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熊廷弼此人,柳安倒是有几分了解的,他身为辽东经略是在萨尔浒之战后三个月,在辽东近两年的时间里,把努尔哈赤气的差点没犯了脑溢血,无论如何也攻不下辽东寸土,辽东一直稳若泰山。
在这之前,他跟东林党交好,朱由校还是皇太孙,也就是万历年间,当时的熊廷弼身为南直隶学台任上,主持科举考试,秉公录取,淘汰了一批不学无术却企图走关系的官绅要人子弟,而这些子弟大多是东林党后人。
熊廷弼因此得罪了东林党,从此陷入无尽的党争之中。
这时候,因为打死了违规学生事件,熊廷弼遭到弹劾,停职审查。他返回江夏老家,避见官府,不问政事,只是终日游山饮酒。
表面优哉游哉,其实内心十分痛苦。国事不堪,正是用人时,而他却被“废置”居家。他在一首诗中抒发了满腹忧愁:
归来无事乐无休,手倦抛出卧小楼。
百啭鹊鹂惊午梦,数声燕语破眷愁。
数年后,发生了萨尔浒之战。这次战败,是明朝与后金战争态势的一个标志性的转变。明军在辽东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形势大坏,由攻势变成了守势,由优势变成了劣势。
如何收拾辽东残局,成为一块烫手山芋。
蛰居老家多年的熊廷弼,才被人想起来。
熊廷弼救国心切,带病每天昼夜兼驰二百余里,奔赴辽东。当他抵达辽阳,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战败后的惨状:弱兵羸马,朽甲钝戈。
检查军中武器,竟然发现“刀不能刑鸡,棍不堪击犬”。
更可悲的是,辽东民心涣散,“家家抱怨,在在思逃”。
面对困局,熊廷弼采取了持久的防御方针,招抚流民还乡生产,同时整肃军纪,处死了一批临阵逃脱和贪赃枉法的将领。
他上疏弹劾罢免了李成梁的儿子、总兵李如桢,说他“徒知拼死,而不能灭贼”。有勇无谋,会坏了大局。
经过一年的整顿和治理,熊廷弼在辽沈要地构建起一条依托军堡、积极防御的战线。
万历四十八年,努尔哈赤曾率重兵来攻,结果被明军打得狼狈而逃。熊廷弼固守的辽东,一时固若金汤。
然而,这一年,在京师朝堂的核心,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重组正在进行。
这年七月,万历皇帝死去,泰昌皇帝即位,仅仅一个月后,又死于红丸案。紧接着,天启皇帝朱由校上位。朝中党争激烈,你死我活,远在关外的熊廷弼未能幸免。
当初,熊廷弼接手辽东残局时,最怕的不是敌强,也不是兵弱,而是御史言官的牵制。
现在,他的担忧终于成真。天启皇帝上位后,朝廷中主张速战的一拨人,声称看不惯熊廷弼的防御战略,指责为龟缩战略。他们要的是战争的结果,而不是为战争做准备。
于是乎杨涟上奏弹劾他:“功在支撑辛苦,得二载之幸安;咎在积衰难振,怅万全之无策。”
意思是说他虽然镇守有功,但却没有作为,致使后金气焰嚣张,他难辞其咎。
随后,大批大批的奏疏状告熊廷弼“无谋”和欺君。
熊廷弼自我辩解道:“矮人观场,有何真见?”
好嘛,这一下东林党人弹劾的更凶了。朱由校当时刚刚即位不久,移宫案中又是东林党将他救了出来,他的手中没有大权,只好下命将熊廷弼从辽东经略的位置上撸了下来。
可就在同年,辽东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熊廷弼下台后,袁应泰替他出任辽东经略,可袁应泰不懂军事,一意迎合朝廷中速战速决的叫嚣,盲目进攻后金。同时,为了标榜仁德,大肆收容关外饥民,让努尔哈赤的奸细轻松混了进来。
而努尔哈赤知道他向来视为畏敌的“熊蛮子”被调走了,也喜不自胜。
袁应泰上任仅三四个月后,辽沈之战开打,奸细们轻松打开了沈阳城门。被熊廷弼称为“神京左臂”的沈阳,很快沦陷。
紧接着,辽东首府辽阳也被努尔哈赤攻占。
明军一路向西,退守到了辽河以西。袁应泰见大势已去,举家自杀。
朝廷上下,一片悲观、恐怖的氛围。
他们,又想起熊廷弼了。
这时有朝臣说:熊廷弼守辽一载,未有大失,换过袁应泰,一败涂地。
朱由校没办法,只得再启用熊廷弼,然后把当初弹劾熊廷弼的言官都罢免了,同时对东林党心生不满。
上任后,熊廷弼继续坚持他原来的防御战略,以时间换取空间。但矛盾随之而来。
他在京师时,就向朝廷求兵、求饷,结果到出发时,仍无一着落。这让他的计划实施陷入被动,用他的话来说,“持空拳而与贼搏”,我没有这个本事,相信也没有哪一个大臣有这个本事。
明朝的财政困境此时暴露无遗。加上四川发生奢崇明叛乱,朝廷分身不暇。首辅叶向高正好趁此哭穷,说这些年来为了辽事不断加饷,民力早已困竭,再拖下去,内乱恐怕要比边事更棘手了。
与熊廷弼搭档出任辽东巡抚的王化贞,不仅积极主战,还向朝廷传递了一个信号:让我来,不给钱也能打胜仗。
好了伤疤忘了疼,袁应泰的教训不远,但朝中大佬一听到经济廉价的方案,就很来劲。
而且,王化贞是首辅叶向高的旧日门生,又得到兵部尚书张鹤鸣的赞助。
这样,熊廷弼虽为辽东经略,却陷入手中无兵、徒有其名的境地。王化贞则独率大军,驻守广宁,被朝廷寄予厚望。
天启二年五月。正当兵部尚书张鹤鸣奏请撤掉熊廷弼,而王化贞则高喊秋天即可听捷报的时候,努尔哈赤亲率五万大军,渡过辽河,轻松拿下辽西重镇广宁。
王化贞仓惶往山海关方向逃窜,途中,遇到率兵前来救援的熊廷弼,痛哭流涕。
熊廷弼讥笑他说,说好的六万大军一举荡平辽阳呢?
说罢,熊廷弼带兵殿后,护送溃散的军民撤到山海关。
广宁之战溃败,结果是熊廷弼和王化贞都被下狱。
虽有少数正直官员为熊廷弼喊冤,说他处处受掣肘,不得施展,不应为战败负责。但此前力撑王化贞的叶向高、张鹤鸣等东林党人,为了摆脱罪责,不断将脏水泼向熊廷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