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放映大厅,乔纳希尔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跟在墨菲旁边,一起向着前排走去,乔纳希尔边走还边不停的看后边,似乎有什么东西特别能吸引他。
“那小妞不错啊。”他忽然说道。
墨菲刚刚跟一个打招呼的人点头致意,一时间没搞明白乔纳希尔的意思,疑惑的问道,“谁?谁不错啊?”
“茱莉亚罗伯茨的侄女。”乔纳希尔赶紧提醒道,“就刚才给你塞纸条的那个女孩。”
这个剧院能容纳两千多人,面积相当的大,墨菲离自己的座位还有段距离,也就跟乔纳希尔说了几句。
“你说她啊。”墨菲压根就没把艾玛罗伯茨那点事放在心上,经乔纳希尔的提醒,这才想起自己手里还有张纸条,看都没有看,直接塞给了乔纳希尔,“这个给你,你自己看着办吧。”
乔纳希尔立即裂开大嘴,笑着说道,“等盖尔回来了,我一定在她面前为你多说好话。”
墨菲摇了摇头,刚准备送给他一根中指,想起现在的场合,又把准备抬起的手收了回来,说道,“乔,别打我的旗号,否则我踢烂你的屁股。”
“我是那种人吗?”乔纳希尔先为自己辩解一句,接着凑过来神秘兮兮的说道,“你说艾玛罗伯茨会不会真的是茱莉亚罗伯茨的私生女?”
“这种事你还是去问唐尼。”墨菲怎么知道真假,“他这方面的八卦消息最灵通。”
说完,墨菲向着剧组所在的那一排走去,不再管乔纳希尔。
话说回来,八卦之心人皆有之,乔纳希尔的问题也激起了墨菲的好奇心,他也很想知道,艾玛罗伯茨是不是茱莉亚罗伯茨的私生女?
他用不着去问,如果小罗伯特唐尼和乔纳希尔两个大嘴巴得到了确切消息,斯坦顿党徒的其他人很快就会知道。
虽然这个谣言不太靠谱,但这些年好莱坞圈内流传艾玛罗伯茨是茱莉亚罗伯茨的私生女的声音始终没有消失过,或许这个问题只有茱莉亚罗伯茨和她的哥哥才能说得清楚。
很快,墨菲就放下了这些念头,安心的等待电影开始。
除去在林肯艺术中心的首映场外,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北美范围内,还为《无耻混蛋》敲定了三千个提前场。
这与想在颁奖季有所作为的其他影片截然不同,绝大多数针对颁奖季的影片,都不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首映。
典型的颁奖季放映模式,是首先在十家以内的影院中放映,尽可能的只吸引此类影片的爱好者,这些人对自己喜欢的影片类型,评价天然就会高一个或者几个等级,极容易创造出良好的口碑。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影片不会盲目扩大放映规模,而是努力营造口碑效应,等口碑发酵到一定的程度,再适当的扩大放映规模,继续吸引大致喜欢该类型影片的观众,以便保持口碑评价。
积攒口碑,限制放映规模,一切都以制造良好的口碑为目的……
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影片的口碑是冲击颁奖季的关键因素之一。
像是这种点映和小规模放映对于口碑营销的好处不言而喻,当把绝大部分路人观众排除在外,看到影片的人数量有限,而且观影者大多数为此类型爱好者或者导演演员的支持者的时候,口碑表现自然就会变好。
相反,一部影片以超大规模上映,吸引的观众类型和数量众多,口碑将变得难以控制。
这也是暑期档商业片即便很优秀,评分往往也低于一些比较一般的文艺片的重要原因,前者的观看人数太多了,数倍乃至十多倍于后者。
在影片质量不是太差的情况下,口碑同样可以通过营销来制造,比如曾经的《黑暗骑士》和《肖申克的救赎》的IMDB评分榜TOP250第一名之争,谁也说不清背后有没有推手,反正华纳兄弟的DVD、电视转播权和网络付费点播卖的不亦乐乎。
美国东部时间晚上七点三十分,《无耻混蛋》准时拉开了放映的大幕。
二十世纪福克斯和韦恩斯坦影业的片头快速闪过之后,画面上率先出现了詹姆斯弗兰科的脸部特写,接着镜头渐渐拉远,机场背景下,他饰演的阿尔多雷纳中尉对一小队人马训话,墨菲用最为简洁的方式介绍了这一干角色的背景。
这些混蛋随后登机,一架飞机起飞,然后他们被空投到法国,开始漫长的敌后破坏杀戮活动。
相比于昆汀塔伦蒂诺章回体的放荡不羁,墨菲在黑色风格之外使用的手法更为传统,他采取的是多线叙事的方式。
为了能让更多的观众看过开篇还能有兴趣的耐心坐在影院里,而不是被话痨式的场景打败,墨菲在混蛋小队进入法国后,还加入了一场战斗戏,战斗不仅仅是用黑色、杀戮和血腥来吸引观众,同样也是为了塑造角色,特别是球棒杀手。
这是一场快速突袭战,战斗迅猛而又血腥,混蛋小队毫不留情的杀戮纳粹军队,那飙飞的鲜血和爆掉的头颅,几乎到了R级片的极限,也让那些能进入影院的成年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
“拳头”所代表的动作戏和“枕头”所代表的激情戏,永远都是电影吸引观众最有力的武器。
战斗结束后,混蛋小队对待敌人毫不留情,哪怕是死尸都要割掉头皮,球棒杀手的超级爆头,更是一场杀戮盛宴。
阿尔多雷纳中尉的雕刻艺术也引起一片赞叹。
与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反思战争,以及昆汀的嬉笑怒骂完全不同,墨菲没有给战斗场景赋予任何反思,就是一场赤露露的屠戮纳粹的盛宴!
他从来没有担心这会引起强烈的争议,反纳粹是整个西方世界几十年来最基本的政治正确之一,为纳粹洗白的人或者电影不是没有,但从来都上不了台面。
浓郁的黑色杀戮之后,影片的色彩稍稍亮了一些,叙事自然而然转化到了汉斯兰达上校和农夫的那一边,除了台词没有昆汀式的啰嗦,稍稍简洁了一些,这里的情节墨菲并没有做过多的改动,农夫在汉斯兰达高明的手段前彻底崩溃,藏在地板下面的犹太家庭被无情屠杀,只有他们的女儿逃了出来。
战争进入了尾段,盟军开始反攻,混蛋小队在这几年当中,也闯下了偌大的名气,甚至传到希特勒的耳朵里。
希特勒在影片里面还是一个小丑般的形象,墨菲当然不会傻到在影片中给这位纳粹首领任何尊重。
同情和倾向希特勒的立场,无疑是自寻死路。
整部影片就此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混蛋小队,另一条自然是逃出去的索莎娜。
其实影片自始至终这两条线都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是这两条线的间接接触却很多,第一是双方都是犹太人,整个故事的主角也是犹太人,对德军的杀戮全部来自于对德军残杀犹太人的的复仇,第二点就是电影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汉斯兰达上校,此人是党卫军著名的侦探,两条主线的发展都与他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三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在电影院制造火灾或者大爆炸,干掉电影院的所有德国纳粹。
英国人同样参与了这场行动,他们派出了一位前任影评人军官来到法国,但事实证明,这位终究只是一个嘴炮,他说地下酒馆街头安全不会被德军注意,结果里面是满满的纳粹;他主动应付纳粹,结果除了嘴炮没任何实质性的本领,最后还用一个手势暴露身份,导致一场大火并的爆发……
迈克尔法斯宾德的角色,绝对是全影片中最不靠谱的一个。
随后,影片的两条线渐渐走到一起,准备对以希特勒为首的高层进行一场惊天大刺杀。
其中墨菲也做了不少改动,比如索莎娜的那位雇员加男友不再是一个黑人,希特勒和影院的门前增加了守卫,让刺杀的难度看起来更大等等。
当然,干掉希特勒的结局是不会改的,而且为了制造更加出众的视角效果,最后的扫射中还会伴随无数鲜血的喷涌。
不能少的还有对希特勒的鞭尸,杀掉希特勒之后,墨菲用特写镜头,连续两次交待犹太战士对准希特勒的尸体疯狂扫射,直到把阿道夫希特勒打成一团烂肉。
如果不是为了分级考虑,墨菲会把这个镜头做的更加暴力和血腥,这也是全片最能让观众高潮的地方之一。
血腥和复仇,这是墨菲突出的影片主题,既然这部影片要冲击颁奖季,为什么不把希特勒和纳粹杀的更狠一些呢?
干掉希特勒是很多人的梦想,尽管这个真正的混蛋早在六十多年前就确切的死掉了,但是能够亲手解决他仍然是很多梦想家喜欢幻想的事情,因为那的确是一个壮举。
至于汉斯兰达上校,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混蛋与混蛋撞在一起,比的当然是谁更加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