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欧文,”
“他打进了英格兰的第二个进球,英格兰重新回到了胜利的轨道。”
“他利用无与伦比的速度摆脱了盯防他的中国后卫。”
“这一次,不会再出现刚才的那种情况。”
英格兰天空电视台直播间内,马丁·泰勒的声音总算变得高亢起来,原先英格兰取得领先时,他和另一个搭档安迪·格雷没有丝毫激动之处,因为他们认为英格兰赢得胜利是在情理之中的,但郑志打进了扳平的进球之后,他们就专注多了。
现在欧文的进球反超了比分之后,他们自然激动了起来。
“我们还可以取得进球,刚才那个失球点燃了球员们的怒火,这将会是一场屠杀!”安迪·格雷也是扯着嗓子喊道。
“是时候拿出我们真正实力的时候了,绝对不能成为一个笑话。”
镜头给欧文来了个大特写,他根本没有什么庆祝动作,只是和身边的希勒轻轻击了一下掌,然后就缓缓往回走了,看来这个球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根本没有戳中他的G点。
孙季海的眼光依旧有些失魂,他还没有从刚才的状态中恢复过来,范志一就近说了两句。
“继海,”
“别多想,尽力而为就行。”
“好好学习。”
“该怎样就怎样!”
郑志则和齐宏交流了起来。
“你得回撤得更深一点,”
“帮助防守,不然后面的防守太吃力了。”
“我和你的距离有些远,攻守都脱节了。”
比赛重新恢复,中国队1:2落后。
郑志在后场控制皮球,英格兰虽然领先,但他们还是很认真逼抢,没有人懈怠,他们的球队打法显然已经很成熟了,阵型保持得十分紧凑,整体上压之后,中国球员就很难从容拿球了。
齐宏和郑志的距离拉近了,郑志得以把球塞到了他的脚下。不过齐宏的身体始终是单薄,因斯又一次逼近了他,这一次虽然齐宏早有准备,但在和因斯的身体对抗下,他的传球还是失去了水准,球没有传到邵加一脚下,反而被加里·内维尔断了,内维尔把球塞给中路的斯科尔斯,郑志紧紧尾随在身后,斯科尔斯没敢大意,直接会敲给因斯,因斯再转移给麦克马拉曼,李铭的节奏没跟上,麦克马拉曼和菲利普·内维尔打出撞墙式配合,轻松地在左路再把球传到了中国队的大禁区里。
找的希勒!
希勒又一次和范志一短兵交接,不过两个人起跳过程中在空中身体碰撞了一下,结果都没有碰到球,球从他们的头顶上掠过,飞快的落向了孙季海和欧文脚下,欧文没有身高优势啊,孙季海总算把球顶了出去,但他居然把球顶到了斯科尔斯脚下!
斯科尔斯自己都楞了一下,没想到啊。郑志第一时间扑来,挡住在了他的正前方,可斯科尔斯的背后就像长了第三只眼睛,右脚脚后跟轻轻一磕,因斯从左侧插上拿到了皮球。
齐宏又慢了!作为一个前腰,没能及时跟回来协防。郑志不得放弃对斯科尔斯的防守,跑去封堵因斯,可因斯等待就是郑志跑过来,左脚一个横敲,球又回到了斯科尔斯脚下。
郑志还想回来封堵,但是晚了。
斯科尔斯往前推了一脚,立即拔脚怒射!
“糟了!”
“他要射门!”
全场目光都锁定在了斯科尔斯的右脚上面,也就在这个时候,孙季海刚迈出一步,试图上来干扰一下斯科尔斯的射门。
但斯科尔斯的右脚落在皮球上时却没有射门,而是右脚弓轻轻一推,球推向了欧文。
“啊?!”
假的!
无人防守的欧文把球让了过去,一起冲到了小禁区右角的位置,右脚扫射远角!
球又进了。
短短三分钟的时间里,英格兰就连入两球,把比分改写成了3:1。
“唉,”
“又是孙季海的问题啊,他干嘛要上抢呢?好好盯住欧文啊!”
“你一离开欧文,斯科尔斯不就把球传给欧文了吗?”
“老错误,同样的错误!”
“经过这场比赛,希望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吧……”
球迷们现在对孙季海是一百个不顺眼啊,都觉得罪魁祸首就是他。幸好黄见翔和张鲁的看法并不是这样的。
“双拳难敌四脚!”
“看似孙季海又一次没有盯住欧文,但实际上是整支球队的阵型发生了问题。”
“郑志在后腰位置几乎是一挑二,他不可能同时对付因斯和斯科尔斯吧,齐宏的回防速度太慢了,他不回来帮忙,郑志又不能多出两条腿。前面几人问题太大了,特别齐宏这个位置,英格兰的推进速度那么快,不可能给你慢悠悠回防的机会。”
“霍顿把孙季海放在中卫位置上就是一个败笔,还不如放在左后卫的位置上,毕竟孙季海也打过左后卫,把李伟峰放到中后卫的位置上估计效果更好。”
“霍顿还是应该回归442平行站位,不过齐宏并不是最好的人选,李银才是,但他受伤了,没有回来,这个时候,估计肇军哲这个选择会更好,或者李小朋上来也行?”
目前来看,齐宏和孙季海是被吐槽最多的了,两个人的目光也是越来越涣散,都被干崩溃了。但现在上半场才踢了半小时而已,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
“没悬念啊,英格兰还要继续进球,就看基冈是不是让主力继续踢下去。”
“我刚才还以为中国队有几把刷子的,谁知道才三分钟他们就不行了。”
“这场比赛只剩下表演性质了,想来中国也没打算要这场比赛。听说这场比赛的出场费达到了300万英镑,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英格兰死活都要劳师动众在这个时候去中国打比赛了,钱啊,英足总不会和钱过不去。”马丁·泰勒说道。
“换做是我,我是不会去的,那个地方太落后了,还会吃小孩。听起来耸人听闻,但那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