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时候,伏寿终于生下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出生的当天就被皇帝起名刘,为众之明。这个意义非同寻常的孩子在他满月的时候,生母伏寿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帝的第二任皇后。
这个后位对于伏寿来说似乎有些姗姗来迟,其实在董皇后被废后,宫中所有人都一致的认为这个位置非她莫属,事实也正是如此,就连皇帝在册封的前一晚还亲口对她说:“你当之无愧。”
伏寿看着轻纱帐中熟睡的儿子,表现的有些忐忑:“我不知道该如何……”
“该如何做好一个皇后?”皇帝从伏寿手上拿过那只扇风驱蚊的圆扇,有些发旧的扇面上还清晰的勾勒着当初皇帝信手图画的线条,他翻来覆去的看着圆扇,轻声道:“你不用刻意去端着架子学什么做什么,你已经足够好了,以前是如何,今后也是如何,不过是换个位置罢了。”攫欝攫
他低头端详着帐子里熟睡的白胖小子,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感慨说道:“我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做皇帝的,中间这么多磨难,还不是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人生太多因缘际会,谁又料得到以后呢?”
“陛下。”伏寿连忙打住,半是嗔怪的说道:“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
“只是有些感慨罢了。”皇帝将扇子还给了伏寿,最后看了儿子一眼,玩笑的说道:“这小子有福气,一生下来什么都有了。”
伏寿这才明白皇帝是回忆起了自己悲惨的幼年,她心下一软,拉起皇帝站了起来:“今天是怎么了,尽说这些话。”
“不知怎么想起了往事,话有些多了。”皇帝呵呵笑道,任由伏寿将他拉扯着走到榻边坐下,喝了一口茶后,他又说道:“不过他确实是有福气的,你明日就是皇后,他就是嫡长,以后……‘
“陛下。”知道自己的孩子将会是未来的储君,伏寿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她没有形于色,而是适时的出言打断道:“孩子还小,说这些未免太早了。”
有汉一代,太子向来是七八岁始立,甫一出生便立为太子,从未有过。
伏寿心悦皇帝话里话外的意思,但她又不敢表露,只是淡淡的转变着话题,不想深入的谈下去。反正明日过后她就是大汉的皇后,她的孩子就是嫡长子,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储君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所以她完全没有必要在现在去争这些。
“是还小,等他长大些再说吧,届时我再给他选几个贤良师友,好生教导,也就是了。”皇帝也觉得此事为时太早,只轻声说着,坐在席榻上,便不再言及此事,而是忽然问道:“皇长子这边,你是怎么想的?”
提到皇长子刘晞,势必要论及宋都,伏寿心里咯噔一声,顺势说道:“宋都到底是皇长子的生母,如今我身边初生子嗣,恐怕照料不及……”
“那就让她暂住在你现在的地方吧,皇长子让她照料也就罢了。”皇帝轻叹一声,道:“如今宫中甄宓、吴苋这几人都有了身孕,你今后要多记挂些。”
“臣妾知道。”伏寿颔首道。
皇帝深看了伏寿一眼,最后放心的道:“我自然是信你的。”巘戅顶点xin#100inG##109戅
翌日,伏寿正式被册立为皇后,皇帝特为大赦天下,十恶不赦以外者,皆减罪一等,就近流放交州、幽州、凉州等边地屯田;重罪改判为官府劳役二十载,参与城旦舂等一应官府工程,轻罪即释。
伏寿的父亲、左中郎将、不其侯伏完被迁为卫将军,增食邑千户,其长兄伏德拜为奉车都尉,次兄伏雅拜为太子舍人,至于伏均、伏尊、伏朗这几个年纪尚浅的弟弟,则是被送入了国子监读书受业。
因为伏寿被立后的缘故,伏氏一族几乎在一夜之间便煊赫起来,近段时间本就车流不息的伏氏家门,此时更是人声鼎沸、来往者络绎不绝。
伏完本来忧谗畏讥,有董氏殷鉴不远,不想做弄得这样张扬,只是碍不住那几个儿子的心情雀跃难平,非得大开中门、广纳宾客不可。顾念着近来是嫡长降诞、自家女儿被封为皇后,是家国同庆的喜事,伏完想了一想,便也听之任之了。
于是伏氏的声势愈发高涨,考虑到对方子嗣众多、权势炙手可热,渐渐有好事者竟将伏氏与王氏相提并论起来。
只有兄弟俩相互扶持的王氏,在王辅眼中,自家的风头都被对方压过去了,兄长王端却不忧反喜,还主动派人给伏完送了一份贺礼。
王辅知道两家关系不至于水火不容,但也看不得此消彼长,这一日终忍不住前去寻王端,正好见休沐在家的王端正抱着襁褓里的女儿哄着,身边陪坐着才生产不久的麋贞。
“正好你来了。”王端穿着燕居常服,宽大的衣领被婴孩扯得发皱,一时挣开不得,见王辅来了,便立即说道:“你阿嫂准备了一些礼物,替我拿去麋家吧。”#21434#21437#32#39030#28857#23567#35828#32593#32#120#105#110#100#105#110#103#100#105#97#110#120#115#119#46#99#111#109#32#21434#21437
“有什么喜事么?”王辅疑惑问道,他记起刚才似乎是有些喧闹声,不知在庆贺什么。
“次兄被天子看中,拜为赵相,过几天就要去赴任了。”麋贞在下首轻声笑着,笑容依然明睐和善。
“这是真的么?”王辅惊喜道,麋芳出手大方,年纪虽比王辅大许多,但彼此因为亲戚的关系常常有所往来。自从几年前麋芳在徐州不敌袁术攻势、诏回朝廷以来,便一直领着奉车都尉的职务,如今不知怎么时来运转,竟被拜为国相,而且是……
赵相!
他们王氏的桑梓故里就是赵国邯郸!
如今有个自家亲戚担任赵相,以后王氏在赵国的地位与权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赵王也不能小觑。
王辅知道这里面一定有皇帝的意思,或许也有王端、麋竺等人从中出力的缘故,但皇帝在这个时候发出任命,极大的安抚了王辅,同时也从侧面重申了王氏的地位。
“我这就过去,说来也是很久没有回乡了,正好托麋子方帮我做些事……”说完,便急急忙忙拿过礼单,招呼起旁人准备出门去了。
#21434#21437#32#32508#33402#25991#23398#32#107#97#110#122#111#110#103#121#105#46#99#99#32#21434#21437#12290攫欝攫。王端皱了皱眉,警告道:“你安分着些,请托私事不能乱了规矩!”
对方风一般的走了,连来时想说什么都忘记了。
王端叹了口气,他其实并未因此事而高兴多少,麋芳出任自己家乡的长官,确实会给王氏带来种种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不便。当日与皇帝谈话的内容他仍牢记在心,知道王辅再行差踏错,就会被赶回赵国,而现在任命麋芳为赵相……或许就是皇帝为其预设的最后一份‘善心’。
其实麋竺并不想让麋芳去做什么赵相,河北之地豪强林立,即便是冀州刺史王邑照着河东模式推行新政也困难重重,他不认为王邑、陈登、刘晔、田畴这些被皇帝夸赞过的能吏都有些棘手的冀州,自己这个平庸的弟弟去了就会如鱼得水。
按麋竺的打算,他们要走的应当是桑弘羊这样以财赋算计进仕的路子,自己如今是大司农,司掌平准均输,正是能上秉皇帝心意、下施自身抱负,对朝廷财政税制大加革新,开创数百年制度典范。
麋芳在他的设想中应该是去担任水衡都尉,掌握上林三官钱的铸造及财货储藏。一是麋芳曾也参与过家中经商,对此经营之道并不生疏;二是古稀之年的太常陈纪在忙完废立皇后等典礼之后累倒了身子,患上重病,上过几次辞表,眼见是快不行了。
在麋竺看来,水衡都尉周忠无论声名、家世,还是与周瑜的叔侄关系,加上他在一旁的支持,周忠担任太常几乎没什么悬念。周忠走后,有周氏的投桃报李以及自己的运作,麋芳接任水衡都尉还会是难事么?
只可惜……
看着坐了几年冷板凳,终于被拔擢为郡国之长的麋芳正满脸带笑的接受奴仆们一口一个‘府君’的奉承,麋竺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去了赵国以后,你知道该如何做么?”终于,麋竺忍不住提醒道:“我得再叮嘱你一遍,如今的冀州可不是善地。”
“我知道。”麋芳大大咧咧的一挥手,道:“冀州王公没有接到朝廷的明诏,对那些豪强大族一时下不了狠手,还有些瞻顾。依我说还是得学安平太守满宠、河间太守王脩,对彼等不法豪强用重法拷问。好在现在已有了明诏……”
“你在说些什么?”麋竺被他吓了一跳,不知道对方是从哪得来的消息:“朝廷有什么明诏?”
“难道不是除坞壁诏么?”麋芳疑惑的说道:“就是前不久颁的,废除流民聚自建营垒、清查各郡县豪强坞壁,现在都有人议论说朝廷接下来就会诏使各地废除坞壁。阿兄,你也知道,坞壁对那些人来说,俨然是古时小邑,高墙深沟一围,里面自成天地,不由守令作主。朝廷要毁坏坞壁,那些人如何会答应?”
麋竺想不到对方竟能看得这样远,又或许这份诏书的背后用意已经昭然若揭、不加掩饰,虽不知最后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斗争,但被皇帝寄予厚望的冀州必然是最激烈的地方,麋芳此番去冀州担任赵相,或许是另一条好路。
就在这时,王辅匆匆过来了,他本来想道喜的,但中途听了件新闻,便忍不住与麋氏兄弟分享道:“听说了么?太常陈公刚刚病故了。”
巘戅综艺文学KaNzONgyI#46cc戅。这件事本来就在麋竺的预想之中,闻此消息,他不动于色,只是仍有些惋惜当初为麋芳设想好的安排。
麋芳则是一惊一乍,忙问了缘由,又张口议论道:“也不知下一位太常会是谁?朝中有名望的大臣,不再九卿之列的,无非是光禄大夫郑公、中散大夫许公还有太中大夫陈公……”
在麋竺看来,眼下是谁都不重要了,不过倒是可以抱着结一个善缘的目的、帮一帮周氏……他出口打住二人即将展开的人事讨论,免得言多必失。
当然,得不到利益交换的麋竺自然不会拿出全部的心力去帮周氏,最后会是怎样的结果还是不可说。
陈纪的死也并不意味着九卿缺位,朝内朝外议论最热烈的也并非于此。陈纪是颍川陈氏出身,他的故去,意味着颍川士人少了一位颇巨声望的名士。
对于颍川一系来说这无疑是个打击,更何况随后朝廷将要进一步对老牌豪强们动刀,与颍川士人关系匪浅的朝廷新贵、车骑将军曹操的个人立场就值得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