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教主被欺负惨了。」
「太老子和元始天尊这两个为人兄长的,真心不要脸。」
「通天教主要为弟子强出头,怪得了谁?」
「说来说去还是截教势大,遭天谴了!」
「接下来是万仙阵了!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盛举啊!估计这个单调的诛仙剑阵要厉害多了!」
「万仙阵诛仙剑阵厉害?楼你在逗我?」
直播间内的粉丝们,看着诛仙阵内的一幕幕,热论纷纷,弹幕霸屏。
此刻,林逸与孔宣、多宝道人、无当圣母等截教门人,返回东海金鳌岛。
而他们的老师通天教主,来到紫芝崖立一坛,拜一恶幡,名曰‘六魂幡。’
此幡有六尾,尾书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台老子、元始天尊、武王、申公豹六人姓名,早晚用符印,后拜完之日,将此幡摇动,要坏六位的性命。
通天教主却也知道,六魂幡虽然厉害,但要坏圣人的性命,也是极难。
作为圣人,他自然明白圣人万劫不灭。但有此幡相助,再有那万仙阵,当可以力斗四圣!为截教挽回败局,也为他找回颜面!
却说太老子、元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四圣,听到‘万仙阵’后,也是又惊又喜。
作为西方教主,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听到‘万仙阵’的名头后,便得知天机,此乃西方教的大机缘!
只需在那万仙阵,将其一部分‘与西方有缘’的截教弟子,纳入西方教,便可以使西方教大兴!准确的说,是令佛教大兴。
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已然窥得天机,明白他西方教要‘叛出’玄门,令立佛教,使西方佛教大兴。
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自是大喜,而太老子与元始天尊两人,却是大惊。
没想到他们联合‘外人’,破去师弟通天教主的诛仙阵,竟然引来了如此大的反弹。
兄弟阋墙,却令西方教的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得了大便宜,当真是天大笑话,他们二人的面子算是丢大了!
但事已至此,太老子与元始天尊也无可奈何,只能到那日后万仙阵时,见机行事。
金鳌岛,碧游宫。
截教门人已然知晓了诛仙阵的事情,正一个个翘首以待,准备跟随老师,布那万仙阵,替老师也替截教找回场子!
这一日,通天教主拜完了六魂幡,却独独召来了林逸。
林逸见到通天教主,便要将当日夺回的陷仙剑奉还。
“诛仙四剑已失其三,再难有诛仙剑阵了!”通天教主看着陷仙剑,目光复杂,半晌,才叹了口气,幽幽说着。
通天教主突地抬手一指,一道灵光没入林逸脑海。
林逸立即怔住。
老师通天教主,这是传给了他驾驭陷仙剑的法门,以及驾驭六魂幡的法门,却是要将这两件至宝,都交给他来使用了!
诛仙四剑,乃是通天教主的宝物,若是没有他的准许,除非是圣人,否则难以使用诛仙四剑。之前那诛仙四剑也是被圣人定住,若非如此,通天教主一个念头,便可以将诛仙四剑收回。
现如今,虽然诛仙四剑的其三柄,都已被太老子与元始天尊夺了去,但也只能将三口宝剑封印而已。
想要使用,却是千难万难。
通天教主却是大大方方的将陷仙剑,赐给了林逸使用,要知道这如今唯一的一口陷仙剑,几乎代表了他这位截教教主的身份。
也是说,林逸已经成为通天教主的代言人了。
通天教主又将六魂幡这件至宝,交付于林逸,吩咐曰:“到那万仙阵时,便是此宝建功之日。到时吾与你师伯,共西方二位道人会战,吾叫你将六魂幡摇动,你可将幡摇动,不得有误!”
“是,老师。”林逸接过六魂幡,目光在面打量了一番。
此幡呈三角状、通体乌黑,幡有诡异的黑气隐现其,幡下有六条幡尾轻轻飘扬。
这件宝物,可是号称混沌至宝之下的第一宝物,可以坏圣人性命!便是太极图、盘古幡、混沌钟等先天至宝,论价值,都未必可以得此宝。
不过林逸也知道,要坏圣人的性命,何其艰难,通天教主将此宝物赐给他,也是让他在万仙阵,牵制圣人罢了。
即便只有牵制圣人这一条,此宝物也是十分逆天了。
林逸更是知道,在原本的封神,万仙阵一战后,长耳定光仙拿着‘六魂幡’这件宝物,投靠了太老子与元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他们。
那时节,太老子与元始天尊等四圣,让长耳定光仙将‘六魂幡’的另外两个名讳摘去,只留下四圣名讳,而后摇动六魂幡!
而太老子、元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等四圣,则各施神通,又是天地玄黄玲珑宝塔,又是舍利子等等,护住其身。
长耳定光仙依命,将六魂幡摇动,却对四圣没有造成任何损伤。
林逸再次看了看手里的六魂幡,虽说在那原本的封神轨迹,‘六魂幡’这件宝物,似乎对圣人没有什么作用。
但那是在圣人‘防御全开’的情况下!
圣人都防御全开了,天下又有什么宝物,能够对他们构成伤害?
更何况长耳定光仙已经投靠了这几位圣人,又怎敢真的全力摇幡?万一给圣人摇出个好歹,哪怕只是丢了面子,他长耳定光仙以后还有立足之地?
而六魂幡这件宝物,更多的却是在‘突然袭击’方面。
如通天教主吩咐林逸的,等他与四圣争斗时,再叫他摇动六魂幡,以作突袭之用。
到时便是圣人,也要栽个大跟头!
林逸心说,既然自己持有这件宝物,定不会与那长耳定光仙一般,直接带着宝物投敌了。
看着沉稳的林逸,通天教主对这位弟子也很是满意,若非如此,也不会将‘六魂幡’这等宝物,交付于这位弟子手。
不论是林逸落了那阐教门人的面子,还是夺回陷仙剑等等表现,都是可圈可点,胜截教其余弟子许多。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