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你到底想说什么?”
看着冉闵依旧无动于衷的模样,徐渭的鼻子一酸,说道:“陛下,臣认为士族的力量庞大,在于他们掌握着帝国大部分的土地。在汉朝时,乃至于此后的魏晋时代,每个士族都有私兵,最多的甚至有两三千人,这在一个郡城里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了,如果士族与君主不和,一旦造反,就会将君主推入险境!”
“司马懿的谋反,臣认为其实是被逼反的。他是士族的人,而曹家从曹操开始就打压士族的力量,这虽然对曹家掌握天下更有利,但另一方面也把曹家推入了水深火热的地步。司马懿的谋反,代表了士族得背叛,毕竟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终究还是士族的天下,因为得士族心者得天下!”
对于徐渭说的这些,其实冉闵的心里很清楚,但不好点破出来。
自秦朝建立时,士族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当时并不叫士族,只是一些身世渊博的世家和皇室后裔而已。直到汉朝末年,士族的力量已经达到了令人恐怖的力量。
在三国时期,很多谋士喜欢对自己的君主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所谓的民心指的并不是最底层的老百姓,而是那些身份显赫,掌握了大汉大半权利的士族阶层。
在三国时期,士族的力量可谓是根深蒂固,即使连天子都要扶持宦官来抗衡士族。噺⒏⑴祌文全文最快んττρs:/м.χ八㈠zщ.còм/
在朝中做官的大部分都出自于士族,由于当时盛行的当官制度是举孝廉,由当地的县令推荐,而当地的县令也大多是本地士族的子弟,即使有的县令不是,但在当地权力最大的也不是朝廷任命的官吏,而是士族,使得县令也不得不看他们的脸色行事,因此这也使得所谓的能够当官的”人才“都掌握在士族手里。
“徐渭,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说朕的大魏,会跟曹魏一般,把士族逼急了,最后会出来一个司马懿一样的士族人物将帝国取而代之?”冉闵的脸色很难看。
徐渭苦笑道:“陛下,臣只是想提醒您,士族死灰复燃之势,或者狗急跳墙之势不可不防。昔日三国时代,魏国有多个士族派系,党同伐异,但都属颍川世家的话语权最为强大,所以勉强能够在关键时刻一致对外。”
“而蜀国的朝堂基本有三大派系,一个荆州派,一个东州派,一个益州派,这些派系之间明争暗斗,朝堂乌烟瘴气。蜀国因何而亡?当年邓艾率兵经阴平道奇袭成都,为何蜀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在臣看来,其实不是刘禅不想打,而是益州本土的士族不想打了,所以干脆放弃了抵抗。”
“吴国呢?当时的东吴也有两个派系,一个是淮泗派系,一个是江东派系。孙吴的起家在淮泗,但根基在江东,所以这两个派系对孙氏来说都非常重要,处理不好他们的关系,孙吴将永无宁日。孙吴明明有着长江天堑,占据江东、荆州、交州,为何当年王濬所率的舟师刚刚抵达石头城下,孙皓就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晋军门前去投降?无疑,他是被本土的江东派系抛弃了。”
徐渭叹气道:“陛下,臣说这么多,都是想请陛下您克制一下自己。朝廷虽然已经颁布法令,责令地方士族坞堡必须拆毁,不许豢养私兵、奴隶,还在各地推行均田令,强迫士族释放庄户,但士族的力量依旧强大,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许多士族子弟都在朝中做官,在地方任职,影响力不容小觑。”
徐渭本来以为冉闵是听不进他的劝谏的。
但过了良久,只听见冉闵长长的叹息一声,说道:“徐渭,朕果然是没有看错你。你是一个真正的忠君爱国之士。当年曹操用抑豪强,重寒庶的方式打压了士族,但由于曹丕为了登基而重新重用士族,导致曹魏政权无法长久,实在令人惋惜!”
“不过朕还是认为,只要士族还是强大的,就难以有稳定的王朝!江东士族,尤其是吴郡四姓实在是太猖狂了,不好好地惩治他们,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你有何办法?”
闻言,徐渭沉吟了半晌,这才说道:“陛下想要惩治吴郡四姓,其实并无不可。但若是想要全部打压江东士族,只怕不大可能,所以臣建议陛下拉拢一批,打压一批。”
“具体怎么做?”
“吴郡四姓,是陆、朱、顾、张四家。在东吴时代,陆氏为东吴第一豪族,但进入两晋以来,吴郡陆氏已经渐渐没落,但依旧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是其族中子弟人才凋零,大多没有出仕。陛下不妨尝试着去拉拢一下陆氏,许以官位厚禄,让其与其他三家吴郡大族反目成仇。”
“陆氏?”
冉闵想了想,觉得徐渭的这个谏言确实可行。
陆氏的家族史比较其余“吴郡三姓”更为悠久。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域名、请记住xīn81zhōngwén小shuōwǎng
吴郡陆氏的始祖要追溯到战国时代!
当时齐宣王有个孙子叫田通,被封到平原陆邑,因以为姓,陆姓由此产生。
后来,陆通即田通的后裔陆烈被安排到吴县做县令,于是陆烈一家迁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陆烈的后代基本在地方做官,到东汉末的时候,其子孙陆康在扬州做庐江太守。刚好这时天下大乱,袁术占据淮南,影响了整个江淮的形势。
陆康不和袁术为伍,被袁术攻破庐江治所舒县,不久后病死。陆康的儿子陆绩和侄子陆逊等,早就被陆康遣送到了老家吴郡,由此躲过一劫。
孙策本来是袁术的部将,袁术无德,很多人都离他而去,孙策也借机离开袁术,到江东打天下。于是之前很多跟着袁术干的人都加入了孙策的阵营,陆氏便是其中一支。
不过当时属于战乱时期,文人露脸的机会不多,陆家除了陆逊这一支陆逊、陆抗父子取得了较大的军事成就外,其他的都只是在文学和政治方面有所成就。
比如陆逊的叔叔陆绩,比陆逊还小五岁,但年少成名,学问比陆逊还高,连江东名士张昭、张纮、虞翻,襄阳名士庞统都对之刮目相看。陆逊的亲弟弟陆瑁也是以文采学识著称。
总之,吴郡陆氏对孙吴的帮助非常大,就陆逊一个人的功劳就够用了。
其实吴郡陆氏在后世依然活跃,比如西晋的陆机、陆云兄弟,和顾荣一起被并称为“洛阳三俊”。
唐朝有六位吴郡陆氏子孙做了宰相,至于“宋末三杰”陆秀夫是不是吴郡陆氏子孙,就不得而知了。
冉闵与徐渭商量一番之后,便派人去跟吴郡陆氏的人接洽。倘若这个事情能成,冉闵就不必在江东大开杀戒了,而一旦事情进展得不顺利,估计整个江东的一场腥风血雨,是在所难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