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圆头鱼雷”对比“黑头鱼雷”有三大优点:一是尾迹不明显,二是航行中没有重量减少(以气体作工质的鱼雷,排出的气体在水中会形成明显的气泡尾迹。同时,排出气体后鱼雷重量减轻。作者注),所以定深稳定,以及航迹笔直。
正是有了这种新式的鱼雷,才使得贝蒂对雷击战术充满了信心。
“建靖”号一气射出了两枚鱼雷之后,便调转了航向,紧随其后的“建翼”号也射出了两枚鱼雷,但就在鱼雷入水之际,在日舰弹下如雨的攻击中,“建翼”舰的飞桥被击中,一名机关炮手坠落牺牲,紧接着一根桅杆又被打断,随即又有炮弹竟击中了“建翼”舰的鱼雷发射室,击毁了鱼雷发射管,幸而鱼雷此时已经射出。此后不久一颗开花弹在主甲板上炸开,官兵死伤20余人,操舵手也在战斗中阵亡。面对“建靖”、“建翼”的冲击,6艘日本军舰共发射152毫米速射炮弹145发、120毫米速射炮弹460发、小口径速射炮弹548发,全部是射向“建靖”和“建翼”的,完全不顾乾国舰队旗舰“宁远”,可以说给乾国军舰的雷击吓破了胆。
而乾国军舰的雷击行动并未就此结束,在转向与日本舰队平行的态势之后,日本人赫然看到,在“建靖”、“建翼”两艘鱼雷巡洋舰的中部甲板上,两座鱼雷发射器各自又向日本舰队射出了两枚鱼雷!
鱼雷入水之后,“建靖”、“建翼”两舰继续转向,当舰尾朝向日本舰队的时候,尾部鱼雷发射管又各自射出了一枚鱼雷。
面对如此密集的鱼雷攻击,日本舰队再也不能保持整齐划一的单纵阵队形了,各舰纷纷转向闪避,看到一枚鱼雷从舰首前方很近的距离一擦而过,坪井航三的心几乎要跳出腔子。
而就在此时,舰队后方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
坪井航三的心里一沉,他转头奔到观察窗前,向外望去,赫然看到了升腾起来的巨大烟团。
“是‘筑紫’号!‘筑紫’号被鱼雷击中了!”一名军官大叫起来。
正象他说的那样,“筑紫”号结结实实的挨了一枚乾国鱼雷。
和新锐的“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不同,当年的主力舰“筑紫”如今已是步入老态,虽然在战前对机器设备进行了一定的更新,使其勉强能够保持设计时的最高航速,但低矮的干舷对军舰的适航能力带来诸多滞碍,使得本就不容乐观的机动能力更是大打折扣,甚至连正常的编队转换都需要竭尽全力才能勉强完成。
“吉野”四舰可以凭借高航速和机动性有效的规避鱼雷攻击,但对连编队转换都感到困难的“筑紫”来说,只能靠运气了。
很显然,今天的“筑紫”号很不走运。一枚“建翼”号射出的林氏“圆头鱼雷”正中“筑紫”号的舰体中部,一声巨响之下,“筑紫”号竟然断成了两截!
随着海水的大量涌入,不到5分钟,“筑紫”号的断裂舰体便消失在了海面上。
看到“筑紫”号就此毁灭,紧跟在“筑紫”号后面的“高雄”号巡洋舰上的日本海军官兵一时间目瞪口呆。
“高雄”号的舰长伊藤隽吉在心里大骂自己的舰队司令是个白痴,竟然让“筑紫”、“高雄”两艘老舰跟着参加拦截行动,看到“筑紫”沉没,其它四舰乱成一团,伊藤隽吉忙不迭的下令转向,打算驶出战场。
也难怪伊藤隽吉临阵退缩,他所指挥的这艘“高雄”号巡洋舰是明治二十二年(西历9089年)下水的老式巡洋舰,由横须贺造船厂建造,排水量1770吨,舰长70米,宽10.4米,吃水4米,在经过改装后,装备了4门152毫米速射炮,最高航速勉强能够达到15节,战力较“筑紫”为强,但参加过苔湾海战的伊藤隽吉领教过乾国军舰的战斗力,深知“筑紫”、“高雄”两舰面对乾国舰队很可能会拖后退,是以打算一旦战事不利,便退出战场,以免得碍手碍脚。
“高雄”号借着“筑紫”号爆炸产生的浓烟迅速完成了转向,向丰岛方向驶去,但没走多远,舰尾便突然爆炸了。
“高雄”号也被鱼雷击中了。
原来,在“建靖”、“建翼”两艘鱼雷巡洋舰完成了鱼雷攻击后,借着硝烟的掩护回归本队,紧随其后的“海龙”、“海骅”两艘猎雷舰则开始了攻击。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