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的东线爆发大战,夏国的西线也发生战斗,夏国内部则显得一片安静和谐。
苏焱离开中京城离开夏国已经有十二天时间里,苏焱没在中京城的十二天时间里,中京城依旧安稳,夏国依旧安稳,苏焱御驾亲征并未影响到夏国的发展。
待夏国各座城池城主和各部分部长回到各自城池,夏国各项计划按照苏焱之前的吩咐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目前对于各座城池来说,最重要的一条是准备春耕的事情。
前年里蓄城那边将风部落覆灭,获得大批牛马,去年里分批运送到各座城池,在各城进行训练,以满足用牛马拉犁耕地、用马拉车的劳作,一年的时间,总算是有成果了,今年春耕就可以将那些牛马投入使用。
各座城池外的农田规模差不多已经达到极限,几乎不会再扩大农田的规模,更多的牛马加入可以让各座城池以更少的时间完成春耕,剩下的事情可以进行其他劳作。
时间总是缺少的,再多的时间也不够用,白天里没有时间让人们玩乐,就算没有事情做,也要找点事情做,比如扩大城池规模,大规模修缮道路。
苏焱书房的一份文件中记载着一项需要动用非常多人力的大计划——木轨路计划。
苏焱还记得自己前世所看的一条消息,讲得是秦朝修建的木制轨道。
秦朝的木制轨道与现代铁路极为相似,它的建筑规程是:厚筑路基、基上铺枕木,枕木上加轨道,车沿轨道奔驰,这和现代铁轨的铺设原理无异,只不过车子的牵引力不是用蒸汽机车,而是用马匹拉动,做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木制轨道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马车的车轮可以在上面快速平稳地行驶。
由于使用轨道,车轮的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车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还可以链接多个车体,称之为轨道列车。
这种轨道列车不仅节省运力,而且能够装载大量的货物,很适用于战争年代的军备物资运输和紧急的军事行动。
单独的一辆马车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六十里到七十里,一天一夜可行一千四百里(中间需要更换马匹),比古代信使的八百里加急还要快近一倍。
可能速度的数据有些夸大,不过修建木轨路来行驶特制的马车,绝对会比平路上骑马还要快,也适用于陆地上大规模运输货物,木轨路可以称之为神器。
目前夏国的城池都修建在河流两岸,可以通过船运来大规模运送货物,未来夏国的城池必然会修建在远离河流的区域,到时候修建木轨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非常遗憾的是修建木轨路需要动用大量人力耗费大量的时间,根本不是现在的夏国能够承受的起。
现在夏国各座城池陆地上到道路都不算平整,谈修建木轨路太远了,而且短时间内夏国的城池依旧会在河流两岸区域修建,未来随着夏国人口增多,必须要往远离河流的地方修建城池,那时候差不多夏国就有足够的劳动力来修建木轨路。
除了木轨路计划,苏焱写下来的计划还有很多很多,都不是现在的夏国能够进行的,反正夏国的国民白天里是不可能有多少时间休息的,为了夏国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需要所有夏国人去努力。
春耕前的准备是各城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其次应该算是骑兵部队扩编的事情,三天的报名时间,早晚时候,各城池兵部分部又排满了想要报名的男人,他们都想着成为一名骑兵,到草原上建功立业。
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通过选拔的可能性很低很低,但是大家都想要去试试,说不定就幸运的通过了,要知道不少人去年一年里“经常”练习骑兵的各项技艺。
原本苏焱是打算骑兵部队扩编名额,只在去年年末从高级学堂战争学院毕业的学生中选拔,但是考虑到有许多选拔范围外的人去年里经常练习骑兵各项技艺,准备参加今年骑兵选拔的事情,为了不让他们失望,苏焱将原定计划暂时放下,骑兵选拔范围依旧是全体成年男性国民。
不过这一次却有了时间限制,并发出告示向全体国民告知,今年和明年,最后的两年时间,全体成年男性国民都可以参与骑兵选拔,等到夏历十四年骑兵部队再扩编,选拔范围将缩小到往届高级学堂战争学院毕业生。
依旧是每座城池十人,中京城三十人,各城池选拔出来的人员将乘船前往蓄城,由骑兵部队进行训练,三个月的训练结束后,选拔出足额的人员,将骑兵部队扩编到七个队。
三天报名时间,三天选拔时间,最终三百四十人脱颖而出,和以往每年选拔骑兵相比,今年里预备骑兵中“应届毕业生”占据比例最多的一次,四分之三的名额都被今年刚刚成年的男人们占据,他们刚刚从高级学堂毕业,骑兵各项技艺还没有拉下。
其他的名额则被寻找时间辛苦练习的人们占据,辛苦总是会有回报的,单靠运气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给通过选拔的预备骑兵们几天准备时间,之后预备骑兵们乘船前往蓄城,进行后续的训练选拔。
苏焱用掉多年时间构建的部长城主分部长管理体系,果然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苏焱离开夏国十几天时间,夏国未发生任何混乱,只要这套管理体系还在,只要夏国还是那么的强盛,就算苏焱离开夏国几个月时间,夏国也很难发生混乱。
当然,前提是苏焱这位王还活着,若苏焱突然死了,夏国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混乱,比如说刚刚加入夏国没几年时间的那些氏族。
但混乱过后,夏国又会按照苏焱制定的方向计划继续发展下去,直到夏国内部变得“腐朽”为止。
草原上,一场骑兵之间的战争爆发了,当夏国骑兵部队一个弱部抢夺另一个人口超过两千的大型游牧部落放牧的牛马羊后,该部落的首领立即集结将近三百族人过来想要抢回牛马羊。
虽然对都是黑盔黑甲黑马的夏国骑兵感觉奇怪,但是首领并没有想太多,只想着快点将敌人赶走,抢回被夺走的牛马羊,同时向敌人展示一下己方的实力,让对方滚的远远的。
就这样,首领和他的近三百族人落入到夏国骑兵部队的陷阱中,五百夏国骑兵围杀三百游牧部落骑兵,在强弓皮甲等装备优势下,首领和他的近三百族人被射杀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被俘虏。
原本首领是被俘虏的一员,仅仅是胳膊中了一箭,不过首领宁死不愿意放下武器,直接自杀,首领身边的十多个人纷纷赴死。
第一场战斗结束,简单打扫一下战场,留下一个刚刚作为诱饵同时立下大功的屯,押送俘虏在后面跟着,然后木轼带领骑兵镇大部出发,向游牧部落骑兵来的方向搜寻过去,敌人部落居住地就应该在那个方向上。
与此同时,作为战场的日部落居住地已经被简单清扫一遍,苏焱将两千余人的夏国远征军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四个队,外加十五艘乙型船的船员,总计超过七百人,由苏焱统领,留守日部落居住地。
另一部分十八个队,由鹿辰、蛇守、兔彬三人各统领六个队,分三路向日部落的三个附属部落进发。
夏国一直与日部落交易,只知道日部落居住地的位置,根本不知道日部落的七个附属部落所在位置。
不知道不要紧,俘虏中有人知道,这时候不能妇人之仁,直接以孩子的性命威胁,让日部落的一些女人带路。
“带我们找到你们部落的附属部落,带路有奖赏,不带路,杀了你的孩子。”
自己孩子的命被敌人握着,女人们不情愿的为夏国远征军团带路,另外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知道自己部落那七个附属部落的位置,但只要有知道位置还能够带路的人就足够了。
这边,夏国远征军团兵分三路在日部落女性族人领路下前往距离日部落最近的三个附属部落,另一边,逃得一命的日部落族人聚集成一支队伍向距离最近的日部落附属部落前进。
“家没了……”
残存的日部落族人都是一副哭丧着的脸,他们的部落他们的家被夏国攻破了,他们的家没了,他们的亲人都还在日部落,现在不知道是生还是死,还有那么多的同族被夏国人杀死,就差一点,就差一点他们就死在夏国人手中。
男人们将痛苦悲伤留在心中,目光慢慢变得坚毅起来,有的人心中想着已经战死的同族和没有逃出来的亲人,有的人心中想着加入其他部落后以后的生活,也有人打算集合日部落的七个附属部落再打回去,赶跑夏国人。
队伍中的女人比较少,还不到三分之一,过半数量的女人都流着泪不停哭泣,男人是一家之主,是顶梁柱,轻易不会哭泣,但女人的情绪很容易显现在表面。
残存的日部落族人没有看到后面有夏国人追击他们,他们也就没有亡命逃跑,不过行进的速度依旧比较快,他们想要尽快赶到目标部落。
走了一会,本就是日部落高层之一,现在是队伍中地位最高的人,走在最前方的岭停下脚步,后面的族人都跟着停下来。
“我们不能一起走。”岭说道。
“为什么不能一起走?”有族人问道。
岭回道:“我们应该分成多(七)个队伍,前往七个附属部落,将夏国人击败我们日部落的消息告诉七个附属部落,然后让七个附属部落聚集战士,一起将夏国人赶走,救出我们的亲人。”
岭知道夏国的实力很强,连日部落都被击败了,七个附属部落集合所有力量反攻都很难击败夏国,但岭想试一试,不尝试一下又怎么知道他们能不能打败夏国人,他不甘心呀,那么多同族死在夏国人手中,那么多同族被夏国人抓住,他想要打败夏国人,他想要救回亲人和同族。
“对,我们应该分成七个队伍,将消息告诉七个附属部落,集结七个附属部落的力量,打回去。”有和岭一样想法的人赞同道。
队伍中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最起码占据队伍四分之一的人数,这些人纷纷发言,以至于其他没有反攻想法的人,脑海中都生出一点类似的想法,他们的亲人都被夏国人抓住,他们也想要救回亲人。
意见统一,一百多人的队伍迅速分成七个小队,每个小队只有二十来人,七个小队立即分散开,向着自己目标所在位置前进。
已经分散成七个小队的日部落残余人员还不知道,夏国远征军团已经分出三路向日部落的附属部落进发。
从日部落居住地出发,前往距离日部落最近的一个附属部落只需要不到半天路程,岭带领的那支小队将这个时间缩短到两个时辰。
姑且将日部落的七个附属部落依次命名为甲、乙、丙、丁、戊、己、庚。
岭带着二十来个模样有些狼狈的族人从丛林中走出来,进入到甲部落的农田中,下一刻便被甲部落放哨的族人发现,日部落阵营已经是方圆百里区域的霸主,距离日部落那么近,甲部落根本担心有敌人来袭,现在能来甲部落的人,几乎就是日部落阵营其他部落的人。
甲部落居住地边缘两个放哨的族人发现有人出现后,立即离开居住地迎了上去,来者是从日部落方向过来的,几乎可以确定是日部落的人,只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显得这么狼狈。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