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东  第325章 过年的讲究

类别: 现实 | 现实百态 | 浦江东 | 大地风车   作者:大地风车  书名:浦江东  更新时间:2021-04-10
 
时间过很快,一歇歇就到大年三十。

和老底子的上海人一样,王家阿婆为了这一年一桌的大饭,今年更是费尽了心思!

上海人对大饭很讲究,“做人家”的同时,也好面子。因此,准备一顿大饭通常会提前几个星期。

从进入腊月就开始张罗,鸡、鸭、鱼、肉、南货、北货、果品、糕点、糖果、瓜子,样样力求办理齐全。大饭菜肴,煎、炒、炸、烩,样样都有,色、香、味、形,都达完美。

王家阿婆和大姐好几次还老清老早就去小菜场排队,可就是这样,鸡、鸭、鱼、肉未必能买到自己称心的原料。

每次回来,大姐总是笑话说那个在小菜场里斩肉的老师傅,逢年过节,小金库真是“么克么克”(洋泾浜上海话,意思同“much”)。

整个腊月全家欢乐融融,气氛温馨。

讲起来上海,给人的印象就是生活精致讲究。就算是过去条件简陋的时代,人们的日子过得简单却也绝不敷衍,每年春节的一餐大饭就是老上海讲究的体现。

上海人自家吃大饭,有一样东西不会少,就是这个“圆台面”。

千万不要小看这张圆桌,当年可不是家家都有自备的,而且,它的尺寸大小,都能显示出这家人的“立升”——请得起多大的排场。

过去,上海的餐饮业没有现在这样发达,那时的上海人也节俭,轻易不上餐馆,逢啥喜庆,至亲朋友要欢聚一下,都是自家和邻里一起相帮烧。

可以讲,一张圆台面,是各家主妇大比手艺的一个大平台。逢年过节,家中一张圆台面,更满载着亲情温馨。不论你离家有多远,有多久,家中那张圆台面上,永远为你留着一副碗筷,一个座位。

大圆桌王建东家里没有,还是隔壁的老林主动借给他们家使用的。

那么,在上海人的这张圆台面上,老上海的大饭都有啥讲究,有哪些菜是一定少不了的呢?

首先是标配冷盘。

其一是四喜烤麸。

烤麸是将小麦粉,水洗成面筋后发酵蒸煮而成,这种看上去有着无数蜂窝孔的食材,常被人误以为是“豆制品”。

烤麸搭配香菇、木耳、花生米,成四喜,酱红香醇,鲜香入味,口感有糯有脆,夹一筷入口,烤麸的毛孔全部打开,甜咸鲜的酱汁涌出,正是烤麸最感动味蕾的瞬间。

上海人过年讲究极多,菜名需讨口彩,所谓“烤麸”即是“靠夫”,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冠以“四喜”的名字,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最早的名字“四鲜烤麸”,上海话“鲜”和“喜”音同,而这个喜字又更能讨口彩,所以,有了“四喜烤麸”之称。

二是蛋饺。

蛋饺是上海人过年必吃的,大饭最后一大锅的汤里必有蛋饺,取它长得像元宝的好彩头。吃上一口蛋饺,味道鲜美又吉祥。

做蛋饺是个细心的活儿,还特别有仪式感。

再王建东印象中,小辰光每到大大的下午,爹爹、姆妈就会搬个凳子,坐在煤球灶前,用一个可能一年只用这么一次的铁勺子来摊蛋皮。

除了肉馅,一旁肯定还有熬好的猪油渣,王建东当时的“工作”就是负责拿块猪油渣,先在铁勺内抹一下,不必每次都抹,但要抹均匀,每个角落都要吃到油——如果他们摊坏了一张蛋皮,那就会是他的奖励。

当然了,在姆妈、爹爹不怎么注意的时候,王建东也没有少偷吃蛋皮和猪油渣。

最后是葱油海蜇皮和皮蛋。

葱油海蜇皮和皮蛋,这两样也都是上海人大饭台面上必备的菜。

海蜇皮的价佃比海蜇头便宜,这道菜又实惠又扎台型:买回的海蜇皮先泡2天,去除明矾,再切丝浸在冷开水中;最后将萝卜刨丝,加一点点细盐,稍微腌下,拧去水分,再用热油淋在上面,冷却后和海蜇皮丝拌在一起即可。

而阖家团圆之际,吃点小老酒总免不了的,这时就少不了皮蛋,蘸点酱油,过过老酒,最好再来点油爆花生米,一顿大饭,即便没啥大鱼大肉,也能有滋有味。

这些还仅是基本的几样冷菜。至于大菜,王建东家里也有基本不可或缺的大致几样:

一是红烧肉。

上海红烧肉是有回忆的上海味道,家里过年的时候桌上肯定会有那么一道红烧肉,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作为传统本帮菜,上海红烧肉最大的特点就是浓油、赤酱、口感甜,但是入口不会很腻。它的上色主要靠酱油,而不是北方的熬糖。但是哪怕是酱油也有放糖熬的步骤,糖的品种和比例是很重要的。红烧肉要好吃,必须是猪五花,这样吃起来才有软硬层次。

红烧肉少不得要配点别的东西,自己家烧,往往再加一些卤蛋、圆栗、茨菰、百叶结等。

二是本帮熏鱼。

对于上海人来说,熏鱼绝对是上海本帮菜的代表之一,除夕夜怎么能少了熏鱼呢,而且还有年年有余的寓意,简直就是过年必备。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