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麒麟殿内,随着秦王坐定,众臣们纷纷行礼。
这几天里,秦王时长询问群臣们关于楚国的近况,众臣的心里也知道距离秦王下定决心伐楚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秦王的目光在武将的班列中不断扫过,最终停留在了最前排的王翦身上,“王翦,若要你来伐楚,需兵力几何?”
王翦缓缓走出班列,禀手行礼道:“禀大王,老臣伐楚需士卒六十万。”
嘶,朝堂之上的众人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王翦还真敢说,一开口就是要六十万士卒,这几乎是倾尽秦国的全国之力了。
近百年来,诸侯国之间连年争斗,中原人口急剧减少,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一样,动不动就说要出兵百万。
秦王眯着眼,脑中不断地思考着这其中的利害,他也知道楚国不好对付,但王翦只是上下嘴皮一碰,张口就向他要六十万大军,即便是以秦王的魄力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
此时位于群臣另一侧的昌平君站了出来,鞠躬作揖道:“王老将军太过慎重了,那楚国君弱臣强,楚王肯定不敢给自己的手下太多兵马,我看二十万就已经足以灭楚了。”
“我们可以仿照当年六公子攻韩之计,先以二十万大军奇袭楚国,在楚王愿意放权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楚国最多的领土。”
“随后在带兵将攻下来的城池彻底占领下来,然后由我从旁协助,以我楚人的身份前去楚地安抚民心,最后在慢慢蚕食楚国内剩下的土地。”
昌平君的话让秦王眼前一亮,显然秦王更加倾向于昌平君的计划,用的兵力不是很多,速度最快,其中的危险性也不是很大。
到了王翦这个年纪,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已达到顶峰了,他一眼就看出了秦王打心底里不愿采纳他的意见。
王翦也不向秦王解释为什么自己需要这么多的兵力,默默地低下了头,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众卿可有人反对昌平君的计划?”,秦王虽然对昌平君的计划很心动,但还是要按规矩征求一下群臣的意见。
王翦依旧是低着头,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而其他的大臣们也都看出来了,秦王心里支持昌平君的计划,既然有了秦王的支持,哪里还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所有人都纷纷点头同意。
秦王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众卿都同意了,有哪位将士敢带兵前去伐楚?”
众臣们也都不是傻子,王翦刚刚既然说要六十万灭楚,就肯定有他的理由。
就连百战百胜的军神王翦都不敢接下,又有谁敢接下来。
此时,站在武将队列中间的李信站了出来,禀手道:“大王,臣愿为大王分忧。”
看到李信最终还是站了出来,昌平君的嘴角漏出了一丝微笑。
在历史上,李信真正得到秦王的关注是在攻燕之战,年少的他只率领了几千人马,就成功在衍水灭掉了燕国最后的主力,而他也因为这个功劳得到了秦王的认可。
在嬴修远做了主将后,这场战争也随之变了,王翦为了避嫌,亲自带兵前去追击燕国的残军,这一下直接抢走了本应属于李信的功劳。
导致现在的李信并没有什么出名的战绩,在秦王的眼里也就是只是一个中流的将军而已。
秦王皱起了眉头,二十万大军虽然不是太多,但也不能交给一个不清楚能力的人。
此时昌平君看到秦王又开始举棋不定起来,急忙站出来说道:“若大王不放心的话,可由蒙恬将军和李信将军各带一路兵马,然后在加上我从中协助,可保此计无忧。”
昌平君的话替秦王解除了后顾之忧,秦王大手一挥,“既然如此,伐楚之事就交由三位卿家了,我就在咸阳城中等待几位的好消息了。”
三人一起走到了大殿的中间,齐齐禀手道:“喏。”
殿外的李信看着手上的兵符,手都微微有些抖动了起来。
他们陇西李家也算是世家大族,一直以来有李家做后盾的李信在军队内是一帆风顺,年纪轻轻就坐上了将军之职。
在他终于有资格站在这麒麟殿上之后,他发现一切都变了,王翦和蒙恬这两个人宛如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头上。
这两个人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安治一方,李信都比不上他们二人,而就在今天他翻身的机会终于来了。
现在的他也顾不得昌平君的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找上了他,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能错过。
秦王对他的不信任也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他李信要证明,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
回到府内,李信告别了妻子儿女,穿上了已经足足一年多没有动过的战袍,意气风发。
“将军,这有您的一封家书。”,李信还没耍足帅,府内的一个仆人就打断了他。
接过信封,李信好奇的将其拆开,刚刚看到第一个字,李信就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这,这怎么可能!这个笔迹是...”
“李将军这么快就准备好了!”
昌平君的府外,今天的昌平君红光满面,看起来心情不错,但具体是为什么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我这边都已经准备好了,但我要先去一趟南郡,南阳那里就只能请昌平君一个人去了。”
昌平君有些不解的看着神态怪异的李信,“我记得大王给将军的兵符,只能调动南阳的驻军吧。”
“额,是的,但家父有事急招,而我也正好顺路,就去南郡一趟。”,李信有些支支吾吾的,神态也有些不对。
昌平君虽然心里十分奇怪,但也没有细问,毕竟是人家的家事,反正只要李信最后带上人马,然后入他的圈套就行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行一步,就此别过了。”,昌平君客气的行了一礼,然后在手下的搀扶下进了马车。
铅笔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