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府下面的卫所军,在一个月内已经被整顿完毕。
对于侵占军田的军官们还好处理,官大一级压死人,而且又有屠刀在手,不怕这些没兵没权军官们有什么意见。
直接全部按照之前韩店堡等几处卫所处理,这些得了实惠的军官们也不会闹腾什么。
但是那些在地方上拥有特权的缙绅们该如何处理,却又是一个大问题。
对待这些人,李征是不太想和平共处的,但刚刚接收泽州府,人心还远未归附,却又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他们的存在。
而李征这些时日来,并没有坐镇于泽州城,而是带着三百骑兵来回巡视,以防有人生乱。
这些骑兵大多都是新兵,战场上威力估计十分的弱鸡,不过只是这种巡游一般的场面,倒是显得威风凛凛。
难得一见的铁甲,只要一打造出来,优先供应的都是将领和骑兵营。这些大半都是铁甲在身的骑兵,远远看去,倒也似模似样,声势不小。
带着这些骑兵,一来是为了震慑霄小,二来也可以充当训练。
训练场上的空间有限,自然也是难以真的训练出来精锐的骑兵,带着他们四处走走,适应一下各种地形,能更有效的理解他们训练时的各种条例。
在李征失望的目光下,各地根本就无人出来冒头,甚至连埋怨声都听不了几句。
泽州能够安定下来,李征的功劳可谓居功至伟。
两次越境打击流寇,都是战而胜之。而且更重要的是,李征是自带干粮过来剿匪的,每次来不仅没有摊派,甚至连象征性的助协助粮,都一次没有要求过。
这种能打胜仗,安定一方,还不祸害缙绅的官军,绝对可以称的上是仁义之师了。
因此,在泽州,李征的名声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不仅仅是百姓们觉得这是一个好官,没有被触动任何利益的缙绅们也大多交口称赞。
泽州府的余行则就不用提了,几次三番差点丢城去命下来,对于李征能够安稳坐镇泽州就已经是觉得老天保佑了,根本不在乎李征在这里干了什么。
而且也没有人向自己弹劾李征不法,这也让原本还心中忐忑难安的余行则十分的欣喜。
若是这种太平日子再过个几年,泽州缓过一口气来,那说不定他也能完成洗白大业,重新换一个府去混日子。
换到江南是不敢想了,若是换到一处不闹民变的府,那也是一件幸事不是吗?
而李征最担心的便是监军谢文举,自己这般毫无顾忌的整顿军队,裁汰老弱,按理说他应该是最应该提出质询的。
这种事往大了说,是排除异己,触犯祖训大小相治的传统。不过这个监军却是丝毫没有说话,甚至连象征性的意见也无。
这一点倒是让李征很奇怪,不知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个谢文举之前在滑县便示好于自己,来到泽州后更是完全没有什么其他的动静。
每日里除了例行向知府与当地缙绅伸手要好处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李征如今也没有多少心思和谢文举周旋,除了该有孝敬一分不少外,两人也很少有什么交集。
这一个多月来,李征也没有闲着,而是将新学的课本给草创了出来。
在他设计出来的这所新学,与这个时代的私塾完全不一样,更接近于现代。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两年多了,他依旧还是不太适应这个时代的繁体字,更不适应这个时代书籍自上而下,由左到右的读法。
李征在后世的论坛上曾经看过一个帖子,标题很吸引人,内容也十分的有意思。
那便是民国时期,一群有名的知识份子曾经喝出一个口号,‘汉字不除,国家必亡。’
看到这个标题时,李征也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尤其是推动这项去汉引进欧洲字母的进程之中,还有一个代表人物,那便是鲁迅这个光伟正的存在。
在细细阅读之后,李征却不也不得不有限度的赞同。
在民国时期,用的依旧是繁体字,想要记住一个稍微复杂的字都十分的困难,而且因为各地口音不同,每个字的读法还不一样,这也限制了普通百姓能够读书学习的可能。
因为大部分百姓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记忆这么复杂的字体,但又没有可以替代的办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推行教育强国,将是何等的困难重重!
因此立志以笔以文字唤醒百姓的鲁迅,能够喝出这种口号,自然也是再所难免了。
虽然不认同,但仅仅也是因为李征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经历过这咱痛苦,因而没有切身的体会。
当他在这个世界体会到这种痛苦后,自然是不愿意开历史倒车,再随波逐流。
后世的共和国伟人们,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一是拼音字母,另一个便是简体字。
李征有幸可以有现成的成果可以借用,而且这东西还可以迷惑一心四书五经的读书人。
拼音字母可能会被视为蛮夷文字,而简体字在这个时代更是难登大雅之堂,更是与科举完全无缘,这就不会触动读书人的利益。
而最佳的环境则是,他要教习的,是一群白纸一般的人。无论他教出来什么,这些人的抵触心理都不会太强,简直是天公做美!
李征也不打算通篇将繁体字变为简体字,只是将一些常用字,化繁为简。
他准备写两本教材,一本是语文,一本是数学。
语文方面,他觉得如同精忠报国,苏武牧羊,班超定远之类,符合朝廷心理的故事,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一来是可以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帮助孩子们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二来也可以向外界表明,这里教的东西,虽然看着儿戏,却也不是完全离经叛道,还是君君臣臣那一套。
至于数字,虽然他之前上学学到的东西在部分都还给老师了,但是小学毕业的水平,他还是有的。
虽然这些东西出了潞泽二州完全无用,但李征目前也不需要他们有人能够出去。
这些东西虽然简单,但是还是需要有人去推广。
李征当然没有那个本事,靠着自己一人就将所有教育全部承包。
不过他手中落魄的读书人多的是,只要其中十之一二是不要脸的,他就不愁没有人推广。
更何况,李征觉得这个时代文人的尿性,只要拿刀子的人真的不把他们当人,估计只怕一大半都是些不要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