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行。”萧齐天点头,向里走去。他的身后,韩苏震向药七星道:“盟主放心,这场对赌我们赢定了。”
“不!我倒觉得这场对赌我们多半会输。”药七星断然道。
“输?怎么可能!”韩苏震大叫,“那人身上的血煞之气就连我都无可奈何,我还真不信他萧振东有办法。”
“没有什么不可能!别忘了萧振东做过的事。”药七星摇头。
“嗯?”韩苏震一愣。
“若在以往,你敢想象有人能在关元境就能在硬碰硬的情况下斩杀云门境巅峰的强者吗?你不行,绝大多数人也不行,但萧振东可以,这就是区别。”药七星解释道。
“那盟主大人为何要与他赌?”
“我自有我的用意。”
“好吧。但我还是坚持己见,我承认萧振东战力不错,但战力不代表一切,他一个山野庸才,估计连药性不知,连药理典籍都没看过,怎敢出此狂言?”
“韩长老,过了。”药七星道。萧齐天闻言,则停了下来,转身看着韩苏震,道:“韩长老是吧?你给我说清楚,何为山野庸才?”
“这还用问吗?萧大爷,他这是骂你莽夫一个呢。”黑大爷起哄,唯恐天下不乱。
“是这样吗?”萧齐天目光一冷。
“来历不明,估计是某个山沟沟里出来的人物,自是山野庸才。”韩苏震冷哼,没有否认,反而解释了一句。
“那韩长老出身何地?”
“西梁。”
“哇!原来是大城市里出生的大人物,失敬失敬。”萧齐天夸张叫道。
“与韩长老一比,萧某倒还真算得上山野庸才一个。不过”他话锋一转,“韩长老貌似对自己的药理知识很自信?”
“那与你无关吧?”韩苏震道。
“是与我无关。只是我这个山野庸才,有些药理知识不太明白,想向韩长老请教一下。”
“说!”
“药理博大精深,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四般事,何四?”萧齐天问道。
“这”韩苏震一滞。
“咦?不会吧?我一个山野庸才都知道药理四般事,韩长老金贵出身,居然答不出来?”萧齐天佯装惊讶。
“得了吧?我韩苏震也活了一大把年纪,研究众多药性典籍,什么四般事,怎么从未听过?肯定是你杜撰出来的吧?”韩苏震冷哼。
“怎么可能?药理博大精深,我一个山野庸才怎敢胡乱杜撰?韩长老可不要血口喷人。”
“那你倒是说说,这四般事,是何四?”
“啧啧啧,我还以为城市里出来的大人物会有多与众不同,原来也不过如此。”萧齐天揶揄。
“药理四般事,望闻听切,缺一不全:第一望其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其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
“此为药理四般事。”萧齐天娓娓道来,“何如?”
“一派胡言。”韩苏震摇头。
“一派胡言?呵呵!看来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萧齐天冷笑。
他以审视的目光看着韩苏震的面部,半晌之后,忽然道:“韩长老,你有病啊!”
“你你才有病!”韩苏震喝道,恼羞成怒
“别激动别激动,有没有病,韩长老你且听我慢慢道来。望者,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我观韩长老眼白泛红,这是心火热的表现,想来韩长老最近应该有心事,导致心烦气躁,睡眠不好吧?”萧齐天道。
“你怎么知道?”韩苏震一惊。
“你面色发白,又略带青色,这是身体发虚的表现。若我所料不错,韩长老最近应该受过伤,出血过多,而且体内还有些许淤血出不来,我说的可对?”
“你”韩苏震浑身大震。
“你最近应该消化不良,形肥食少,因为你脾虚有痰。你印堂有些苍白无光,精神萎靡,这是肺虚。”
“你!!”
“韩长老,别你啊你的,舌头伸出来我看一下?”萧齐天道。韩苏震闻言,本想反驳,不知为何,却顺从了萧齐天的话语。
萧齐天只看了一眼,便道:“常人的舌苔为淡红舌,薄白苔,你舌头有些发紫,这是体内有淤血的表现;紫中又带黄,舌边尖红,舌苔有点厚,这是湿热,你最近应该风邪侵体吧?伴随的症状有,鼻塞流涕、咽干痒、习惯性的头身痛,我说的可对?”
“无话可说了吗?看来我都说对了哦?”萧齐天问道。
“我现在说的只是药理四般事中的望,此外还有闻、问、切,韩长老还要一一体会吗?是否还觉得我在一派胡言?”萧齐天又道。
“”韩苏震张了张口,无话可说。事实面前,也确实容不得他反驳。
“好好好!好一个药理四般事,好一个望闻问切!”药七星忽然插嘴赞道,“萧振东,今日见了你,我才知道,原来我也不过井底之蛙一个。你这番理论,当真是开辟了药理界一大学说。”
“过奖!”萧齐天道。
“不用谦虚!我药七星活了四五百年,老妖怪一个,走过的地方不少,也见过很多药学大师,却从未听过这番药学理论,可见你这番理论有多新奇。”药七星摆手。
“难能可贵的是,你的理论根本不是什么凭空臆造,而是有根有据,每每能切中病原要点。”他叹道。
“不!你错了,我可不敢居功自伟,药理博大精深,萧某小小年纪,又何德何能能有这般理论?”萧齐天摇头。
“嗯?你的意思是?”药七星一愣。
“那根本就是无数人的心血,我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刚好学到了些许皮毛罢了。”萧齐天道。
也确实,这些都是他自末法时代所得。
这个世界,修者对抗病原的能力,主要来自强大的身体素质,还有修为的加持,药理学几乎可以算得上启蒙阶段。反观末法时代,药理学却早已非常完善,很多药理学著作名震千古,如《素问》,《难经》,《本草》,《脉诀》。
望闻问切,最早出自《难经》,经言: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这就是最早的望闻问切。
尔后,望闻问切又经过多位药理学大师完善,终于成为了药理学的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