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你说的是流水筒车吧?”
云山上,阎少宁看向李泽轩问道。
李泽轩点了点头,“嗯,就是流水筒车,如果这种水车不行,我还可以设计出动力更大、传输距离更远的新式水车!”
他脑子里面可是有好几种水车模型的,只是他对于这种东西不熟悉,不知道能不能用在炎黄书院这种情况上。
要不是现在的电力系统不好解决,他肯定会自己造抽水机的,对于他来说,抽水机好做,难就难在抽水机需要的动力问题,内燃机驱动的话他现在还缺点材料,电机驱动的话,他没有稳定的供电系统,所以他现在只能打水车的主意了。
阎少宁对于李泽轩的创造能力虽然有信心,但他还是摇头道:
“我觉得不行!炎黄书院距离灞河太远,而且地势太高,想要凭借水车运水,无异于天方夜谭!即便能运上来,那也不可能运太多,就算你能弄出动力更强的水车,我觉得还是会无济于事、得不偿失!”
李泽轩揉了揉眉心,显得有些苦恼,纠结半晌后,他咬牙道:“这样,少宁你帮我找一批打井的工匠,让他们给我在云山上找一处合适的地方,打几口水井!书院前期就先从山下运水吧!”
阎少宁瞪大了眼睛,道:“你小子疯了吧?云山地势这么高,怎么可能挖得出水井?”
李泽轩却摇头不赞同道:“少宁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云山虽地势较高,但山上树木茂密,长年雨水充足,有些地方还是能挖的出水的,你到时候找个经验老道的工匠,应该能找到几个好位置!”
有句话叫山上打井,徒劳无益,很多人都认为山上的地势高,挖不到地下水,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在山上有的地方是可以有地下水的。
地下水的存在不仅在平地,在高山也有的,有时比地平线低的地方还没有底下水呢!地下水的存在与岩层的构造有关,有些岩层是存不住水的,有些岩层里面还有承压水,再说一般的山上都是有土有树木花草的,这些东西是存水的主要因素,如果水土保持得好的话只挖两三米就挖到水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泽轩前世的时候,有一个亲戚承包了一个山头专门养鸡,由于山上地势高,没有自来水,他那个亲戚就请人在山上挖了一口井,结果只挖了1.5米就挖出水来了,所以挖井这种活计,地势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阎少宁却不懂这些,他将信将疑道:“这么高的山上真的能把打出水井?”
李泽轩笃定道:“肯定能,少宁你放心便是,只要挖井的工匠经验丰富、能辨水位,肯定能在云山上打出水井的!”
“好吧!那我明日就安排人去长安城找打井工匠!”
云山这边,书院的建设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大唐日报》上,对于工学和炎黄书院也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宣传攻势,当初第一次宣扬工学的时候,马周就安排了一批人去对李泽轩发表的文章进行了学习,编辑部里的许多人对于工学都有了较深的理解,所以后期的宣传根本不用李泽轩动笔,编辑部里面这方面的人才是一抓一大把。
所以,最近报纸上的新闻版块几乎要被炎黄书院、工学等字眼给屠版了,在这么猛烈的宣传攻势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工学是个什么东西,还有长安城外正在建设的炎黄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书院。
工学,炎黄书院,一时之间,声势如虹!
当然,要搁以前肯定会有许多儒学卫道士跳出来批评李泽轩借报纸吹嘘工学,但自从崔云寒流放琼州、中秋夜李泽轩在长安城来了个天外飞仙后,所有反对的声音几乎都熄火了,一是没理,二是没胆。
而且随着王家利用快马将近几期的报纸销往其他州县,工学与炎黄书院的名声,已经开始辐射到了其他区域。特别是中秋夜李泽轩飞天的事迹尤其震撼人心,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根据《大唐日报》在各地的分部反馈回来的数据来看,报名炎黄书院的学生开始呈现指数型的爆发性增长,早在两天前就已经突破到了两千人。
这数据要是公布出去,肯定会引起一番轩然大波,因为国子监、弘文馆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学生!
当然,这么多学生里面肯定有许多人只是看了新闻后头脑一热去报名了,很可能对于炎黄书院入学考试的科目都还没完全掌握,到时候即便来参加考试,也会没希望入选。
更多的学生是选择先买一本新式算学教材回家看看,看得懂、学得会的情况下才会去报名,在没看懂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去报名的,这一点可以从最近新式算学教材的销量上可以看得出来。
截止目前,奇趣文化的算学教材出货量已经达到了五万多本,五万对两千,这时一个非常悬殊的比例,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算学爱好者纯粹只是想研究一下李泽轩的新式算学。
除了学生报名数量激增以外,想应聘为炎黄书院先生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是因为李泽轩开出的待遇太丰厚,二嘛,就是现在的工学和炎黄书院已经火的不能再火了,来到这里教书,完全可以名利双收啊!傻子才不来!
首先就是长安本地的一些名宿大儒,他们是最先找到李泽轩面试的,这些天李泽轩光面试就搞了十场,但只招了一个人,还是一个老熟人——他在国子监的时候,坐在他对面办公的牟助教,这货紧随徐宏志,也想跳槽了。
其余人要么就是受儒学文化腐蚀太深,要么就是讲课技巧一点都没有,完全是照本宣科的那种,李泽轩表示他自己都听不进去这样无聊的课,他以后的学生怎么会愿意听?
所以前来应聘的十个先生,只有一人成功过关,炎黄书院先生的录取率之低,也渐渐地被传了出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