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赵桓的请求杜昱点头答应,表示只要条件不过分他便可以应允。
杜昱的目的很简单,一方面是希望能战火不要波及汴梁城中的百姓,二也是怕城中的古旧建筑遭到战火的破坏。
毕竟打仗无好手,谁能在战场之上心慈面软手下留情呢。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酷,他可以在开战之前玩什么和谈的套路,却不能要求军兵们在战场上留手自缚手脚。
“梁王之前所说会保证我赵氏皇族的生命安全可还算数?”赵桓问到。
“本王一言九鼎,既然是劝赵官家投降的条件就绝对不会食言。”杜昱说道。
“朕相信梁王是守信之人,只是有两个额外的条件希望梁王能够答应。”赵桓说道。
“说来听听,是保留皇族的财富还是什么?”杜昱问到。
“朕希望梁王能保证不会骚扰赵氏先祖的安宁。”赵桓说道。
杜昱心中暗想看来赵桓是怕五代十国甚至三国时期那一幕重演,王朝更迭之时新皇朝对旧皇族清洗折辱。
“赵官家放心,本王不会对赵宋皇族搞清算。”杜昱说道。
赵桓点点头,缓缓的说道:“此乃其一,还有一个条件便是希望梁王能将朕的妹妹仪福帝姬、柔福帝姬纳为妃子。”
“什么?”杜昱没想到对方居然提出这样一个奇葩条件,一下子愣在当场。
他简直怀疑听错了,喵喵喵!这是什么条件?一位皇帝居然想以嫁妹子为筹码行投降之事。
不过稍微思索一番,他便理解的赵桓的想法。嫁了两个妹子给自己,即便他日后想对赵氏一族下黑手也要顾及面子上的问题,至少表面上不会太过分。
实际上赵桓是很现实的,想一想若是汴梁城是被大梁军队攻破的最倒霉的怕是皇宫中的女子,到那时恐怕她们还是会落入大梁人的手中。兵灾之中最难控制的就是人心,谁知道她们又会遭逢何种命运。即便是他投降,出于对前朝皇室的警惕,大梁的人也会对赵宋皇族严防死守。今后那些未嫁的妹子要么孤独终老,要么嫁与农夫人家。
如此一来还不如主动提出条件,让梁王纳他们为妃。哪怕不会得宠今后也能为赵氏一族说上几句好话也算是有一定的保障。若是能为梁王诞下一儿半女就更好了,看在孩子的面上梁王起码不会让他们赵氏沦为普通百姓。
杜昱本不想答应,他还没有搞定柳梅与张盈的事情,这次再整两个女子填充后宫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一回事,此事实际上更多的是政治因素,毕竟赵宋坐镇江山百年拥趸无数,民间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认同他们的。纳两位帝姬为妃子,有助于收拢‘民心’,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男人那个不是LSP,大富大贵之后哪有不想着妻妾成群的,哪怕杜昱接受的是现代时空的教育也是如此。穿越一回又能做到皇帝的位子上,不到宋徽宗那里讨几个公主岂不是白来一趟。
想到这杜昱这货上头了,说道:“好,本王答应你。还有什么条件可以一并提出来。”
赵桓摇摇头,他心中明白过犹不及。本就是亡国之君,能保住性命保住家族已经不错,再提其他要求只会让梁王生出厌烦的心理反而不美。
“臣赵桓愿献出汴梁城!”赵桓说罢便行礼,向杜昱称臣。
杜昱将其扶起,说道:“赵卿大可放心,本王答应你的条件必然不会反悔。”
“谢大王!”赵桓说道。
“既如此请赵卿家写下降书,本王好哪去招降汴梁守军。”杜昱说道。
“遵命!”赵桓说道。
在随侍小厮的引领下赵桓又被带回到会议厅之中,那里早就准备好笔墨纸砚只等他写下降书。赵桓提起笔来不由得鼻子一酸,想想自己的生平往事以及被禅让做皇帝的日子不由得感慨万千,再想想祖宗基业大宋的江山,终究是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
只不过他更明白能有机会与大梁‘和谈’,完全是梁王看在他们同为汉人子孙的面子上,不愿意打开杀戒。要是蹬鼻子上脸,恐怕对方就要展示武力了。
别说汴梁城所剩无几的守军,便是童贯那十五万精锐回来又能怎样,怕是真如对方所说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最起码那神仙法术一般的手段大宋军队就不具备也没有应对之法,想反攻无异于痴人说梦,还不如安心接受现实求得自身的平安。
平复一下心情,想了想措辞之后赵桓笔走龙蛇,刷刷点点写下降书交到杜昱的手中。
杜昱微微一笑,让随侍的小厮带赵桓下去休息。自己则拿着新鲜出炉的降书亲自到汴梁城下的军阵之中。
此时大宋的守军还没有从瓮城被炸毁的惊骇中走出来,城头上一片混乱,哪怕大梁的军队已经停止了攻击,他们依旧没有恢复平静。
杜昱倒不着急,他将降书交道许贯忠的手中,让他拿着降书到汴梁城下叫城。
许贯忠立刻带着亲兵卫队逼近外城,随后用扩音喇叭向城头高喊,希望城中出来一位主事之人。
消息很快传入城中,众位大臣不得不聚在一起商议对策。如今官家出城谈判已经落入敌手,城中那还有主事之人。
经过一番争辩,他们便将太上皇的第三子郓王赵楷推了出来,在这种为难时刻赵家人不顶上去谁去顶呢,哪怕赵楷再不愿意也得出城与对手会面。
赵楷不得已整理了一番仪容,这才骑着一匹老马出城面见许贯忠。
那知道一见面就得到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他的兄长官家赵桓已经写下降书宣布向大梁国正式投降。
赵楷又几分愤怒又有几分不甘,只是看着身边已经成为残垣断壁的瓮城,也只得低下头认了这一份降书。取得许贯忠的同意后,他便拿着降书返回城中与众位大臣商议对策。
大宋的那些臣子倒是没有赵宋皇族那样悲伤,在他们看来能在这种局面下避免遭受兵灾之苦以是极为幸运的事情,更何况改天换地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被投闲置散。大梁国取了天下难道就不需要人来治理么,想治理国家能依靠的还不是他们这些读书人。便是不能如以往那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究还是有机会的么。
出于这种想法,大宋的那些臣子们倒是态度积极,架着赵楷写下回执表示愿意配合大梁军队献出汴梁城。
天才一秒:m.zhh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