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章了,不容易,撒花庆贺一下!)
数日间,与大白结伴同游,将长安城内外名胜逛了个遍。
一路行来,所遇文人墨客亦是不少。他们甚至还与这些文人骚客切磋了一番诗词歌赋,纵论了番强国富民之策。
一时间,岑青与白正之名,在长安文人骚客之间,名噪一时。
书画双绝岑,临风玉树白子贞。
说的正是和大白,大白自言姓白名正字子贞。
当然,没有剽窃那些千古名家的诗词,否则的话,估计他就不是‘书画双绝’,面是‘诗画双绝’了。
想想,把《将进酒》这样的千古名篇唱出来,得震撼多少人?
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估计那位坐镇中央的老李,明天都得派人把他请入宫中,好好喝上一杯,交流交流。
当然,若是老李还有这等精力的话。
如今宫城内,已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说是老李病重,后宫之间,以及诸皇子之间的气氛,皆有些怪异。
又有小道消息称,宫中闹鬼,秦叔宝将军与尉迟将军,这些天都守在老李的寝宫外,给老李当门神呢!
据说鬼神遇到这两位沙场老将,也得退避三舍。
不少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甚至将这两位将军的画相,挂到自家门前,让这两位将军给他们当门神,每日焚想祈祷,让人啼笑皆非。
大白听到老李病重的消息,便和说:“师弟,从人皆言这位陛下爱民如子,是位百年难得一见的圣君,不若我去给他看看?”
大白的医术,自非凡俗之人可比,若她出手,自然可以轻易将老李从鬼门关拉回来。但这不是打乱了人家的部署嘛!
而且,身处西游之中,在旁边见证一下这等大事也就罢了,胡乱参与,那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虽然早就有想过,在某个时刻参与一下,但那只是为了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他并不想以这样的方式参与进去。
于是,他摇起头来,正色道:“师姐稍安,我等皆非凡人,若胡乱参与凡人之事,难免有扰乱天道运行之险。需知,那位乃是人间帝君,统御万民,一言一行,皆影响甚大。”
顿了下,又道:“若那位命该如此,师姐若出手替其逆天改命,天庭又怎能轻饶我等?若他命不该绝,定然有人能救他脱险。我觉得,那位圣君还命不该绝,定能逢凶化吉。”
大白听到这般说,便只得息了这个想法。
确实,人间帝王,一言一行皆影响甚大。救一下普通凡人,于天道而言,影响不大。但一国之主,这影响可就大了。
既然不想轻易涉足此事,那她自然不能给找麻烦。
又几日,忽有小道消息传,圣帝驾崩,宫中哭声一片。
然而,诸皇子还来不及有何异动,次日一早,那位圣君不仅清醒了过来,且还颁布了一道旨意:传天下僧众,云集长安,于化生寺开坛讲法,举办水陆道场。
听到这个消息,全城百姓尽皆欢呼‘天佑圣帝’不止!
大白问:“这便是师弟所言之大事?”
微笑道:“经我推算,此次水陆大会,可是能出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呢!届时,菩萨亦会到场。只是不知菩萨几时会到。”
大白秀眉微蹙,曲指掐算,但却毫无头绪,暗忖:难道师弟的衍算之法,已超出我那般多了么?
自是难知大白心中所思,见她真个掐指推算,不由暗笑。
不几日,坊间便有‘江流儿为父报仇’之事流传开来。
而后这位江流儿被老李选为大法师,将于下个月,即九月初三这日,登坛讲法,弘扬善事,超度亡魂。
时光匆匆,十数日光景,一晃而过。
这段时间,天下僧众闻旨而动,纷纷齐集长安城,朝中有臣工于化生寺铸造高坛,以及佛事诸物。
又有朝臣从僧众中选出有道僧众一千两百众,于化生寺讲法。
这日,和大白拒绝了一些才子墨客之邀,联袂前往化生寺听经闻法。不想于半路,见那位圣君于早朝之后,携众朝臣上寺进香。
那光景,当真皇威赫赫。
护驾军千队,扶舆将两行。
百官环佩分前后,五卫旌旗列两旁。
所过处,百姓分立两边,齐齐跪地,山呼万岁。
龙辇里,彩凤扇儿飞,金玉连环响。烟舞雾腾绕,瑞霭齐飘扬。
滚龙袍,珠玉冠,其貌堂堂,威严庄重。
和大白身随众甲士之后,朝化生寺而去。
当那位圣君去进香之时,和大白也来到寺外,只是在隔着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化生寺上空,佛光冲霄,普照四方。
所有魑魅魍魉,皆不敢靠近分毫。
和大白身为妖,对这佛光自然也是不喜。
寻常民众于这佛光普照之中,只觉神思清明,通体舒泰。但对和大白而言,这佛光却是天下至毒之物,可侵蚀他们的妖力。
不过对付这佛光,倒也并非没有办法。
其一,他们身上皆有功德金光,大白身上的功德金光不多,但抵挡一阵,倒也无甚问题。其二,他们还可以收缩妖力,将其封印,虽如此一来,于佛光普照之下,依然有所不适,但也不至于受损。
其三,便是身上的镇魔将军印了。此印乃天庭所授神物,以神光包裹住身体,便可轻易抵御这佛光。
甚至还可凭借这神印,洗去一身妖气。本身他身上的妖气便不浓郁,再借此神印一涤,早已微不可查。
借镇魔将军印的神光,裹住他们的身子,往化生寺走去。
近前处,见甲士林立,挎刀持戟,左右巡游,以陛下于寺内进香为由,阻挡前来观礼之百姓,进香之香客,唯僧众得以入内。
但这些甲士,只能阻挡一下凡人,对和大白而言,皆同虚设。
二人施了个法,便轻而易举的走了进去。
进得寺来,便见幛幡飘舞,宝盖飞辉,高僧罗列,咏诵真经。
和大白只觉得脑袋嗡嗡,如蚊蝇绕于耳畔,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