这些百姓在这里耕地,可实际上这些地并不是他们的,他们只是替田地的主人工作,没有工钱,只是到了年末收成的时候,自己可以拿出三成来当作自己的工钱,有利有弊。
利处呢,就是出的力多,拿的也就多,并且不用交税,你分多少粮食,到手就是多少粮食,毕竟根据大明律,秀才之上可以免除赋税,很多人就会将田地置于举人的名下,每年交给他们好处来逃避征税。
这种事屡见不鲜,柳安暂时没有去管束的想法,因为人人都这么做,几乎已经成为了常识。
坏处呢,就是对将来没有任何保障,你为人家耕了一辈子地,人家如果把田一卖,新主人不用你了,你就没饭吃了,或者遇上灾年,收成大减,你可能还要去借粮度日。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争先恐后的想抢这种资格。
“柳先生,河那边的地...是咱们的...”
洪峰悄悄的说道。
“嗯?”柳安一愣:“老夫怎么不知道?咱家什么时候买的地?”
“咳咳,不是买的...是您...”洪峰挠了挠头:“朝碧云寺要的....就是今年年初,您忘了?”
柳安凝眉苦思了起来,半晌后恍然大悟,他确实在今年年初问了忌大师要了几块田来着,不过事情过去的太久,他拿那些田没有用处,就慢慢给忘了。
“咱们要了多少亩?”
“良田...八百。”洪峰给出了数字。
柳安诧异:“这么多?”
“还有陛下之前封赏给小姐的,皇庄也在那边。”
这还真是巧了,想睡觉了有人给自己送枕头,柳安一下子来了精神,学府要修建在什么地方?当然是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地方。
如果换做汤宾尹,肯定不会将自家的地拿出来修建学府,但柳安不一样,他不缺这些田,也不稀罕这些田,如果他想,挥手就能买下万亩良田,还是用最便宜的价格。
丫丫被封赏为广宁郡主后,自己也算是半个皇亲国戚,正好借着上次皇庄的事情,朱由校就将皇庄附近的土地一并赐给了丫丫,名义上是丫丫的田,但柳安拿来用也是可以的。
柳安越过河畔,来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之上,河两侧的田都属于沃田,只要是风调雨顺的年节,收成都很不错,甚至在皇庄附近,还有一家庄子,住着一百多户百姓,一问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属于自己家的农户。
一百多户百姓,差不多有近三百人,其中妇女孩童占了一半多,真正的青壮年只有七八十人左右,典型的男女比例失调。
不过这也没什么办法,这庄子离京师太近,一些年轻人都会跑到京师里找活做,肯安安稳稳老老实实的耕地的人反而不多。
毕竟在京里找个活计,工钱多有稳定,还没有种田那么劳累,何乐而不为呢?
柳安找到村子的里长,将自己的想要将田地改造成学府的计划与他说了,里长立刻就露出了为难的神色:“老爷,这是您的田,您想怎么样都可以,可这里如果建上您说的什么学府,俺们的庄子.....”
柳安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他说道:“虽然这里会被改造成学府,但你们可以选择是继续留下来还是离开这里,如果有人选择离开,可以拿着凭证去富通商行取五两银子的安置费,如果选择留下,那你们便是学府的一员了。”
里长立刻笑了起来:“这样好,这样好,小老儿这就去跟他们知会一声...老爷您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