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心下决定好直接上干货,便道:“刘老太君过世,朕的心中也是甚感悲痛。朕和大明,都不能让刘老太君白白牺牲。”
说完,又对刘兴祚道:“刘兴祚接旨。”
原本半座在凳子上的刘兴祚慌忙跪倒在地,叩首道:“臣刘兴祚恭聆圣谕。”
崇祯道:“刘老太君为国牺牲,朕甚感其忠义,追封为忠义君,从一品。赐建祠堂一座,忠烈牌坊三座,着其乡里官府筹建。
另,刘老太君骨灰入忠烈祠中供奉,使其得享血食,四时香火不断。”
刘兴祚听完,却已经是泪流满面,心中一个劲儿的替死去的老娘高兴,赶忙道:“臣刘兴祚,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命刘兴祚起来后,崇祯又道:“逝者已矣。爱卿还须振奋,待来日大明国内平定,朕还要御驾亲征辽东。到时候,刘卿便做先锋,用建奴的人命来给刘老太君陪葬。”
刘兴祚又是一番谢恩之后,崇祯接着道:“此次诏刘爱卿进京,乃是为了编练新军一事。
大明卫所虽众,然而三百年一路糜烂下来,已然不堪大用。
朕有意另外编练一镇新军,正好需要刘爱卿与徐爱卿相助。”
刘兴祚与徐光启皆是拱手道:“臣愿为陛下效死。”
崇祯却是摆了摆手道:“以后别总死啊死的,都好好的,以后啊,让建奴去死就成了。”说完也是被自己的话给逗乐了。
崇祯又接着道:“刚才朕和徐爱卿讨论了一会儿火枪。朕现在有些想法,徐爱卿来给朕参谋一下,看看能不能实现。”
徐光启道:“请陛下示下。”
崇祯道:“现在的枪不是要点火么?朕想,使用机关,使火石打火呢?这样是不是就省掉了点火的时间?将士们一起扣动机关,这建奴还不就是排队等枪决的命?”
原本崇祯想象中徐光启纳头就拜,惊为天人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反而有一种被徐老头给打脸的感觉:“臣启奏陛下,陛下所说的这种机关,我大明早就有了。”
崇祯心里尴尬,不过多年混迹于1024的老司机驾龄,让他面上却是不显,问道:“既然如此,为何前番建奴叩关之时,朕观众军所用还都是火绳枪?”
徐光启道:“启奏陛下,此事皆是因为钢铁质量不过关所致。另外,使用火绳枪与燧发枪都是需要使用通条将弹药捣入枪膛,时间所差并不多,但是燧发枪的成本反而要高于火绳枪,因此上我大明并未大量装备。”
崇祯一听,彼其娘之,终于有朕装逼的机会了,当下嘴角含笑,淡淡地道:“既然如此,朕便命内帑中拔出银子,另立一院,名曰大明皇家学院,由徐爱卿统领,其中门类划分,如数学,枪械等,皆是由徐爱卿说了算,朕对这些懂的不多,便不指手画脚的了,免得惹你徐爱卿讨厌?”
崇祯此言一出,徐光启却是喜出望外,终于有皇帝肯支持自己研究这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当下表态道:“臣多谢陛下厚爱。只是国朝眼下并不富裕,臣家中亦略有家资,愿变卖家产,投入这大明皇家学院,望陛下恩准。”
崇祯闻言却是哈哈一笑,对徐光启道:“徐爱卿放心,朕前番查抄了那八家汉奸晋商,国库中银子有的是,十年之内,国库中都不必为了边饷辽饷发愁了。
至于这大明皇家学院么,所需经费等一应支出,皆由内帑拨付,只要内帑不空,徐爱卿便放心研究。不用国库拨付,也省得朝堂上的大人们叽叽歪歪地。
以后这科学院么,院长与研究院士不设品级,见官大一级,即便是面对亲王侯爵,亦不需要主动见礼。其他非研究人员和杂役的相关品级,由徐爱卿和吏部商议后,报与朕定夺便是。”
徐光启闻言,直是感动地无以复加,当下哽咽道:“陛下知遇之恩,臣唯有万死以报!”
崇祯却道:“刚才还说别动不动就万死万死的呢,徐爱卿却是一点儿也记不住。”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
徐光启却讪讪地道:“臣失态了,望陛下恕罪。”
崇祯道:“这等失态,朕是希望越多越好啊。”
感叹了一番后,崇祯又道:“眼下,朕便有任务交给徐爱卿去办。”
徐光启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道:“朕将于京南皇庄处,命人建设这大明皇家学院,前番地水泥作坊,将其研究人员一起并入皇家学院之中。整个学院,统统使用水泥建设,仿照皇城的防御,朕会命锦衣卫和内缉事厂配合,联手防护,务必要做好保密工作。
待大明皇家学院建成之后,徐爱卿便组织人手,着力于火枪的研制。
朕提出几个要求,徐爱卿务必办妥。
其一,这火枪必须要使用火石击发,不能使用火绳点火的方式。
其二,朕观这火枪的弹药皆是由膛前用通条捣入临敌之时多有不便。
徐爱卿看看,如何将这些弹药定量包装,事先包装好,待临敌之时,只需要将弹药装入枪中,击发即可。
如此一来,这建奴不就真个要排队等着朕的大军前去枪决了?
其三,则是关于火枪的射程问题。倘若火枪的射程远于弓弩,则建奴必死。”
徐光启却是苦笑道:“陛下,前面两个问题倒还好说,慢慢研究,总是有希望。
只是这火枪射程,想要提高,却是不易。”
崇祯却道:“徐爱卿放心,朕是外行,只是提提意见。这射程么,可试试延长枪管,枪管里面钻成螺旋线膛,看看能不能延长。
不过,朕毕竟是外行,具体怎么搞,徐爱卿还要多多费心才是。朕只管提出意见,至于怎么去弄,则是你这个皇家学院院长的问题喽。
另外,不要怕浪费材料,多试验,也不要怕失败,无论如何,朕的内帑为爱卿兜着底呢,爱卿尽管放心去做便是。”
待到安排完徐光启,崇祯接着又开始和刘兴祚开始讨论新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