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  742 高句丽国除(3)

类别: 历史 | 两晋隋唐 | 文唐 | 步兵长   作者:步兵长  书名:文唐  更新时间:2021-01-25
 
安市城被攻破之后李世民率军进宫平壤,岳山并没有分着一起去。不只是他,包括长孙无忌、马周等文官几乎都没有去。

李世民带着一群文官过来本意是帮他处理公务的。

李承乾只是监国,一般事情都可以自己处理,特大事情必须要送到李世民这里来请示才行,甚至朝堂每天发生的事情也要总结送到前线给他过目。

这么多事情李世民不可能自己处理完,一般都是长孙无忌等人先分好类,再一一报送给他。

但这是他们原本的工作,现在情况有变……谁也没想到此战会如此顺利,高句丽马上就要灭了。

武将负责打仗,这后续管理和统治工作就需要文官来了。

如何处置战后的高句丽,就成了当前他们的首要工作。

“这十五个部族约六十万人都已经同意迁往内地,他们让出来的地方刚好可以安置我大唐百姓。”长孙无忌道。

“殿下在两湖道推行的大杂居小聚居实乃良策,此法能大大加快各族融入我大唐。最多两三代人,这些小部族就将成为唐人。”马周赞道。

岳山只是笑着点点头没有说话,他没有对外说大杂居小聚居是他告诉李承乾的,没那个必要。他不缺这一点功绩,也不缺这点荣誉。

反而是李承乾更加需要,让给他也无所谓。

大唐对高句丽统治的第一步就是移民,一边把高句丽人往内陆迁徙,一边尽量多的把大唐百姓往高句丽迁移。

让两国的人彻底融合在一起,最后变成同胞,变成唐人。

“收缴高句丽人编写的所有书籍,推行中原书籍,把《华夏文明》和中原王朝史列为必读之书。”

听到这个提议,长孙无忌和马周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诧异的看向他。

马周迟疑的道:“这……恐怕不好吧,会被后人骂的。”

其他人也纷纷劝他三思。

禁绝另外一个国家存在过的历史……连秦始皇都没这么干过,在华夏文明史上堪称第一次。不管是谁,干这种事情绝对会被骂。

岳山早就料到别人会不同意,于是道:“没关系,这件事情你们不用管,我自己处理,到时候你们让下面的人配合我就行了。”

听说他自己负责,大家顿时松了口气就不再多说什么,反正只要不让他们去做这件事情就行。

长孙无忌始终没有发言,他一直在思考岳山为什么这么做。但左思右想都捉摸不透其中有什么玄机,最终只能归结于岳山飘了。

对岳山自己往坑里跳的行为他内心深处还是很开心的。

共事的时间越长两人在政见上的分歧就越大,其中还牵扯到了权力的争夺。

政见上,长孙无忌是标准的老牌贵族思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身后名和家族的利益。

岳山呢,说句给自己贴金的话,他的目的是为了华夏文明更加繁荣昌盛,为了让百姓过的更好。

这种思想的差别,体现在治理国家上分歧就非常大了。

比如这次征讨高句丽,长孙无忌就一直要求征用数十万民夫运送物资,确保不会因为后勤问题导致战争失败。

可他完全就没有考虑过这么做会给百姓带来多大的灾难。在他看来百姓多的是,死就死了。

而岳山是坚持反对肆意征用劳役的,就算征用也要慎用,尽量保证民夫的人身安全之类的。

因此两人没少争执,后来岳山灵机一动想到用移民充当民夫的点子,这件事情才算解决。

两人在权力方面也存在争斗,主要是长孙无忌往岳山的势力范围掺沙子。

比如棣州,许多官员都是他安插过去的人。比如大理寺为首的司法体系,他也拉拢培养了许多懂法的人进入提刑司。

双方争夺最激烈的还要属科举体系。

学政体系和科举体系都是做官的途径,却都掌握在岳山手里,他这个宰辅兼吏部尚书自然很不爽。

学政体系还好说,在推广新学打击山东文化士族上他们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没有争抢的必要。

关键是科举体系,必须要掌握在政事堂和礼部手里,不能让岳山这个外人插手。

所以这几年他一直利用吏部尚书的身份往科举系统里安插人手。

他的做法自然遭到了孔颖达的反抗,你安插人手是吧?行,脏活累活背黑锅的活儿全给他们干去。不干?那就光明正大的把你踢走。

长孙无忌几次都恨不得直接把孔颖达给踢走,然而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不会允许他这么做,应该说皇帝才是最擅长掺沙子的人……你们这些朝堂核心重臣相互争权夺利才是他最乐意见到的。

不过长孙无忌也不傻,他很清楚自己和岳山是有分歧,但共同利益更多。

所以双方竞争的烈度一直都保持在大家都能接受的范围内,不会真的成死仇。通俗点说叫争而不斗。

甚至可以说,如果对方遇到了致命危机,他们绝对是第一个出手相救的人。

这就是岳山娶李丽质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要是没有这桩婚事,长孙无忌的手段会比现在黑十倍百倍,直接下死手都不是不可能。

想想历史上的刘洎,就是因为和长孙无忌政见不合,又不懂得妥协,就被长孙无忌联合褚遂良给整死了。

岳山的政治智慧远不如刘洎,要是没有这层亲戚关系没有共同利益,长孙无忌早就开始布局收拾他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于岳山自己往坑里跳的行为,长孙无忌还是喜闻乐见的,自然也就不会出声提醒。

岳山自己不明白这是个坑吗?他不知道这么做会让自己的历史评价降低吗?

自然是知道的。

所以他也准备了后手,那些被收缴上来的高句丽书籍不会被销毁,相反他还会组织人手编撰高句丽史,把这段文明详细的记录下来。

只不过那时候的高句丽史不会成为民族融合的障碍,而是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分支一个‘枝丫’存在,让华夏文明变得更加厚重繁荣。

有了这件事情,就能扭转后世人对他的评价。

毕竟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大趋势,他只是顺应历史而已。

“移民的章程就此定下,交给下面的人去实施就可以了。现在是时候商讨一下该以何种方式治理这片土地了。”长孙无忌转移话题道。

“圣人是什么意思?”岑文本问道。

“圣人应该还没有拿定主意,所以让我们先讨论。”长孙无忌道。

众人心下了然,也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了。

所谓臣子先商讨,说白了就是让大家先把各种方案的优劣写出来,然后供他参考,这也意味着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我以为可先设立都护府,统管辽东之地……”

“先划分郡县,然后以都护府管理之……”

岳山听了一下,设立都护府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理由很简单。高句丽离大唐太远,条件也艰苦,地广人稀,人员组成复杂……

由朝廷委派流官管辖,根本就管不过来。而且到这里来做官和发配差不多,估计也没谁愿意来。

当然了,郡县还是要划分的,毕竟名义上已经是大唐的领土了。万一又犯错的官员也可以发配过来吗,多好。

毕竟现在岭南已经成为粮仓,去那边做官已经不叫发配了,叫肥差。官场也需要一个发配犯官的地方。

所以以都护府统管,各部族自己管理自己的部民是最合适的。

眼见众人快要达成共识了,岳山赶紧出声道:“诸位,不管是直接管理还是设置成羁縻州,咱们首先都要了解一下高句丽以及周边的局势才行。”

“高句丽的南方有新罗和百济,北方有靺鞨诸部,西方有契丹、薛延陀等等。诸位不会以为他们就没有野心吧?”

“新罗和百济,翻翻史书就知道他们也有展露獠牙的时候,只是一直被高句丽压着才不得不选择蛰伏。”

“现在高句丽没有了,头上悬着的剑也就没有了,他们的野心必然会随之膨胀。诸位以为靠着一个都护府能束缚的住他们吗?”

“岳候是说新罗百济敢与我大唐为敌吗?”有人不屑的道。

岳山道:“不需要和大唐为敌,各部族之间存在矛盾,他们相互征伐相互吞并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唐根本就管不过来。长此以往必然会再次诞生一个强大的势力。”

“只要这个新势力没有公然站出来与大唐为敌,我们就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真正可虑的还是薛延陀。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成了草原最大的势力,吸纳了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等部族势力大涨,夷男已经有了不臣之心。”

“这次明知道我大唐要征讨高句丽,他们依然私下卖给高句丽大量物资,仅战马就有五万余匹。难保他不会找借口把触手伸到这里。”

“诸位作为大唐的决策者,这些事情都必须要考虑在内,否则我大唐灭亡高句丽不过是给他人做嫁衣。”

众人恍然大悟,不少人甚至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在座的没有傻子,大多甚至都经历过二十年前的改朝换代比较务实,很容易就能理解岳山说的这些话。

确实啊,大唐要是走了,那就相当于是把这片土地白白送给别人啊。

靺鞨诸部、契丹、新罗、百济都不会客气的,要是落到薛延陀手里更加危险。

“我等都被眼前的胜利迷住了双眼,幸得岳候提醒,否则险些酿成大祸矣。”众人纷纷起身朝他鞠了个躬表示感谢。

“诸位客气了,圣人本就是让我们商讨此事,集众人之才智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相互查漏补缺是应该之事。”岳山也回礼道。

有了岳山的提醒,众人再次审视整个大局,最终拿出了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方法。

划分郡县派遣流官,以此来确定大唐对此地的所有权,境内不管是那个部族的人一律入大唐籍贯接受朝廷命官的管理。

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用大唐的律法来约束各个部族,防止他们相互兼。

但这里毕竟是新占的土地,直接划分郡县管理起来不方便,最好有一个统筹管理的部门。

都护府已经不适合了,众人一商量就改成了总督府,总管高句丽军政大事。

虽然总督统管军政看起来权力无限大,但毕竟是流官,可以通过频繁换人确保不会有人坐大。

再说现在大唐国力增增日上,也不怕中央压不住区区一个总督。而且总督府也是临时过渡机构,等朝廷稳住了辽东之地就可以取消。

商量好之后,就由长孙无忌亲手书写了一道折子,众人都签押之后给前线的李世民送了过去。

信使刚走没多久,前线就传来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消息。

高句丽大对卢渊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高建武,然后投降了。

高速文字文唐章节列表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