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粮食,反贼
一连串的事情,弄得朝臣们个个着急上火,晕头转向。
文德七年犯太岁啊
一开年,就没一件好事。
全特么的要命的大事。
任何一件,都有可能掀翻大周的国本,叫天下改名换姓。
文德帝呕了一口血,谁都不肯见。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大殿内,一坐就是三四个时辰。
有人造反
竟然有人造反
他自问是个很勤勉,也很节俭的皇帝。
先帝临死,留给他一个烂摊子,无数大窟窿。
这些年,他殚精竭虑,东挪西补,终于将这个烂摊子整顿一新,历年积欠的银钱也都逐渐补上。
他已经做到了一个帝王能做的最完美程度,为什么还有人造反
为什么老天爷就不肯开眼,年年降下天灾
难道真如反贼说的,他们父子得位不正,老天都看不过眼,降下天罚吗
“陛下,天黑了,歇息吧”
天已经黑了吗
文德帝回过神来,才发现天光已暗,烛火摇曳。
他缓缓扭头,朝常恩看去,“朕是昏君吗”
“陛下饶命”常恩跪在地上磕头请罪。
“朕恕你无罪。朕就问你,朕是昏君吗如实回答,否则朕杀了你。”
常恩咽下一口唾沫,紧张地说道“陛下当然不是昏君。陛下为君勤勉,去年户部终于小有结余,这是吉兆啊”
“既然是吉兆,为何还有人造反”
文德帝神情落寞,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近十年,年年天灾,朕怕百姓负担过重,怕小民失地破产,自登基起,不曾一次增加赋税,甚至还数次减赋。
并且三令五申,地方官府征发徭役,不可严苛。甚至连着三年给地方官府一笔额外的银钱,用作徭役,就是怕小民为徭役而苦。
朕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为何还是有人造反就因为天灾吗朕一直在想办法赈灾,为什么他们就不肯给朕一点点时间为什么非要造反
朕绝非昏君,更不是暴君,也无失德之处。可是年年天灾,没有一年风调雨顺,如今还有人造反。难道真的是天罚”
常恩赶紧说道“陛下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啊那些反贼,狼子野心,绝不是因为没饭吃才去造反,只因为想造反才会造反。
什么天罚,什么得位不正,那些泥腿子哪里知道这些。分明就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浑水摸鱼,借机起事。只是现在还不清楚幕后主使的真实身份。”
文德帝皱眉,“你说的有道理。那些话,绝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后面肯定有高人指点。你说,幕后之人会不会就在京城会不会是有人不服朕得帝位,阴谋造反”
常恩一颗心怦怦乱跳,快要从喉咙处跳出来。
这话太吓人了
有种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预感。
他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现今最要紧的是,就是派兵镇压反贼。至于反贼背后之人,迟早能查出来。其次,要想办法筹措粮草赈灾,不能让灾情扩大。还要准备足够的粮种。”
文德帝连连点头,“的确要派兵镇压反贼,同时命金吾卫严查京城各处。各地粮食紧张,就种红薯。红薯产量高,即便干旱依旧能播种。只要能活命,天天吃红薯也没关系。熬过今年,等到明年,情况一定会好起来。一定”
常恩喜极而泣,“陛下终于振作起来朝臣们知道了,一定会替陛下高兴。此乃大周幸事啊”
文德帝盯着常恩,眼中散发着刺目的光芒,“宣三省六部各位爱卿觐见,宣几位国公觐见”
“陛下,天色已暗”
“宣”文德帝掷地有声,果断打断常恩的话。
“诺”
常恩躬身领命,连夜宣各位大人进宫商议对策。
次日一早,文德帝连下数道旨意。
即日起,京城自戌时起戒严。
粮食限价,谁敢哄抬粮价,或是关门惜售,着金吾卫严查
谁敢传播谣言,造谣生事,引起民众恐慌,无论是何身份,一律关进诏狱。金吾卫有机变处置之权,可先斩后奏。
令三和快递,必须在半月内,将救灾粮红薯运往灾区。
责令户部少府,派遣官员前往灾区,组织灾民补种。
与此同时,数道旨意送到兵部,京大营。
面前造反,整个国家机器全面运转起来。
同时,金吾卫抽调了一部分精锐,率先前往反贼聚集地调查这场造反真相。
三和快递京城总部,距离渭水码头大约三四里远,距离官道也只有区区数里。
周围地势开阔,没有山林易燃物。
选这个位置,无论是船运,还是陆运,都变得极为方便。
快递站通往渭水码头,还有官道,都修建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
办公楼后面,是一排排高大的仓库。
仓库侧面,是数百辆整齐排列的马车,驴车,骡车,有专人维护看守。
一大早,三和快递总部人进人出,人声鼎沸。
一辆辆马车有序出发,拿着单据前往皇庄,京仓,各大粮铺,运回来一车车红薯,或是杂粮。
登记员一车车称重登记,贴上单据后,全部运往渭水码头,装船南下。
圣旨有令,半月内,要将这些粮食运往灾区。
最快的办法就是水运。
陆运是第二选择。
渭水码头,不到一天的时间,三和快递就调来了上百艘货船。
装满一艘,即刻开拔。
其他货船,无论是私人,还是官府,统统靠边站。不得占用码头。
运送灾粮是皇命,一切船只在皇命面前都要让步。
不让步
那就看看,到底是脑袋硬茬,还是京营大头兵的刀子硬茬。
每艘货船,运送灾粮的同时,还要负责运送几十名京营士兵南下。
三和快递,每个人,都按照各自分配到的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每个人都熟悉自己的工作,做过不下千百回,闭着眼睛都不会出错。
熟练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出错。
可以保证工序完整,正确,不出现错漏,混乱。
户部尚书赵大人,亲自带着人来到三和快递总部查看。
每人只管自己的那一道工序,看似很忙很乱,效率反而很高。
看着一车车粮食从快递站出发,运往渭水码头,装船开拔,户部尚书赵大人偷偷松了一口气。
“照着这个速度,全程水运,估计不用半个月,粮食就能送到灾区。”
“赵大人太乐观了”白仲陪在赵大人身边,“据南边送来的消息,因为干旱,有部分河段断流。到了断流处,就必须该走陆路。”
户部尚书赵大人紧皱眉头,“这如何是好该走陆路,能保证半个月将灾粮送到灾区吗”
白仲说道“咱家正在紧急调运车马,在断流处集合。也通知了各地快递站,做好接货准备。同时各地收费站也会全力配合。能不能在半月内送到灾区,只能说尽力而为。”
赵大人长出一口气,“当初成立三和快递是对的。换做朝廷运送这批粮食,没有一个月,决不可能到达灾区。而且途中消耗,也是个天文数字。”
白仲笑了笑,好奇问道“朝中怎会想到用红薯赈灾竟然还打算在南边补种红薯。”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京仓的粮食不能动,别处也没粮。唯有红薯,存了许多。能救一命是一命。”
“这些红薯,够吃吗”
“肯定不够吃但,至少能解决燃眉之急。”
这倒也是。
红薯很多,可是灾民更多。
去年红薯酿酒爆发,大量的红薯被用来酿酒。剩下的红薯,说起来很多,平均到每个灾民头上,其实很少。
而南边,因为土地肥沃,加上饮食习惯,种红薯的人极少。更多的是种水稻,冬小麦。
像江南一带,甚至用水田来种桑树,养蚕。
直接把农田变成了经济作物田。
也就难怪朝廷要从北边调运红薯,运送到南边灾区。
灾区以前根本不种红薯啊
想吃红薯都没得吃。
目送一艘又一艘的货船离开码头,赵大人悬着的心,踏实了一半。
他对白仲说道“本官许久未见诏夫人,她可好”
“夫人在别院养胎,快生了。除了脾气变得暴躁外,其他都好。”
赵大人语重心长地说道“光靠红薯,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且红薯储备有限,去年红薯酿酒太狠了。北地七成的红薯都被拿去酿酒。剩下的这点红薯,那么多灾民,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吃完。还是需要调运大量粮食运送到灾区,彻底解决灾区缺粮的问题。”
白仲正儿八经地说道“赵大人忧国忧民,令人敬佩。只是赵大人同我说这些没用啊我就是个管杂事的小人物,手头可没粮食。”
赵大人看着白仲,“你手头是没粮,可是你家夫人手头一定有粮。”
白仲很干脆,“我家夫人快生了,恕不见外客。”
“粮食牵连着大周的命运,关系着百万灾民的性命。你家夫人如果只是普通的内宅妇人,本官绝不麻烦她。然而她不仅是皇子妻,更是四海商行的东家。她理应在这个时候承担起责任。”
白仲龇牙,冲赵大人笑了笑,“大人同我说这些没用。我家夫人说了不见外客,我也爱莫能助。不如等我家夫人生了孩子后再说此事。”
“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晚了”
“那咱家只能道一声抱歉”
赵大人气得脑门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