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日,天晴,无风。
弘治皇帝因身体不适再次罢早朝,稍后上午时分在宫中接见大臣。
少顷,礼部尚书张升被萧敬引着到西暖阁中,躬身行礼后,启奏道:“臣近日得闻,真理报将在天津卫中开设分社。在京中日销量有一万两千份。言路尽操于武夫之手。臣请陛下禁真理报。”
张升上来就开门见山,说的非常直接。这和弘治皇帝召见时间有限有关。
不是谁都可以像张昭那样,到西暖阁中能先喝碗绿豆汤,再慢慢的和弘治皇帝掰扯。
真理报在使用印刷机之后,大幅提高了印刷量,而其销售量随着“骂战”的爆发开始逐步的回落,近日稳定在日销1.2万份这个数据。
而且,真理报主编汤玄策正在挑选分选,准备按照张昭的指示,将分社开到天津卫去。
别问张升怎么知道的。国朝的礼部尚书想要知道这点小事还是很简单的。别把正二品的高官不当干粮!
弘治皇帝穿着宽松的蓝色龙袍,腰板挺的笔直,神情疲倦。他早上操劳过度,早朝都没上。
大臣们见皇帝,要求各种礼仪。皇帝接见大臣们,同样是要求仪态的。总不能堂堂明王朝的皇帝,懒洋洋的坐在龙椅上见大臣吧?那御史们知道后,会毫不留情的开喷。
弘治皇帝对张昭的事还是有了解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隔段时间就把消息报过来。诧异的道:“真理报哪里来的银子?”
张昭的新府邸都还是个半拉子工程。还是他赏赐一万盐引才得以破土动工。张昭哪来的银子让真理报去亏损?
这个问题把张升给问住。他哪里知道。愣愣的站在原地。话说天子关注的点是不是有问题啊?
司礼太监萧敬躬身道:“皇爷,张昭近日在美食镇的生意非常火爆。”
弘治皇帝明白过来,也没当着礼部尚书张升的面问细节,温和的道:“张尚书,言路在科道,真理报还把持不了。”
张升当然不可能因为皇帝一句话就罢休。话说张尚书的性格,有“不平则鸣”的一面,同样的也有“小心畏忌”的一面。这从他死后的谥号就可以看出来。谥:文僖。
但是,张尚书可以很明白,弘治皇帝等闲是不会降罪大臣的。所以为心中那不平之气,他无惧皇帝明白的态度,再次躬身道:“陛下,如今报纸大兴。科道奏章已经无法领袖朝中公论。臣恳请陛下封禁真理报。”
弘治皇帝微微眯着眼睛。他想起昨晚太子来见他的事情。
夜晚之时,紫禁城的宫禁落锁。弘治皇帝这时不见外臣,通常是晚饭后欣赏一下歌舞,或者看看奏章,或者和张皇后来说说话,或者画画休息。
偏偏昨晚,他正在看奏章时,太子求见。这倒是一反常态。往常太子躲他都来不及,就怕他问学业。没想到太子会主动来见他。
“宣。”
朱厚照穿着红色的太子常服,从宫外进来,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弘治皇帝坐在书案后,身边就一个王岳侍奉着,伸手示意道:“平身。皇儿夜里来朕这里有何事?”
朱厚照抬起头,平视着自家父皇,大大咧咧的道:“儿臣来向父皇认错。儿臣在宫中吃牛肉、羊肉,和马奶酒是错的。儿臣其实向给天下臣民做示范,多吃肉食有益于身体强壮。儿臣恳请父皇准许我在报纸上实名发表文章,宣传多吃肉食的好处。”
弘治皇帝这下就感到惊奇了,这想自己儿子说出来的话吗?想一想,道:“朕准了。你文章发之前,先拿来朕看一看。莫要丢你诸位先生的脸面。”
他是真怕太子写一篇和张昭一样的白话文发出去,那可就成了笑柄。
张昭作为武将,可以“不学无术”。但是太子必须要“文武双全”。这是必须正确的!
朱厚照有点不耐烦,嘟嘴道:“儿臣知道。文章带来了,请父皇一观。”
王岳将太子的文章接过来送到弘治皇帝的书桌面前。弘治皇帝一边读一边仔细的问这怎么回事。
弘治皇帝不用下场科举,平日里的诏书有翰林们代劳。但这并不代表他文字功夫很差。至少好坏还是分的出来的。而他当了十五年的皇帝,要套朱厚照的话,那还不简单?
一盏茶的功夫后,弘治皇帝就搞明白了。张昭下午入宫,和太子闲聊了一下午。这基本都是张昭启发太子的。心中禁不住有些感激。
他并非是感激张昭启发太子,而是他前几天才抽了太子一顿,父子关系正在冰点。而张昭却很好的“调解”了这起纠纷。太子主动来认错。
他很欣慰。
昨晚的事历历在目,太子的文章还在这里。弘治皇帝准备让司礼太监萧敬帮着改一改,就投到真理报上去发表。
所以…
弘治皇帝看着自己的礼部尚书,还是一副明君的模样,“朕知道了。”
要说国朝的太监们吃饭的技能是“进谗言”,而国朝的皇帝们就有两大江湖绝技。
第一,留中。第二,知道了。
所谓“知道了”,就是表示朕已经听到你说的事情。至于同意不同意,听没听进去,这就要自由心证。
总之,当天子如此表态之后,臣子们就不能再纠缠当前的话题,否则就是“凌迫君父”。
张升心里长叹一口气,张昭这圣恩真不是吹的,低头躬身行礼,“臣请告退。”
乾清宫中发生的这一幕,随后就在“有心人”的传播下散开。顺带着传开的,还有美食镇中的“勾栏瓦舍”火爆的消息。
弘治皇帝召见礼部尚书张升。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召见。张尚书在国朝的官位序列中排名连前五都算不上。
但是,为何能传播开?因为一个礼部尚书在“攻讦”国朝的后军都督府都督啊!
这消息难道还不够劲爆吗?严重点,甚至可以说文官集团在欺压武勋集团。
张昭很快就接到李幽带来的消息。京中的事情,向来不能之看表面。每一个人背后都是一张网。李东阳托李幽带话,让他务必小心应对,不可大意。
小安镇,张府的小厅中,李幽问道:“子尚,你打算如何应对张升的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